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感慨我是老早就想發發的,昨天的一件事給了我不吐不快的理由。
昨日下午被一位在私校當科學老師的朋友叫去幫忙做翻譯,她要和班上一位中國海外學生的媽媽見麵,這個媽媽不會英文。她班上這個女孩來自中國的一個北方城市,獨生女,父母都在學院類單位工作。女孩兒非常好:用功,好學,懂事,獨立。她是高一那年過來的,兩年多來一直寄宿當地人家裏。今年是高中最後一年,上個學期末有一天在班上突然昏倒,到醫院被診斷是躁鬱症。
我沒考翻譯證書,本是不可以做翻譯的,我的朋友一定要我幫這個忙,因為我是老師,有些事要請我說服孩子的家長。她擔心要是在對孩子的治療和照顧問題上不能和家長達成一致,孩子很有可能就不能再這裏呆到畢業。這個女生的英文非常好,醫生說的她都懂,診斷書下來後學校就讓她通知爸爸媽媽盡快過來,可她父親說沒有必要:“得病看病,好了就沒事兒了”。直到學校把家長的到來作為孩子繼續就讀的條件,媽媽才請了假,拿了三個月的簽證過來了。學校的心理醫生陪她們母女去見醫生,醫生的治療建議包括兩項:一是吃藥,二是心理治療。媽媽一聽在澳洲免費的心理治療隻到18歲,孩子今年19歲了。馬上說吃藥可以,心理治療負擔不起。我朋友因此認為一定要和這個媽媽好好談談。
為了做好這個翻譯工作,我特意去維基百科上查了一下躁鬱症的定義:“躁鬱症(英語:bipolar disorder,亦稱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病,經曆情緒的亢奮期和抑鬱期。狂躁期患者感到或表現出異常開心、有活力、易怒,常會做出不計後果的決定,對睡眠的需求也往往會減少。抑鬱期患者會哭泣、缺乏與他人眼神交流、對生命萌生負麵看法, 也有自殺的可能”。。。其“病因不明,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都有影響”。。。看到這些我嚇了一跳,心想:這樣的身體條件為什麽要送到國外來呢?
會談時除了當事人母女,我和朋友以外,出席的還有校方的領導,該校的海外學生負責人和心理醫生,可見學校對這個孩子是蠻上心的。見到這個孩子:她個子很高,身形很瘦,濃眉濃發,五官端莊,氣質文靜,校服穿得非常整齊,一看就是個聰慧的好學生。媽媽也是清瘦細長的身材,白淨的素顏麵孔比女兒多幾分圓潤,氣質知性樸素。她的樣子讓我知道這孩子不是什麽富二代,父母一定也是省吃儉用供孩子來讀書的。我朋友作為班主任主持這個會談,對每個人做了介紹。一坐下來,我注意到麵對這麽多老師,孩子一下子緊張起來,雙手開始神經質地抓撓自己。媽媽感覺到了女兒情緒的變化,一邊說話,一邊默默地牽過孩子的一隻手,握在自己的掌心裏。我的心開始柔軟,也同時鬆了口氣:這個媽媽是愛女兒的,看來以前家裏不知道女兒的病。
學校給出兩項孩子繼續就讀的前提條件:一是孩子一定要有親屬或成年人陪伴和照顧,她現在的 寄宿家庭很好,但也隻是提供食宿而已根本談不上照顧;第二,孩子必須得到藥物和心理治療。這兩項都是家裏以前拒絕過的,可這次她的媽媽都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談話中我了解到,媽媽過來這一個星期裏,見過好幾個華人醫生和專家,也谘詢了私人醫保的途徑,同時了解到孩子的病情有多嚴重,多麽需要親人的照料!如我朋友所說,這孩子也確實令人憐惜,當老師說:“你不要逞強,覺得不能承受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老師”。孩子說:“非常感謝這麽多老師照顧我,可我總去打擾老師,不知道老師們怎麽看我”。翻譯這句話時,我有些哽咽:多可憐的孩子! 十六歲就離開家,漂洋過海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住在陌生人家裏,兩年了,每天自己上學放學,做飯洗衣,孤獨地承受生活和學習的壓力。。。
我在一家私立女中執教18年期間,見過和經曆過太多類似的女孩子。國內出來的孩子有的很快適應環境,順利完成學業,但是也有很多學生會經曆這樣那樣的困難。前年我們學校就有兩個女留學生因為缺課太多,又在校外肇事被退學。大約十年前,我做班主任的班上有個福建來的女孩子,她人很聰明,高一時成績很好,高二開始下滑,到高三開始逃學逃課。她住在姨母家,早上不起,夜裏不睡,有時還夜不歸宿,姨母管不了,找到學校。孩子跟我說,無論發生什麽她都不在乎。她很小父母就離異,把她丟給奶奶帶。爸爸很少見到,媽媽去美國建立了新家庭。對她來說,爸爸隻是奶奶的兒子,媽媽的概念就是鈔票,因為她來澳洲是媽媽付錢。後來有同學說她交了個成年的男友,問到時她承認是一個刺青設計師,是她在肚皮上刺青時認識的。為此我打電話到美國請求她媽媽的協助,她媽媽隻說她自己剛生了新寶寶動不了,這孩子讓奶奶慣壞了沒辦法。後來的幾個月裏,我們幾個老師輪流去她阿姨家接她來學校上課,勉強幫她讀完高中,現在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裏,做什麽。
今年五月初,墨爾本另一家私校一名萬姓中國留學生因過失殺人罪被判監禁11年。受害者同時也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姓胡。兩年前萬因為一個女生和胡爭風,使用暴力將胡踩踏踢打致死。這兩個孩子都是2014年來墨爾本留學的,死者的母親在電視上哭訴自己失去了一個善良的兒子,兒子失去了一個美好前程。而萬姓同學的父母又何嚐不是如此心情呢?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中國目前是澳洲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有近12萬人,其中2萬多就讀於中學和小學。到澳洲來讀小學是一定要有父母陪伴的,可是中學生就允許寄宿了。送小孩子出來的父母雖各有不同的考慮,但大多為了子女的前途。可是很多父母沒有想到,中學生正是身體心智發育成熟最關鍵的時期,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沒有親人在身邊,缺少親情友愛,孩子們不僅要適應學校環境和學習方法的變化,還要適應語言,文化,飲食等生活上的不同,難道我們中國的孩子是鐵打的嗎?我接觸的澳洲學校對留學生很關心,但是我不敢說所有的學校都會這樣,不要忘記,澳洲國際學生市場價值每年三百多億澳元,很難說一些學校不是為了錢。少小離家海外求學的好處自然很多,比如可以把語言學得更地道,三觀更國際化,可是孩子的受益程度卻因人而異。奉勸要送少男少女出國留學的父母們,一定好好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要求,願望,能力和心理素質,否則送出來可能得不尚失。想想昨天見到的那個學生,如果不是學校和老師積極及時挽救,耽誤下來的後果不堪設想。依我所見,很多少男少女留學生的日子過得真的真的好可憐!
我有個朋友把孩子初中就送到英國讀書,在英國待了好幾年,英文還是不能聽和說,因為成天和國內小留同吃同住同玩,曠課,在學校瞎混。Teenager 階段是很容易跟好學好,跟壞學壞。也想不通國內那些父母是沒有這個常識,還是為了攀比,中學生就放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