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四處蔓延之際,很多文章、很多人/機構都強調心理介入非常非常地重要和急迫。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心理問題總是一個“滯後”的問題,是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最後的問題。在新冠肺炎的情況下,一般來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心理上的問題不至於性命攸關,而其它問題至於。心理問題也隻有在有了其它保障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從容展開。因此什麽心理幹預、心理預防、心理治療等在疫情當前的情況下,都應該讓位於真正實質性的治療,而不是去搶資源、搶關注、搶病人。
很多文章、很多人/機構還都一再告誡人們“不要恐慌!不要焦慮!”其實號召“不要什麽”,不僅“不能什麽”,反而會“強化什麽”!正如在一個特定的心理空間裏有了某個特定的東西,如果沒有其它東西進來,成天呆坐著,無所事事,這個原先的東西不會自行跑掉。隻有當其它東西進來之後, 能勢不可擋地進來更好, 這個原先的心理上的東西才有可能會被“擠掉”。
在目前活動空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能做的東西其實還是蠻多的。比如競技性的打麻將,下圍棋、象棋,打撲克,你滿心想到的都是再來一盤就會贏這小子了,還要再贏---;追一追製作宏大的係列電視劇,讀一讀引人入勝的長篇小說,尤其是偵探,你滿腦子都會被那些個人物、情節灌滿;要不就是你擔起家裏吃喝拉撒的重擔,吃了早點就要籌劃中午,吃了中飯就要籌劃晚飯,從計劃、購物到具體實施,加上衛生、張羅、照應等等。當然還有海量的其它可做:整理、編輯相冊,園藝、繪畫、寫作、直播---可以基本肯定地說,以上隻要有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你在幹著,背景音樂不停,你哪有時間和心理空間去恐慌和焦慮!
退一步講,即使有焦慮、恐慌,那又怎樣呢?在目前全球感染的情況下,輕中度的焦慮、恐慌不僅是正常的應激反應,而且也是必要的和適應性質的。 它不僅好過太焦慮、恐慌,也好過一點都不焦慮、恐慌。其實適度的焦慮、恐慌幫助你有所準備,讓你體驗、感受並接受平時你不會、不願接受的事情、任務和責任,讓你有緊迫感,心理現象中的拖延不翼而飛,收獲空前的效率等等。
當家人、同學、同事、朋友,當周圍的人情緒激動,情緒崩潰時,很多的文章,很多的人/機構都強調此時要大力提供“心理援助“,積極關心。其實呢,在這種情況下,既不能”過度反應”,因為會強化行為,也不能“不反應”因為會加強無助感。熟悉這樣的情形嗎:好多女生在見到老鼠、蟑螂、蛇什麽時,多半隻有在周圍有人的時候才大叫、尖叫,表現出害怕;假如周圍空無一人,她們多半就不聲不響,也不害怕了。但也不能不反應,適度得當的關心、勸慰、開導、解釋還是必要的。度要掌握好。
很多文章、很多人/機構極力強調盡量少看或不看微信、微博、不接電話、不接觸信息緣,以杜絕負能量、謠言的影響。其實這樣更糟,且不說可行不可行!在目前微信、微博、電話、小視頻鋪天蓋地、潮水般湧來的情況下,擋是擋不住,也很難很難抗拒的。與其用洪荒之力去抵禦,不如順勢而為,換個認知思路。如果你廣開言路,那即使這些信息裏麵有負能量/謠言的話,那勢必還有其它正能量/事實,正、負至少得到了中和、平衡,況且通過閱讀、消化和思考不同方向、不同來源的信息,你的解讀能力,判斷能力也會提高。這是不是比隻接受了一兩條信息,它們恰好都是負能量/謠言的好。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城頭裏看到的關於這次災難的心理谘商問題的討論好像還不多,所以你的文章很珍貴,鼓勵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