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
二、詩人於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聯想並不是偶然的,有幾條路可走時而聯想隻走某一條路,這是由於情感的陰驅潛率。藝術作品中人情和道理要融成一氣,才產生一個完整的境界。
詩是生命的表現。詩人和藝術家都有“設身處地”和“體物入微”的本領。詩人和藝術家的心就是一個小宇宙。
主觀的藝術家在創造時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觀的藝術家在創造時也要能“得其環中”。
將散漫零亂的意象得以綜合的原動力就是情感。故文藝作品都不能拆開來看,完整的全體中各部分是相依為命的。
凡是欣賞或創造文藝作品,都要先注意到總印象,不可離開總印象而細論枝節。
藝術的任務是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情感或出於己或出於人,詩人對於出於己者須跳出來觀察,對於出於人者需鑽進去體驗。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詩可以群”。
第十二章、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
三、在藝術方麵,受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種格律裏麵的。
薑白石說的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則在神髓風骨。
第十三章、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模仿
窮究到底,藝術的創造不過是手能於心,不過是能任所欣賞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動,使筋肉所變得動作恰能把意象畫在紙上或刻在石上。
各種藝術都各有它得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從前古文家教人作文的最重朗誦。
做詩文的一要懂得字義,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義對於讀者所生的影響。
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詩人的妙悟加匠人的手腕。
第十四章、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牛頓說:天才隻是長久的耐苦。
杜工部說的“讀書破萬卷”是功夫,“下筆如有神”就是靈感。
靈感的三個特征:一是突入其來的,出於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二是不由自主的;三是突如其去的。
談談潛意識。我們的心理活動不盡是自己所能覺到的。自己的意識所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就屬於潛意識。
變態心理中有許多事實可以為憑。如被催眠者醒來後對於催眠狀態所做所說一無所知。精神病人現出“兩重人格”,如對發生的幾月間事情毫不知情。
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識壓倒潛意識,隻讓它在暗中活動。在變態心理中,意識和潛意識交替來去。它們完全分裂開來,意識活動時潛意識便沉下去,潛意識湧現時,便把意識淹沒。
靈感就是在潛意識中釀成的情思猛然湧現於意識。好比伏兵;好比“夏天學滑冰,冬天學泅水”。
凡是藝術家都不宜隻在本行小範圍之內用功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修養。
第十五章、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
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個完整的有機體,其中全體和部分息息相關,不能稍有移動或增減。藝術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
其次,“修辭立其誠”是文章的要訣。文章忌俗濫,生活也忌俗濫。
藝術的能事不僅在於知所取,尤其見於知所舍。
偉大的人生和偉大的藝術都要同時並有嚴肅與豁達之勝。
“至高的善”(Disinterested Comtemplation),無所為而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動,所以成為至上的理想。
“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阿爾卑斯山穀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穀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疾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麽可惋惜的事啊!
當然,做起來肯定不易。我打算一點一滴開始,看看畫,讀讀詩,希望尋覓到審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