最近,曾公開支持法國“黃背心”抗議的意大利副總理兼勞工部長、民粹的“五星運動”黨領袖迪馬約(Luigi Di Maio),因為發表了“沒有在非洲的殖民地,法國的經濟體量恐怕隻能排全球第十五”的大實話,遭到了法國的抗議,但他曾堅持他自己的看法。我想,作為從政者,他能說出這個大實話,實在難能可貴。再做深一層次的思考,恐怕不止法國,世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如果不殖民,恐怕都沒有今天的發展成果。換一種說法,如果不進行殖民,它們能成為發達國家?
殖民的“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殖民則指強國向它所征服的地區移民,並掠奪原當地人民的利益。從17世紀到上世紀60年代,法國控製了諸多的殖民地。在19至20世紀初,它成為了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在1919至1939年這個巔峰時期,它橫跨了1234.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如果把法國本土也計算在內的話,它的麵積就達到1289.8萬平方公裏,占世界土地總麵積的8.6%。這就說明,殖民是法國曆史揮之不出的一部分,時至今日還有14個國家使用法郎,牢牢地控製著他們的經濟和金融。如果沒有這些殖民地,法國肯定就沒有今天的地位,這個事實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但隻有迪馬約敢於指出“皇帝的新裝”的實質,說出這樣一句大實話,其誠意可敬,其勇氣可嘉。
其實不止法國,現在世界上排在前列的發達國家,都有其殖民的曆史,其發展也都受益於殖民地。英國就不用說,那是世界上頭號殖民大國,“日不落帝國”不是蕩來的虛名,現在的所謂“五眼同盟”,除了英國本身外,都是它曾經的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是老牌的殖民大國,澳門1999年中國才從葡萄牙手中收回,台灣曾被荷蘭殖民者稱之為“福爾摩莎”,西班牙的殖民地更是遍布美洲,至今的南美還被稱之為拉丁美洲。俄羅斯的巨大版圖也是殖民和掠奪的結果。我們耳熟能詳的“八國聯軍”中的八國,他們或他們的繼任者都成了今天的發達國家。世界上的兩次世界大戰,其實質上就是新興崛起的德、日、意強國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向老牌的殖民大國發起的戰爭。令人遺憾的是,意大利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失敗了,所以它的政客才感到“不公平”,心生醋意,捅破這層紙,翻出他們的血與淚的曆史。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應該有長達千多年的曆史(當然,那個時候沒有發達國家這個稱呼),曾幾何時,宋朝的GDP占全世界的`60%,但風水輪流轉,到第二次世界打戰結束時,是美國的GDP占全球的60%。那麽在千多年的時間裏,中國也是靠殖民嗎?顯然不是。中國的文化是一種重農抑商的文化,這種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國家是不會有殖民的思想,哪怕偶爾有張騫出使西域和鄭和的七下南洋的壯舉,都是為了顯示皇恩浩大,不會想到殖民海外,最多換回小國的朝貢,已是莫大的虛榮了。所以,鄭和下南洋後,中國東南沿海的大批農民迫於生計,自發地移民到東南亞,接受的是當地文化,並非由政府引導,去殖民,使當地接受中華文化。如果當初中國也去殖民,那麽,今天更多的是由別人來學習中華的語言,遵守中華的法律,而不是大家打破頭去考托福和雅思,洋插隊。
與中國相反,西方的文化是一種重商文化,追求利潤是這種文化的本性。為了去東方尋找那金燦燦的黃金,上至國王,小至平民百姓,全力以赴,最終由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實現了環球航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在新發現的這塊大陸上,歐洲人不像中國人一樣自發地移民,而是用槍把曾經的主人或趕走,或殺絕,由政府組織,把這塊新土地起上“新英格蘭”,“新蘇格蘭”、“新法蘭西”等名號,大批地移民過來,有的甚至通過把婦女冠之以“國王的女兒”,驅趕她們遠嫁重洋。自然而然地,宗主國的語言和法律自然就延伸到此,真正實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我們這些炎黃子孫來到這塊土地,就隻能學習他們的語言,遵守別人的法律。
也許,有讀者認為,新加坡、韓國沒有殖民,不也成了發達國家嗎?的確,這兩國沒有殖民的曆史,也勉強算是發達國家(新加坡自己還是覺得工業基礎薄弱,當然韓國則信心滿滿)。但它們都是彈丸小國,用奧巴馬的話說,可以搭“順風車”成為發達國家。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搭順風車是不可能的。特朗普上台以後的一係列對華政策,就是最好的明證。殖民吧,既沒這個傳統,在當今也沒這個可能:看看今天中國在非洲的一些投資,本來是互利互惠,合作雙贏的,卻總被一些西方媒體放大為新殖民主義,這對我們就是很好的警示。
誠然,這些年來也確實發展了不少。最新出爐的2018年統計數字,GDP達到了90萬億元,人均也接近萬億美元。但就是這個中等的發展,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剝削基礎之上的。當然這個剝削不能對外,隻能對內,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對內,就是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剝削,不僅實行低工資,而且還沒有最起碼的福利保障。對土地等自然資源的掠奪更是無出其右,現在全國大多數土地都被重金屬化,大部分河流都被汙染,大部分天空都受到霧霾的影響,大多數礦產資源都接近枯竭。華夏子孫將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我真不知他們將賴何以生存,因為這一切都被我們這一代人為了所謂的GDP過度的開采和掠奪。
今天,中國已達到所謂中等發達國家的階段,正處於中等發展的瓶頸。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和內部矛盾不斷積累加深的雙重壓力下,中國試圖像我們的先輩一樣,在不殖民,不剝削他國的前提下,突破中等發展這個瓶頸,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重新跨入發達國家行列,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