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自然

重拾博客,是因為有話想說。
正文

出汙泥而染混沌

(2019-08-20 11:40:02) 下一個


周一(2019.8.19)因為去城裏辦事,順便在芝加哥藝術館妥妥地玩了一天,基本上是從開館上午10:30一直逛到閉館下午5:00。從沒有學畫之前,就買過很多次芝加哥藝術館的年票了,其實算起來每年去的次數大概平均三次,可能比單次買票還貴,但是很喜歡他們的收藏,為支持藝術的存在,買年票是態度問題。

這次感覺很爽,因為沒有時間限製。這次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對華人老夫婦楊燕屏(1934)、曾善慶(1932)的畫展。丈夫曾善慶的作品是在一樓樓梯間(RM100),妻子楊燕屏的畫作基本上在中日韓館中間展出,大部分是放在日本人Tadao Ando 設計的黑洞洞的“Ando Gallary”裏麵。掛畫的氣氛、燈光都很好,隻是在玻璃後麵很難拍好。欲知詳情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微信公眾號“齊物學堂”的一篇文章“續命者: 國際藝術地殼變動的東方剖麵,我覺得那篇文章對此畫展的前因後果寫得很清楚。

可以看出楊燕屏對荷塘荷葉情有獨鍾,但她不是畫“出汙泥而不染”的清麗具形的荷花荷葉,她更喜歡殘荷淤泥的那種混沌的色彩和質感,有一種窯變式的肆意流暢卻不可預測的感覺,好像是躺在池塘水下,透過殘荷和泥水,向天望到的天光、色彩和形狀。恰好與周圍東亞館收藏的那些鈞窯、建窯的瓷器,兔毫的質感相吻合,相得益彰,賞心悅目,非常和諧。她的風格恰好適合西方對現代藝術的理解,重在情感表達,每個人看了有每個人獨特的理解,沒有兩人能看出同樣的東西。

之後去了我偏愛的印象派畫廊,這裏是經常看的地方。館藏展品變化不大,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這次重新看梵高,覺得這個館藏的他那張自畫像是他遍布世界所有自畫像中最好的。神情、色彩、筆觸,令人感動。

梵高:自畫像

 

梵高:詩人的花園

因為時間充裕,好好在現代館轉了一下。旅遊的時候,因為時間有限,我往往奔著18、19世紀的畫作去了,經常犧牲了現代藝術。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是因為不懂,所以忽略。其實除了看不懂的那些色塊或亂碼一樣標新立異的畫作之外,現代館也有很多好看的東西。意識到自己有狹隘偏見,以後會多關注現代藝術。

2019.8.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人法自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我也是喜歡傳統的畫風,特別是18-19世紀的,芝加哥藝術館這部分看了很多遍,連放在美國家具部分的哈德遜派的幾幅也看過幾次,從來沒轉完現代館,這次一見,有點驚豔。這種混沌的作品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可能更靠近現代藝術所推崇的表現形式。謝謝來訪和評論!
人法自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uarx' 的評論 : 我也是,就看自己喜歡的。像讀書一樣,不喜歡的經典也看不下去。歡迎光臨!
Quarx 回複 悄悄話 從小對繪畫沒興趣,不知道怎麽欣賞。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對這種混沌的畫比較混沌,主要是我沒前衛意識。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的畫風,也是比較大眾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