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提及胡蘭成,第一想到的是張愛玲。兩個我都不熟,隻是讀了他們的一些作品。其中胡蘭成今生今世中那篇民國女子專寫張愛玲。張愛玲晚年自傳性小說小團圓對與胡蘭成的往日情也有描述。
胡蘭成的著作當中我尤其喜歡今生今世。在這本書裏能比較詳細的讀到他一生中遇到的大事。後人對他的批判也多來自此書。我讀的時候一方麵對他的文字無比歡喜,一麵驚歎他的坦白和巧辨。
薄情寡義見不得人的事他怎麽能如此坦蕩用這麽美好的詞語表達出來。是蠢還是沒心沒肺還是他心裏根本就沒有禮義道德四個字?他對過去的事無論是汪偽政府還是各種風流事都毫無悔意,理直氣壯。
比如在杭州時,他在同學家住了一年,對方一家對他招待客氣周到,他卻動了壞心思,勾搭人家16歲的妹妹,最終還被體麵的趕走了。
對這事,他是這樣解釋的:“人世的吉祥安穩,倒是因為每每被打破,所以才如天地未濟,而不是一件既成的藝術品。”
解釋得雲山霧罩,很有道理的樣子。孟子雲:雖千萬人吾往矣。明明人人而惡之的行為,他就是有本事道骨仙風的(厚顏無恥)的麵對。
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這一章,被公認為是曆來寫張愛玲的最好的文字。陳村亦曾由此感慨:數十年來,有關張愛玲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棟,來來往往的大小作者車載鬥量,寫的卻無一能出胡蘭成之右的。偶然見到一段精彩的表述,正欲歎賞,卻發現原是從胡蘭成書裏抄來的。
不但他寫張愛玲寫得好。寫他的結發妻子那一章也特別好。我記得他原書裏有引用桃之夭夭一詞,他的文字恰好比一樹桃花,文采風流,妖豔無比。這話我說當然不算數,有一個很厲害的文學大師也說,不可因人廢文,對胡蘭成的文字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在那本書裏胡蘭成記載了他生命中幾位難忘的女子。
胡蘭成19歲時娶了第一個夫人唐玉鳳,夫妻恩愛花好月圓,多年後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寫了那段感情,讀那一段竟令我潸然淚下。然而婚後僅兩年,他在寄居杭州斯家時,曾以借書的手段勾搭斯家小姐。被驅趕,臨走還拿了人家給的銀兩。玉鳳和幼女去世後,胡蘭成遠走廣西,結識了全慧文,二人育有兩男兩女。後來他們的幼子因肺炎去世,全慧文傷心過度精神成疾,時任南京汪政府高官的胡蘭成又愛了歌女應英娣。1944年,38歲的胡蘭成遇到了24歲的張愛玲結為夫婦:“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半年後胡蘭成於漢口醫院與17歲的護士小周(周訓德)墜入愛河。不久抗戰勝利,胡蘭成於流亡途中與斯家姨太範秀美成了親。1949年解放後,胡蘭成經香港偷渡日本,又戀上了所寄居的女主人一枝,後來,舊時上海灘青幫大佬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去到日本,成了胡蘭成的最後一任妻子。他在書裏對這位太太的昔日背景還很是得意的描述了一番。
胡蘭成回顧往事說他對於張愛玲、小周、範秀美等女子的感情,與其說是愛,毋寧說是知。
對此我倒是一點都不懷疑的。從他的文字能看出來他是真的了解張愛玲。在今生今世中他記述道:“她(指張愛玲)看金瓶梅,宋蕙蓮的衣裙她都留心到,我問他看到穢褻的地方是否覺得刺激,她卻竟沒有。”這與張愛玲的說法一致。張愛玲非常注意顏色搭配等細節,她在童言無忌中就說過:“金瓶梅裏,家人媳婦宋蕙蓮穿著大紅襖,借了條紫裙子穿著;西門慶看著不順眼,開箱子找了一匹藍綢與她做裙子。”後來張愛玲在自己的作品裏對色彩的描述可以說是深受金瓶梅的影響。
當然張愛玲熱戀時也是喜歡胡蘭成的風流成性的,不然像小鹿在喝水的描述從何而來?
不僅對張愛玲,在每一個與之相遇的女子身上他都能發見她們的美好。他寫小周:“小周的美不是誘惑的,而是她的人神清氣爽,文定吉祥。”範秀美在他筆下也成了仙:“她的人隻是本色,生長城裏,而亦有鄉下人的簡明,隻覺她生在官家亦配,生在巷陌小門小戶亦配。她比我大一歲,但是使人隻覺對年齡亦沒有議論,可比見了菩薩像,個個都是她那樣的年齡似的。她那樣沉靜,竟是一種風流。”
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胡蘭成一方麵把女性當作玩物,一方麵又能從她們身上發掘真善美。他還提到看到範秀美漸漸顯出老態,反倒讓他更加愛她。這種感情我是能理解的。我姨媽曾經扔了一隻拖鞋在我姨父頭上,這才發現他已經頭發花白,心裏升起愛和痛。為了這個家不管好壞對錯,都付出了青春。
倉央嘉措詩:“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不能把握該怎麽辦?佛曰,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這大概也是胡蘭成的哲學。做了快樂的事便是不負春光,便生出歡喜,在塵土裏開出花來,亦是好的。
今人對胡蘭成可謂人人而惡之,網絡上各種謾罵指責,個人覺得男女之間的事外人不好說什麽是非。就好比離婚真能定義過失方嗎?不知道在回首一生的時候,那些與胡蘭成有過交集被他稱之為好女子的女人們,對於胡蘭成到底抱有什麽樣的情感,是感激多呢還是怨恨多。
張愛玲在小團圓裏的答案是隻覺得荒唐,像身上那件不得體的破棉襖。她不再愛他了,不愛了就不再有什麽是非。灑脫。
再多說一句,胡蘭成的中國文學史話沒有什麽好看的。文不對題。裏麵盡是對朱家女子的追捧。愛護女弟子愛得有點過了。又冠以文學史話這麽大的名字,實在欠妥。
等更新 :)
wuliwa, Thank you for your explanation.
今天終於描完了金剛經,發現最後一頁上康熙注著“臨趙孟頫”,所以我臨的算是趙孟頫了
"一杯看劍氣,二杯生離別,三杯上馬去" I have googled it, but still do not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