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0)
2018 (139)
2019 (124)
2021 (103)
2023 (2)
有感於新聞上一個地方把小區的名字從“曼哈頓”改成了“曼哈屯”,一字之差,土得掉渣。馬上迎合了本土化的政策。真的是牛人的神機妙算啊。
名字是一個地方的標誌。一個人的名字也是如此。現在國家來抓崇洋媚外,地方上馬上搞一刀切。不要洋名字,全改成當地的名稱。按照這種搞法,所有的名字就要變成鐵蛋兒,二狗那啥的。地名取成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也可能更符合本地化的精神。。
網上真的有大牛人,太聰明了,把外國(主要是美國)的各個地名用咱們中國人民的地名來貼切的翻譯過來。看得我哈哈大笑。讓我給您舉例說明:
New York = 新鄉(紐約)
Greenland=青島(格陵蘭)
Rocktown=石家莊(石城)
Pearl Harbor =蚌蚌(珍珠港)
Table mountain =平頂山(桌山)
Phoenix =寶雞(鳳凰城)
5th Avenue =五道口(紐約第五大道)
Westfield=西單(維斯特菲爾特)
Hollywood =吉林(好萊塢)
Broadway =寬街(百老匯)
Ion Mountain =鐵嶺(艾恩芒廷)
Queensland =秦皇島(昆士蘭)
記得當年剛剛到瑞典的時候,念不準確瑞典名字,也記不清楚名字的寫法。所以我們大家一起的時候,交流怎樣解決這個難題。朋友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瑞典的名字用中文意思來標注。越奇怪越惡作劇越容易記得。
比如當時把係裏一個瑞典工程師Olle叫成“無賴”。Anders被叫成“安德子”,或者“小安子”,這個讓我一叫Anders就讓我想起那個電視上不停說“喳”而且跪下去的小太監。好朋友Mats被記成“麻子”,那個2米高的Bosse記成“不色”,瘦瘦的Nicklas簡稱“你可拉S”,胖胖的Stafan被記得成為“施大糞”。那個整天被男孩子圍著金發碧眼美得像電影明星嘉寶的Helena被叫著“害人啦”。
最好笑的是好朋友把他的教授Sven叫成“死暈” , 結果叫了一個星期後,教授受不了了。說我叫“斯文”。朋友說發音都差不多的啊。教授正色說,不是的!這兩個名字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呢。教授也沒有好好解釋清楚是什麽不同,隻是說不能夠再叫他“死暈”。後來懂了瑞典語後才知道,原來“死暈”是“Svin”的發音,在瑞典語中是用作繁育的“種豬”的意思。朋友非常不好意思,那個惡作劇搞得太大了。。。
名字按發音還是按意思翻譯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不過已經約定成俗的地名翻譯可能援引原來的名稱比較好。不然會有很多疑惑哦。。。
O i norrbotten so kallar vi Me?nkieli-talande de sk?ningarna f?r "Danskarna", du har inga anning om hur starkt deras Finl?nska-dialekt de har, s?rskilt n?r de ?verdriver med d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