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考尼曼先生在《思考— 快與慢》中提到快速思考涉及多種偏見,讓人不知不覺中理不清事物真相。胖頭思忖著與愛子交往時存在多少偏見呢?
首先想到的是CONFIRMATION BIAS(確認性偏見)。最近木頭成績斷崖式下滑,原因未知。如前文所述,犬子才資平平,苟於言談。INS時代的孩童,心事你完全不知。上周向其母提出轉學,家中又掀起小風波......大學時看《荊棘鳥》,記得主人公麥琪困惑而憂鬱地質問媽媽:“為什麽你們一定要偏向自己喜歡的小孩哪?” 胖頭反思著,對蜜蜂過於偏愛?幼女、性格乖巧加上伶俐的鬼馬風格?不盡然,關鍵因素是自己心中圈定了人設,並天真地期望憑借溫暖的氛圍及遺傳因素的影響,兒子理所當然的成長為最讓人自豪的模樣。這不就是典型的確認性偏見?先畫了輪廓,然後一點點從孩子身上去發現和探索;說一無所獲過於偏激,可胖頭最期待的其實是自己內心中的COPY(複製品),比如說木木表現出內斂、韌性、擅交流的特性。這個偏見,需努力克服。
下一個想到的偏見叫WSIWTI: What you see is what there is,ignoring unknown information。(隻看到你看到的,忽略不知道的信息)。此偏見無處不在,因為視野有限,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整體。想到電影《一一》中十歲的洋洋指著相機裏拍攝的各式人群的後腦瓢說:“因為你們看不到,我拍給你們看嘍。” 那麽,胖頭所看到的愛子,能代表全部的木頭麽?當然不是。所以,有必要對其忘性大於記性;木然間整日無語;淩晨四點起床打球而期末考試應付了事而耿耿於懷?真正的內心豐盈、溫柔而善良的小公子雖沉默寡言,但應有其他的渠道讓彼此心靈的窗戶打開?胖頭鼓勵自己繼續探索。
再就是HALO EFFECT(光環效應)。閑時與傻妹偶爾嘀咕:“這大木頭整天佛係,不言不語,像我們倆誰呢?是不是得去瞧瞧心理醫生?” 同確認性偏見類似的是,帶有色眼鏡看世界,會偏離真實的顏色。昨晚在油管上聽鍾孟宏與張大春聊天時說道:“為什麽小孩六七歲那麽活潑可愛,到了十幾歲變成你不認識的人,有時還那麽讓你不舒服?” 成長的過程是曲折而複雜的,我們的青少年時代心理不也是跌宕起伏麽?在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看到文章說,青春期男孩往往比女生感到更多的無助感,因為男孩天生在理解、表達情感方麵就遜色許多;文章還建議同男孩交流要采取多種方式,一定要保持眼神接觸+ 簡短語言+ 溫和語氣+ 鼓勵表情,因為觀眾的心裏不知道雲遊到何方。另一個學到的明確的建議是長篇大論一點用沒有。(傻妹同學開車途中對父子倆大加教誨並於交通燈前猛踩刹車乃常態!:-)) 男孩模仿爸爸行事風格,女孩學習媽媽。拿句很東北的話就是:做,就完了!
有點諷刺地是,每聽到傻妹分享雞娃案例,胖頭優雅又淡定地隨口附和,其實心裏著實為育兒績效沾沾自喜。最近的情勢讓慈父自信心備受挫折,某天竟失態地同愛子開著不合時宜的玩笑:“大木,學習要實在不行,連COLLEGE也整不上,咱也不用上火。加國沒有那麽大生存壓力和職業內卷,不行,我買點好糖果,介紹你同隔壁菲律賓的阿蘭叔叔學做木工算了?你看,他家後院又是TREE HOUSE,又是滑梯,多有生活情調”。 兒子眼神驚詫,嘴裏喃喃道:“啥,木工,這也太......”
周末備下宴席(酒香油炸花生,海鹽煮毛豆,韓式白菜辣湯麵),搭配珠江啤酒(無醇),爺倆慶祝十年級與十七年級順利畢業。“你媽都沒去過上海,哎!知道麽,第一次從北京去上海,我都懵了,太繁華啦。有趣的是,那裏最有名的陽春麵,一點都不好吃。” 胖頭有點凡爾賽。“啥麵,陽春麵?不明白啥意思?不過,明年我們一定得回國,我想嚐嚐陽春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