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箱子的故事

留學生,第一代移民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媽媽的故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一張照片想起的。。。

(2021-03-01 21:40:23) 下一個

從那一張照片想起的。。。。

看見一張照片,一張捐贈儀式的照片。山區的孩子和城裏的孩子一起舉著一個書包和一大提東西,城裏去的孩子一臉的自豪和驕傲而山區的那個女孩身體強直而且,低垂著她的眼睛。。。

慈善和捐贈都是好事情,也都是需要鼓勵需要的。不過需要懂得的是,也要保護被捐贈人的尊嚴和麵子。因為內心深處,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居高臨下的憐憫。沒有人願意承擔別人的施舍和可憐。可能這個就是老話說的“給一碗米是恩人,給一鬥米變仇人”的原因。因為一碗米的價值讓人覺得可以還清,人生還是平等的。而接受比一碗米多出好多倍的一鬥米的時候,就有太重的還不起的感覺和有被人憐憫的成分。

可以給予一鬥米和願意接受一鬥米的兩端的人,表明了人生太大的生活差異。那個時候,接受一鬥米捐贈的人,就不是感恩二字可以完全描述出內心深處的想法。

沒有人願意被人看低。哪怕是乞丐。一定會用一些解釋一些道理來製造內心深處的心理平衡。

記得一個非洲的故事:有一年非洲大陸受災嚴重大饑荒沒有飯吃了。聯合國組織富裕國家捐贈了很多糧食。等到物資運到非洲救災的地點,要發放糧食的時候,誌願者的負責人要求把周圍的孩子們組織起來,參加分裝一袋一袋糧食的勞動。然後告訴那些孩子,他們應該心安理得的把糧食拿回家裏,因為那是他們的勞動所得。那樣的過程其實是表達一種尊重,一種對自食其力的尊重。也是保護孩子內心深處的尊嚴。不讓孩子有吃嗟來之食的感覺不讓孩子有被憐憫造成的心態不平衡。那樣的方式也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要有尊嚴的生活,不要祈求別人的施舍和憐憫。

善念發自內心。相互守望,互相幫助。。。那些特質應該是我們人類這個並不強大的物種在地球上能夠成千上萬年存在並且發展壯大起來的原因。

富裕起來的人們去幫助仍然處於貧困地區的鄉親,那樣的善舉絕對是好事情。不過就是那樣的幫助,也請考慮要保護別人的尊嚴。幫助貧困地區不是施舍不是憐憫。是發自內心的善念善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值得驕傲值得自豪的本能。可以去幫助別人,能夠幫助別人,能夠給予愛,其實就得到了愛,得到了作為人類的最重要的價值核心

在瑞典,家裏的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們,如果看見乞丐去給他們錢的時候,要走近他們,蹲下來,把錢好好的放進盒子裏麵。給的錢不是施舍而是分享,分享我們有而他們暫時沒有的東西。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有能力施以援手,就要盡力去幫助。那個就是回饋就是愛心傳遞。告訴我們的孩子爸爸媽媽當年提著一個小箱子剛剛到瑞典的時候,也得到過很多人的無私幫助。。。

昨天和在越南的兒子通話,講到入鄉隨俗,說一個加拿大的小朋友剛剛去越南二個月還不習慣吃街邊攤。說空氣中有臭味。講到那個事情的時候,兒子才隨口告訴我這個媽媽,說過新年的時候他和越南的女朋友還有幾個像他一樣從外國去越南的朋友一起,買了很多東西去給無家可歸者。“讓他們也可以好好吃點東西過新年”。說把東西分給無家可歸者後他們就在那附近的街邊攤吃飯。不過晚上和女朋友輪流衝向廁所,可能吃的食品不太幹淨,“不過第二天就好了。”電話那一頭傳來兒子哈哈哈的笑聲。

越南的貧富差距更大,很多人也更需要幫助。兒子能夠有那個善念,雖然創業還沒有開始賺錢,但是過新年的時候可以分享一些食品給無家可歸者,這個行動讓我這個媽媽非常欣慰。

慈善不是憐憫是分享,是愛心傳遞,是善念善行使然,。。。

(下麵的照片是在貴陽吃的東西。下一篇,貴陽的現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Loveucc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有一個穩定的社會製度,捐贈方式很重要。窮人可以通過福利係統去接受幫助,而不是看個人臉色,接受高高在上的施舍。
迪兒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建議。古話說,乞丐不食嗟來之食。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是這樣的,有一年北京有一此影視界的戲子做慈善,捐助了一批“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在儀式上主辦者讓這些小孩子上台唱“感恩“的歌,事後記者采訪的時候,一個小姑娘(原話忘記了)總之就是自尊心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原來是做慈善,是做好事,結果擺出一副高高在上“施舍“的樣子,得到的效果就事得其反,甚至是仇恨、、、
毛爺在世的時候,整知識份子決不手軟,曆次運動都不放過,為啥?因早年毛爺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時,他的自尊心被那些知識份子傷害過、、、
幫助他人也是如此:事可而止,這就是老祖宗說過的“升米恩,鬥米仇“,這不是說教,這是我的經驗教訓!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是這樣的,捐贈的心境跟接受的不一樣。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你有幫窮人一鬥米,或一石米的能力,還幫不幫?
是否把一石米分成一百份幫一群人?
拿了一鬥米還做仇人的,就不值得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