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愛。。。貴州小吃
貴州地處西南,高山峻嶺,山巒起伏,以前交通不方便,山高路險,與外麵的世界交流不易。一直以來,貴州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是窮山惡水和野蠻落後。貴州有什麽吃的,外界其實是不清楚的。沒有去過貴州的人,如果告訴他們貴州人隻吃野草,恐怕別人也會相信。。。
其實相對閉塞的環境,飲食習慣慢慢自成一體,反而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小吃文化。前幾篇文章我寫了貴州的酸,貴州的辣,貴州的蘸水。還有貴州這幾年接軌國際旅遊潮流的高大上的各種小資情調。之所以一直沒有敢寫具有鮮明貴州地方特色的小吃。是因為寫起來自始至終口水滴答,心裏難受,恨不得馬上飛回貴陽的夜市去。
貴州的小吃多而且24小時隨時可以有。有別於其他省份,貴州人吃小吃的習慣不同。半夜三四點出門到街上吃個小炒或者來個烙鍋菜,非常習以為常。
省會山城貴陽,可以擺夜市的街頭不少。一到晚上,到處閃著的汽燈下,一桌一桌的人。大大的長桌子上是預備好的各種雞鴨魚肉,各種蘑菇,當季蔬菜。煤氣罐接出來的爐子上,煙熏火燎的、是通宵達旦的炒鍋。。。
世間有一說,說文字是有顏色有味道有溫度有意境的。文字用在描寫吃的東西上麵,就和地域的特色非常關聯,看到名字,那種顏色那種味道那種心理的衝撞可能非常之豐富多彩。
在貴州的小吃裏,對我來說,提到戀愛豆腐果,就是冬夜路燈下圍著同色長圍巾相依相偎的戀人;說到花溪牛肉粉,就是那一碗紅湯裏燉葩了的牛肉和著切得細細的酸菜和白白的酸米粉;說到絲娃娃,就是和閨蜜一起忙著應當那一桌子的五顏六色蔬菜加上炸得香酥的黃豆一類的嘎嘣脆
貴州的小吃多種多樣,這裏提到的隻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隻是起一個引子的作用。隻是用這幾個例子希望勾出大家的饞蟲,讓朋友們到貴州去自己體驗。。。
1)戀愛豆腐果
之所以把戀愛豆腐果放在第一時間介紹,是因為這個名字是來自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是與外界聯係最直接的一個小吃。
戀愛豆腐果這個名字據說是起源於抗日戰爭戰代。當年全國戰火翻飛,貴州地處西南邊陲,日本人的鐵蹄還沒有來得及到這個荒蠻之地。所以很多大學,特別是浙江大學搬到貴州,當年跟著大學到貴州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那個年代雖然窮,但是民眾的氣節還是在的。年輕人要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還在心中。學習努力,眾誌成城,保家衛國。年輕人多,戀愛也是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提起貴州的“戀愛豆腐果”,眼前是冬夜裏倆個窮學生情侶,長長的圍巾漂著。冬天寒風中電杆下,昏黃的路燈籠罩著街邊上的小攤子。炭火上麵的鐵絲網上鋪滿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硬豆腐,文火烤著。一男一女2個窮學生情侶,依偎著在商量點哪塊豆腐比較好。女孩子一般會挑剔一些。猶豫來猶豫去的,最後指著那2塊看著烤得焦黃鼓起來的的豆腐塊,說就是這個了。老板說好呢,老板的手不怕燙,拿起哪一塊,用竹片在側麵切開一個口,區別就是那一碗蘸水。任何戀愛豆腐果攤兒上一定有一碗拌上切得碎碎的折耳根、苦蒜的調料,那一碗加上醬油和醋混合得恰到好處的湯料有時候還可能放一點茴香、薄荷、其實這個調料才是吸引回頭客的法寶。如果女孩叫老板額外多加一點混著折耳根的辣椒蘸水,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真正融入了貴州文化的人(寫到這裏我的口水開始流出來)
2)貴州的米粉
隻要出產稻米,很多地方都有米粉。雲貴川裏麵,雲南的過橋米線很久以前就名揚天下。還有海外也可以買到的江西米粉,廣西螺螄粉,四川的酸辣粉,相比之下,貴州的米粉就不是那麽出名了。不過凡是來過貴州吃過米粉的遊客離開貴州以後,都說最想吃的就是貴州的那個米粉,不管是花溪牛肉粉,遵義羊肉粉,鵝肉鵝腸粉,脆哨粉,辣雞粉,還是沒有任何肉隻有一點酸蘿卜和炸黃豆的素粉,都很好吃。因為那個白白的米粉滑爽細嫩入口妥帖的感覺別的地方找不到。
貴州的細米粉比其他地方的粉都還要來得粗一點兒。可能掛的佐料和味道濃一些,在舌尖上停留的機會也多一些。在貴州吃米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店家會問您要吃酸粉還是細粉。酸粉顧名思義就是發酵後有點酸味兒的米粉,比通常的貴州所謂細粉粗一倍,前麵我寫過貴州的酸,通過碗裏的湯頭,掛上那樣的酸辣酸爽,的確是外麵吃不到的味道。
貴州的米粉是一碗米粉加上高湯,通常是骨頭湯,米粉上麵的澆頭就變化無窮了,可以加羊肉,成為羊肉粉(遵義羊肉粉,水城羊肉粉都很有名);可以加牛肉,成為牛肉粉(花溪牛肉粉最出名)可以是紅湯(有辣椒油)可以是白湯(沒有辣椒)。一般來說,最後再加上薑汁蒜末水,翠綠的蔥花切成寸長的蒜苗香菜段,加泡椒泡菜泡蘿卜,味道真的是不擺了。如果加上脆脆的黃豆,花生,脆哨,成為脆哨粉,加肉沫,成為肉沫粉。加辣子雞成為辣雞粉,加鵝肉,配上青紅色的新鮮辣椒碎,味道讓人懷想。。。
3)貴州米豆腐
寫出這個名字我的好像感覺到了那樣沉沉的有啞光黃色,彈性十足的一條一條的好滋味。米豆腐顧名思義,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堿熬製,冷卻,形成“豆腐”樣的形狀的。因為常常用一個深深的大盆來裝,所以等到固化以後,賣的米豆腐一般都是把盆子倒扣下來,米豆腐都是像小山堡一樣黃裳裳的一大坨。去買的人,店家會問要多重,然後用竹片劃差不多那個重量的一塊遞過來。
回到家裏,把米豆腐切成食指粗細的小條,或者切成一坨坨的,有的還要把它放進涼水中過一下再撈出,當然也可以不放到水裏走這一遍,可以直接放在深盤子或者小盆裏,前麵我寫過貴州的調味品講究蘸水,千家萬戶都不同。將各種蘸水佐料按自家喜好調出來澆在米豆腐上端上桌,大家都坐一起準備吃飯的時候才拌勻了,花花綠綠配著米豆腐的黃色和著微微顫動的感覺放入口中,真的是回味無窮。
4)絲娃娃
說到絲娃娃,就是一桌子的五顏六色的蔬菜加上炸得香酥的黃豆一類的嘎嘣脆。做絲娃娃的生意的各家各戶都有變化但是打底的幾樣菜每家都會有。燙熟的綠豆芽,紅紅的胡蘿卜絲,白裏透紅的酸蘿卜絲,切得細細的泡菜,吃的時候從那一碟麵皮裏拿出來一張來裹成一個底部尖尖的喇叭卷,把零零碎碎的蔬菜放進去,然後把酥脆的黃豆放上,再舀一小勺蘸水。Done!這就可以一口二口的吃到肚子裏啦。
我小時候一直認為這個名字很不好。按照讀音。我一直認為是“私娃娃”,就是私生子的意思。在我們那個年代,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詞。一群一群的朋友閨蜜圍著桌子去吃“私娃娃”,感覺也很恐怖。後來才發現這個小吃是叫“絲娃娃”。因為所有的菜都要切成細絲絲。裹起來的那個形狀的確像以前包裹小娃娃的包袱卷兒。所以就叫“絲娃娃”了。
5)折耳根
這個貴州山野到處都可以生長的野草根,是貴州人心裏的執念。這個菜在中醫的藥書上叫魚腥草。四川人其實也吃這個野菜的。不過隻吃它的葉子,我們貴州人就是把根根須須都一起挖出來吃。通常是把嫩的掐下來,用鹽先抓勻醃製一下,然後去掉苦水,再加上綠色的野蔥(貴陽叫苦蒜),澆上糊的幹辣椒粉調出來的蘸水,拌勻了一筷子一筷子的送到嘴裏,耳朵裏聽到的是清脆的聲音,如同悅耳動聽的樂曲。鼻子裏聞到的是這個野菜獨有的清香,嘴巴裏是折耳根特別的味道。當然了,不能夠接受那個味道的也大有人在。我家在瑞典出生長大的2個孩子就吃不了這個菜。家裏另外一半不是貴州人,也聞不得折耳根的味道。所以回貴州這盤菜我可以吃“獨食”。
貴州的折耳根和貴州獨有的柴火熏出來的臘肉香腸一起炒,又是一盤人間美味
6)麵條
貴州其實不產麵條。地處西南的人們對米飯的興趣遠遠高於麵條。特別是當年為了怕吃麵條,喜歡吃米飯的我甚至不去清華讀書而選擇了在長江以南的大學,好保證好頓頓吃上米飯。(現在寫下來都不好意思,也好像不容易讓人相信,不過的確是事實,可能我這樣的選擇現在可以拿來作“飯桶”這個詞的解釋,嗬嗬)。為什麽要寫這個,就是為了反襯這個麵條的好吃。連我這個不喜歡吃麵條的人也時不時的不怕排長隊去解饞吃一回。貴陽的腸旺麵很有名哦。特別是“程腸旺”那一家,那個加了堿水的麵條黃色的,細細的,彎彎曲曲的,煮得不軟不硬恰到好處有嚼勁兒,加上肥腸和毛血旺湯濃味足,Q彈妥帖,特別是在冬天的清早,熱氣騰騰的蒸汽裏,唏唏呼呼的聲音裏,一大碗腸旺麵吃到肚子裏,感覺一整天都是熱乎乎的。
6)夜市裏的小吃
夜市裏通宵達旦的煙熏火燎,現在是炒菜烙鍋,烤串兒最流行
還有夏天加各種味道的冰粉,清早的臘肉糯米團子,炸的焦黃的糯米豆沙窩,豆花麵,的臘肉糯米飯,黃糕粑,小侄兒最喜歡的最大的薯條,加了各種佐料的豆腐腦。。。哎呀呀,不能夠再寫了,嘴巴和胃都受不了啦,打住打住了。。。
瑞典現在已是深秋,到處五顏六色,色彩斑斕。晚上氣溫開始降到零度以下。夜涼如水。月光皎潔,遙望故鄉,感覺的月亮應該是故鄉的更明亮,故鄉的更溫暖啊。。。
對故鄉的一切,漸行漸遠,不過不是忘記,是不敢想起,不敢打擾記憶,這樣的選擇性遺忘,可能才是在異國他鄉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且還發現您也在瑞典!
as you said it should be 鼓起來的.
上次一老鄉開玩笑說,回去就為了腸旺麵,‘英雄’所見差不遠啊。
紐約有賣貴州內容米粉,有可能不是很地道,但是作為上海人的我,是不是會去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