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陣亡認定”難,也是因為擔心死人騙錢。資本主義國家嘛,整個國家就是一本賬。不說美國人了,咱們繼續主題。這就是為啥每次都想罵蘇聯人,美國已經赤膊上陣打他的小弟朝鮮了,他躲在後邊裝沒事人,如果長津湖之戰中蘇聯人幫點忙,美軍陸戰一師大概率就交代在長津湖了。隨後誌願軍一直追,美軍一直跑。好幾次誌願軍硬是步行跑山路繞到美軍前邊,比如在一個叫“三所裏”的地方,誌願軍38軍的113師十幾個小時步行狂奔70公裏山路,堵在了撤退美軍的必經之路上。雙方展開血戰,誌願軍武器裝備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硬是頂住美軍一步都前進不了。整個戰役中,美韓聯軍單是被38軍就幹掉一萬多人。38軍也就成了“萬歲軍”。這也就是第二次戰爭,到第二次戰役結束,美軍已經被趕到了三八線附近,誌願軍也順利收複平壤。緊接著是第三次戰役,誌願軍越過了三八線,美軍和韓軍士氣徹底崩潰,我軍順利攻下了漢城。誌願軍的聲望達到了巔峰。當時美軍就發現,誌願軍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來去如風,後來大概測算,在山地每天能行軍30公裏。而且非常善於偽裝,飛機往往貼著地麵飛行都發現不了。到了指定陣地後,等到晚上突然發動突襲。經常先繞道聯軍的背後,切斷退路後,各支部隊同時發動進攻。而且由於前三次戰役根本沒有蘇聯援助,主要武器依舊是抗戰時期的日式武器(解放軍接收了東北的兵工廠也都是生產日式武器),小口徑步槍,手榴彈什麽的,迫擊炮都非常少。當時也沒有效果很好的反坦克武器,麵對美軍英軍的重型坦克,隻能是爆破手爬過去,把大捆手榴彈塞坦克底下。就算炸不掉坦克,由於巨大的震蕩,坦克裏的人也基本被震死,但是我們這邊往往也得付出巨大代價才能貼近美軍坦克。不過美國有的特點是非常容易預測。美軍每次出動,都帶著大批的給養、武器和炮彈,從來都是一大堆車輛坦克隨行。以美軍的彈藥消耗,基本就得靠著如山的補給物資才能打仗。這種情況下,往往脫離不了大主幹路,畢竟汽車和坦克又不是驢,在爬山方麵不太行,這樣就讓我軍易於預測美軍行動方向,畢竟以朝鮮北方的地理條件,可選的道路並不多,而且道路環境非常差。後來美軍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就死於車禍,集團軍司令非常大了,巴頓在歐洲戰場的時候就是集團軍司令。這個沃克死後,換上了李奇微,李奇微後來接替麥克阿瑟。正是因為美軍可預測,我方就可以在那種地形比較有利的地段設伏,後來有個爆破手去給毛主席做匯報,他作為戰鬥英雄,非常善於因地製宜,有一次炸開了一塊大巨石,把美軍坦克撤退的路堵得死死的,美軍雖占據絕對優勢,但硬是沒衝出去。所以美軍發現在北朝鮮打得很憋屈,機械化優勢沒法施展,經常夜戰,美軍空軍優勢也不太明顯。而且開戰後美軍根本不知道對麵到底有多少人,很快就慌得一批,前三次戰役,美軍一直沒太找著北,盡想著跑路了。不過這場戰役打的時間非常短,持續了八天,誌願軍經過連續作戰,已經非常疲憊,並且補給線也太長了,供給不上來。於是很快就撤向三八線以北,第三次戰役結束。這次戰役結束後,漢城丟了。美軍丟了這麽大的臉,當然不能接受,於是發動了全麵反攻,大批陸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重新殺向三八線。誌願軍此時後勤供應不上,隻好有序撤出漢城,撤向三八線以北。我們之前聊過的50軍,這支部隊以前是國軍雲南雜牌,長春戰役中投誠。在這次撤退中為大部隊保駕護航,完成了掩護任務,硬是頂住聯軍一步不退,為大部隊爭取了撤退時間。尤其是在白雲山這個地方爆發了一次打仗。白雲山在現在韓國漢江南岸,50軍的一個團在這裏頂著美軍第25步兵師激戰11晝夜,美軍硬是一步都沒能前進,最終以傷亡300多人的代價幹掉了美軍1200人,而且完成任務後順利撤出陣地。完成任務太出色,百麵軍旗裏也有他們的一麵。這次大撤退,就是第四次戰役。然後就是第五次戰役。這次戰役是整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仗,參戰雙方投入了一百多萬人,誌願軍和朝軍對美軍陣地發動了一次全線猛攻,但是效果不佳,美軍向戰場上投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炮彈和凝固汽油彈。在美軍絕對優勢的炮兵和空中優勢下,誌願軍損失慘重。整個戰爭中誌願軍傷亡19萬,這次就傷亡了7萬多。也正是這次進攻中,擔任掩護任務的180師陷入重圍,大規模被俘。大家記得之前川普在疫情期間頒布的那個“國家緊急狀態”吧,戰爭期間杜魯門也宣布美國進入了緊急狀態。並且全國加稅,當時出台了一個《1950年收入法案》,把企業所得稅從38%上調到了45%,並且凍結了工人工資和物價,擴大財政指出支援前線,從這裏也能看出來美國對這事很重視。第五次戰役後,雙方陣線基本維持在了三八線附近,蘇聯目睹了我軍在朝鮮的表現後,超預期超到天際去了,大規模向誌願軍交付物資。拿到物資的我軍炮兵越來越犀利,到了上甘嶺戰役,我軍炮兵已經可以跟美軍打平了,70%以上的敵軍都是被我方炮兵給打死的。美軍為了打破平衡,瞄準了我軍的後勤補給通道,他們內部叫“絞殺行動”。啥是絞殺呢?這是美軍的習慣,南北戰爭那會,美國政府軍就把自己的南方大城市燒了個幹淨,導致南軍叛軍徹底沒了戰略物資選擇投降。1944年美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被德軍給杠了下,美軍出動5萬架次飛機,往地麵上投了上萬噸炸藥,專門炸鐵道樞紐和各種橋梁,讓德軍在前線一粒子彈都拿不到。後來美軍又在越南瘋狂轟炸橋梁。整體而言,美軍對炸橋有癮。現在又要轟炸我軍後勤供應通道。我軍對這個事也非常上心,而且創造性非常強,搞出來了水下橋,搖擺橋,甚至有些橋白天就拆掉,晚上再架起來。重點區域用大量高炮防守,到了後來,美國飛機不再去平壤往北了,那地方高炮凶猛,再加上米格戰機在天上巡邏,美軍占不到便宜而且日常被擊落。這種情況下,地上已經基本安全,鐵路也不再被轟炸。這塊區域,一般叫“米格走廊”。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軍擼大炮擼得非常凶,我看到個數據,說是整個戰爭中擊落2335架飛機,擊傷7512架。這個戰績才保證了天量物資從中國東北運往三八線。一開始對這個數據是不相信的,後來專門查了下美國的數據,問題不大:據美國空軍參謀富雷特爾的《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一書第645頁記載,聯軍從路基起飛的戰機在作戰中墜毀1986架。但這並不是美軍損失的全部飛機數量。因為這隻是聯軍從陸基起飛的飛機中損失的部分。海軍情報處軍官哈利恩在《The Naval Air War in Korea》一書第286頁記載,海軍(不含陸戰隊)在戰爭中共損失了1248架飛機。上述數字相加,合計為3234架。比我軍提到的還多,估計是我軍擊中後飛走了,沒到家就墜毀了,我們這邊不知道他們已經追了。所以戰爭後期我軍高炮打得飛起,完全不是初期那樣被美軍壓著打。之前那個電影《金剛川》裏說的那個大橋是一座關鍵大橋,而且這個時候是物資最充足的時候,卻放了倆高炮,怎麽可能嘛。而且高炮操作規章裏有詳細說明,必須打一仗挪一窩,防止下次一開火防空炮就被端了。大規模坑道作業也讓誌願軍對美國作戰中遊刃有餘,美國人想盡了辦法,依舊沒法突破,後來甚至開始考慮扔核彈,但是蘇聯此時也已經有了核彈,核威懾已經形成,美國也就說說。後來美國軍人集團還叫囂說是要在中國大陸登陸,擴大戰爭。這事就更沒個譜了,當時總統已經是艾森豪威爾,他讓軍人們哪涼快到哪呆著去。老艾後來在卸職演說裏專門讓後來人警惕“軍工複合體”,這夥人為了錢,啥事都幹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