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蒙古人通過不斷地發動對金、西夏和宋的戰爭,獲取了中國的統治權,從而也把蒙古這塊土地正式帶入了中國的版圖。明朝時,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蒙古最終一直以韃靼國存在。17世紀,滿人入關,獲取了全國政權,由於實行滿蒙聯姻,並將藏傳佛教引入蒙古,重新將蒙古納入到有效的統治之下。1727年,中俄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劃分了中俄中段邊界,明確肯定了蒙古屬於清朝管轄。但中國的版圖又是怎樣從包含外蒙的美麗的“桑海棠葉”,變成了現在的沒有外蒙的“雄雞”呢?是誰丟掉了外蒙這塊領土?
話得從1911年的武昌起義說起。武昌起義獲得成功後,中國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外蒙古同中國其它各省一樣,在上層王公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王公喇嘛帶領下在庫倫宣布獨立。當宣布獨立的中國各省開始為重新統一、建立中華民國而開展各種政治活動的時候,外蒙古脫離了這一進程。
1913年9月18日,俄國當局迫使袁世凱執政北洋政府派外長孫保琦同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達成《中俄聲明文件》,該文件規定中國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承認外蒙自治,而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基於宗主權而衍生出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中國對蒙古的權力已由主權淪為宗主權。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圖簽定《中俄蒙協約(恰克圖協約)》,將《俄蒙協約》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獨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實行“自治”,但實際上已經淪為了沙俄的勢力範圍。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繼續支持外蒙古獨立。尤其是在1919年7月25日蘇維埃俄國發表的對蒙古聲明中,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1919年,主掌中國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幹將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使蒙古回歸祖國。
1920年,皖係軍閥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進入了混亂狀態。被蘇俄紅軍趕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向中國駐軍發難。中國駐軍寡不敵眾,被迫撤離庫倫(今烏蘭巴托),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
1921年,蒙古人民黨的軍隊在蘇俄的援助下,開始向買賣城的中國軍隊進攻。中國軍隊不幸戰敗,被迫撤出買賣城。
1921年5月,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在買賣城外打敗了恩琴匪幫,7月10日,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外蒙古宣布“獨 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占領。北京政府的實權人物曹錕和吳佩孚發布了一份措詞嚴厲的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1945年2月,美、英、蘇在克裏米亞舉行了著名的“雅爾塔會議”。會議為爭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美、英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外蒙“現狀須予維持”的無理要求,這就是說,美國和英國政府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7月初,蔣介石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8月14日,經過與蘇聯政府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國政府同意雅爾塔協定關於中國的相關內容。宋子文、王世傑等在中華民國政府總統蔣介石的授權下與蘇聯政府簽 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條約附有兩個照會和四個協定。在第二個照會中,規定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中國政府對東北(滿洲)的主權、不幹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中國政府聲明“日本戰敗之後,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證實這種[獨立]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以現在的邊界作為國界。”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公民投票結果公布,97.8%的公民讚成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發布了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的公告:“外蒙古人民於民國34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讚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1949年蔣介石以蘇聯違約為由宣布蒙古獨立無效,並向聯合國起訴。
1949年1-2月,斯大林派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訪問西北坡,與毛澤東主席會談。米高揚回蘇聯後,就1949年1-2月中國之行給蘇共中央主席團的報告說:“六、關於蒙古。毛澤東主動問我們如何對待外蒙和內蒙的統一。我回答說,我們不主張這樣的統一,因為這可能導致中國失去一大塊領土。毛澤東說,他認為外蒙和內蒙可以聯合起來並入中國版圖。我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已享有獨立,日本投降之後中國政府承認了外蒙的獨立。”
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蒙古建交,承認蒙古獨立。
1950年2月14日,中國共產黨與蘇聯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進一步承認蒙古獨立。
1952年2月1日聯合國大會以25票讚成,9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五〇五號決議案譴責蘇聯,承認外蒙屬於中國領土。
1952年10月13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蔣介石在做《對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時,檢討說:“當時我個人的決策,就是要求戰後確保勝利戰果,奠定國家獨立,民族複興的基礎,必須求得二十年休養生息,和平建設;隻要能夠爭取這一個建設機會,那就是任何犧牲,亦是值得的。於是我們政府對俄帝,乃決定忍辱談判,不惜承認外蒙獨立,做此最大犧牲,來忍痛簽訂和約和附件。無如墨跡未幹,竟被俄帝一手毀棄,這是萬萬所不料的。我亦永不相信,這樣一個中國,就會被俄帝囫圇的永遠吞下去;而且我深信,隻要我們中華民國今後能夠自立自強,統一獨立的時候,那我們固有的領土外蒙古,必會歸還到其祖國懷抱裏來。與其此時為虛名而蹈實禍,不如忍痛割棄一時,而換得國家二十年休養生息的機會,那是值得的。因為割棄外蒙寒凍不毛之地,不是我們建國的致命傷,如果我們因為保存這一個外蒙的虛名,而使內外更加不安,則國家更無和平建設之望了。我主張放棄外蒙的決心,實基於此。這在現在看起來,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決非謀國之道;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惟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所以我不能不向大會報告的”。
1953年,敗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總統蔣介石,根據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條件而廢除《中蘇友好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
1953年2月24日,台灣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國獨立。
1954年9月29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率領代表團訪問北京,毛澤東向蘇聯領導人再次提出要蒙古回歸中國。赫魯曉夫同意蘇聯歸還旅大軍港和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拒絕討論外蒙古問題。
1955年,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動用否決權,否決蒙古國加入聯合國。
1961年,在蒙古加入聯合國時,迫於蘇聯的強勢,當時的美國肯尼迪政府施壓蔣介石政府,不得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最終在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事先協商缺席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以9票讚成,0票反對,1票(美國)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蒙古加入聯合國的入會案。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 1630號決議案,接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變相承認外蒙古獨立。
1962年中國共產黨與蒙古簽訂《中蒙邊界條約》,徹底獨立。
1989年,鄧小平會見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時,曾就曆史問題說了幾句強勢的話,但鑒於中國共產黨的既往做法和蒙古的獨立也生米煮成了熟飯的事實,據公開的資料,鄧小平也未提及蒙古問題。換言之,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中國政府也隻能打落牙齒往肚裏吞,默認了。
有句話說是“毀樹容易,種樹難”,這用在外蒙丟失這問題上再恰當不過的了。中國獲得蒙古的版圖,用了500年的千辛萬苦,丟掉它,卻在區區的50年之內。誰該負此曆史負責,北洋政府、蔣介石政府還是現今的中國政府?探究其中的原因,既有國共兄弟鬩於牆的主觀原因,也有前蘇聯的沙皇主義,乘人之危所致,但主要的是國力不如人。但即便是同樣國力衰弱的晚清,左宗棠力戰英、俄等強敵,收複了新疆,守住了老祖宗這塊土地。寫到這裏,筆者無不對左文襄公懷著萬分敬仰之心。但願我們的民族不再有李鴻章,多幾個左宗棠。
(以上資料和圖片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