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上海和上海美食
說到上海,現在全國人民的生活和上海相比,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外地人到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很多,所以現在沒有多少人拿上海的人和事情來說事兒,
放在以前可是有太多話題了。當年的上海,是全國最時髦物質最豐富的地方。吃得好,穿得好,上海人有資本,的確是可以驕傲的。那個時候有上海人把上海以外的人叫做鄉下人(鄉唔寧)。那個時候不少上海人對全國人民包括首都北京的人都有點鄙視有點瞧不起哦。。。
不過上海以外其它地方的人,被叫成鄉下人的全國人民,在羨慕嫉妒恨之餘,總要找點平衡,於是全國人民就都說上海人不好,摳門小氣,還舉例說明,比如一個蘋果切好多片吃幾天。一條小魚分三頓吃。買幾個水果存著,時不時用布袋子從家裏裝著出去,然後找個沒有人看見的地方換成網兜裝著露出來,然後拎著到處走,讓鄰居和朋友看見(那個時候有閑錢才吃得起水果)(這是我聽說的,上海的朋友不要急著提磚頭來砸我。。。)
我要說這些都是道聽途說的。我遇見的上海朋友沒有那麽摳門的。那個時候大家都窮,隻是因為大上海畢竟開放得早,即使就在溫飽線上,上海人民也對時髦和時尚有所要求,因為要有台麵,所以必須精打細算,不過上海人不占別人的便宜,知道好歹知道利害關係,這些方麵往往比其他地方的人拎得清楚。
記得小時候,那個物質匱乏的時候,上海發明了襯衣的假領子和假袖子。假領子就是用一點點布料做一個到胸口的帶領子的衣服,不過隻有領子沒有袖子。每天換一個假領子綁上假袖子,穿上外套或者毛衣,別人看見的就是每天換了一件新衣服。仍然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幹淨和時髦。。。
那都是物質匱乏和貧窮惹的禍啊,還好貧窮沒有限製想象力。其實我覺得那樣的假領子假袖子還蠻好看的。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物質豐富了,現在誰還會用假領子假袖子呢?誰還會說吃不起水果,誰還會說一條小魚要分幾頓來吃呢?所以這些都是窮日子惹出來的麻煩,。。
本來住在老少邊窮地區的我小時候應該和上海沒有什麽交集的。不過當年“三線”建設,為了防止打大仗,很多的軍工企業和配套的電子元器件廠都搬到有深山老林的貴州。很多上海人跟著工作也隻好到窮鄉僻壤來了。當然剛剛來到貴州也是諸多不便。諸多不習慣。滿腹委屈。滿腹牢騷。為了穩定軍心,每年幾次大節的時候,會一個車皮一個車皮的從上海用火車拉來上海的糖果糕點,肉類衣物等等時髦的東西。
為了搞好和本地合作關係,一般來說也會分一些給當地的人,我很早就吃到大白兔奶糖,華夫餅幹,蛋卷一類的好味道。那樣大鐵盒子的餅幹桶裏麵,像變魔術一樣可以源源不斷的拿出來各種各樣的好吃的。小時候饞貓一樣的我,盯著那個盒子小眼睛就會發光發亮。我以為我真吃過所有上海的好吃的東西了,以為上海的好東西就是那些了。。。
上海好吃的東西當然遠遠不止這些。我真正去上海吃地道的東西還是因為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另一半那個時候去上海讀研究生了。
當時的男朋友去上海讀研究生,第一次去看他,帶著我去上海城隍廟逛,看九曲橋,看豫園。借了一個實驗室的照相機給我照相。可惜洗出來的相片都不知道是在和哪幾個陌生人合影,真的是人頭湧動,人太多了。累壞了的我後來就不喜歡去這些地方了。說找到有好吃的地方去逛下就行了
下麵就是我喜歡的上海食品:
1)南翔小籠包
去了城隍廟然後就是去吃南翔小籠包。第一次看見那麽小的包子,第一次看見那些做包子的人是用手掌來把皮抹開成為薄片然後雙手翻飛一下一個一下一個的做出包子了。記得好像那個蒸包子的小蒸籠底下是用鬆針來鋪上後才放包子的。
第一次吃到那樣裏麵有湯的小包子,第一次吃到那樣細嫩柔滑滋潤的肉餡兒,真的感覺是大開眼界大呼好吃。原來我在遊泳隊吃的都是飯碗一樣大的皮厚肉小的包子。所以以前不喜歡吃麵食兒也是有道理的。
南翔小籠包好吃。不過唯一的遺憾是太貴了。買了2籠,專心致誌,埋頭苦幹的我抬起頭來才發現自己吃了一籠半,不好意思,家裏那個人那個時候還是男朋友,沒有轉正之前也不好意思和我搶著吃,還說平時在上海經常吃的,叫我喜歡就多吃一點兒(那個時候多好啊,現在和我搶著吃,還會掃興的說你都吃那麽胖了,少吃一點。還美其名曰為我好,哼哼)
上海人把包子叫成饅頭,吃包子說成成肉饅頭,開始去上海的時候真的不習慣呢。。。
2)紅燒大排
那個時候男朋友的研究所裏有食堂。有個菜。那個濃油赤醬的紅燒大排(豬肉大排)是我今生今世第一次最向往的食物。至今想起,仍然是眼前一亮。止不住的口水,那個油汪汪的被深棕色的醬油覆蓋著的又嫩又厚實一大塊肉,買的時候廚房的師傅還給加上一條上海青菜,青紅交相輝映的一盤菜,遠遠望去感覺到的就是賞心悅目就是滿滿的誘惑。
到上海拿結婚證都和這個好吃的紅燒大排有關係。因為我們拿結婚證那天就是在食堂裏麵和同學大家一起一人一塊大肉排,加上茅台酒,(老爸老媽叫帶去給教授的茅台酒沒有好意思送出去,那天正好拿出來一起喝了)就算結婚請客了。所以說那個好吃的紅燒大排是我們婚宴的主打招牌菜。。。
3)大光明冰磚和赤豆棒冰
夏天從不到30度的爽爽的貴陽到37,8度那個時候沒有空調隻有風扇的上海,熱得暈頭轉向,暈頭耷腦是必然的。當時借住在他們招待所的一間房子裏,和別人共用廚房和衛生間。躲在房間裏不動,是減少出汗的法寶。
不過午後陽光還很烈的時候,懶懶散散不想動的時候,突然聽見馬路上有吆喝賣棒冰和冰磚的,雖然知道太陽熱毒,還是忍不住衝下樓去,那個時候一般是在單車後麵有一個白色泡沫塑料的大盒子,裏麵有冰棒和雪糕(冰磚)。那個戴著草帽還是曬得油黑發亮的人收了錢,才打開蓋子,拿出一塊紙盒包裝的冰糕來。不像冰棒有個可以拿的棍子。所以我們用一個大搪瓷缸子把冰磚放進去端回房間, 然後連紙盒子一起用刀一切2半,一人一半,把紙盒子的切口上的紙一點一點的撕開,慢慢吃,吃完冰磚之後,真的覺得是神仙過的日子了。不過因為冰磚貴,所以也不是天天買。大多數時間是買幾分錢一根的赤豆棒冰,一起拿上樓去慢慢的享用。
進進出出上海很多次,一直沒有搞懂為什麽我們叫冰棒,而上海叫棒冰。
4)銬皮橄欖
不好意思,我真的是到了上海才第一次吃橄欖。其實上海的橄欖種類很多。但是我就是對銬皮橄欖情有獨鍾,那個帶有一點點兒鹹味的甜橄欖,皺著的皮厚厚的肉。因為去核的時候開了口,所以叫銬皮橄欖吧。
前不久回去在商場看見趕快買了一包,哎呀完全不是記憶中的好味道。也許是我的味覺變差了,也許是質量的確沒有原來好了,也許是這麽多年把嘴巴吃挑剔了。反正不是記憶中的味道。其實蠻掃興的。所以說不要去見初戀情人,一定是不是一樣的感覺了(不好意思扯得有點遠了)。
5)菜餛飩
餛飩在我的概念裏就是肉餡做的。第一次到上海吃到的那個純粹的菜餛飩真的太好吃了。記憶猶新。好大一個,包得像元寶一樣,高湯裏撒上一點紫菜一點蝦皮,用陶瓷的勺舀餛飩,一口咬下去,青青的蔬菜有點脆有點回甜有點讓人不知所措,因為那又是我第一次知道青菜可以是這麽好吃的東西啊。
7)雪菜肉絲麵
雪裏蕻也是在上海第一次吃到的。切得細細的雪裏蕻和肉絲炒熟做澆頭放在一碗麵上麵,很好吃哦。不過我往往是把雪裏蕻和肉絲吃了,麵就給家裏那一位吃,還美其名曰“省給喜歡吃麵的你”
上海的美食很多。還有到上海第一次吃的青團,苔條,熱呼呼的剛剛出爐的鮮肉月餅,都很和我的意。不過我被上海朋友鄙視的是我完全不喜歡吃螃蟹!回答他們“螃蟹身上除了麻煩,不知道吃到了什麽”。那個在江浙一帶在大上海,人們津津樂道的陽澄湖的大閘蟹我真的不知道怎麽吃啊。一邊抱怨一邊咬出一堆渣渣在桌子上,逗得上海朋友哈哈笑,說我爆憎天物。。。
的確,我的胃還是貴州山裏頭的胃。在瑞典幾十年了,在這個到處是海的國家,我還是不太喜歡海鮮。公司的日本客戶來瑞典大呼這裏的海鮮好,說這裏的生蠔生魚片太美味了。
國內請客上檔次,高檔的就是要吃海鮮。可是我就是一個土頭土腦的人。回國遇到別人請我吃飯(這樣的機會還不少)我一定先打招呼,我不愛吃海鮮。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客氣是沒有見過市麵呢。。。
上海與我的關係好大,可能以後關係更大。上麵寫的關於過去全國人民和上海人的恩怨是聽來的,不要引起誤會哦。我的好朋友裏麵上海人不少,這一輩子沾上海人的光,得上海人的幫助也不少(前麵一篇就寫了一個)心裏的感激一直在的呢。。。
你的文章我要仔細讀~~
在美國的我,做了好多上海美食,我把它們匯總到二篇博文裏,有時間看一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068/201908/28285.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068/201908/27245.html
哇噻!小籠包!
上海吳,小鴨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