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0)
2018 (139)
2019 (124)
2021 (103)
2023 (2)
我們小時候是食品匱乏的時代。每個月糧油肉蛋甚至豆腐一類的都需要用票證和都是定量供應。份量當然是不足的。
那個時候我太小,還不太記得這些定量是多少。從老母親的嘴裏,得知每個人定量一斤油,一斤肉,一塊豆腐,有沒有雞蛋不記得了。
貴州是全國出名的貧困地區,每個人每一個月的糧食有20多斤,不過不是白米而是一半玉米粒,加上一些麵粉,剩下的指標就隻有不到10斤可以煮飯的白米了。當然啦,按現在的生活方式,沒有哪個人一個月可以吃得下10斤白米煮的飯。可是那個時候,在沒有油水沒有肉蛋奶的年代,所有的營養都來自於主食的攝入,所以在故鄉我們小的時候如果能夠不受限製大碗大碗的吃白米飯,那也是一個非常奢侈的享受。這甚至影響了我上大學的選擇。因為高考成績不錯,又有專業遊泳運動員的背景,當年幾個大學都想招我,沒有選擇北上去地處北京的清華大學就是因為說北方沒有什麽米吃,而我不喜歡吃北方的麵食。。。
後來就是到了大學時代,已經包產到戶,改革開放一段時間了,食品的匱乏不再是主要問題,但是大學畢業照上麵大家都還是一個個瘦得像個皮包骨頭的病人。180公分的男同學體重隻有100斤好像也沒有覺得有多瘦。女同學165的個子不到90斤也覺得很正常。那個時候沒有說到減肥不吃飯之類的話題。。。
為什麽要說這些,為什麽要回憶這些小時候不想講的舊事呢,是想讓大家知道這篇文章的基調,告訴大家為什麽食物在我們的生活習慣裏是那麽重要。國內見了麵,問候語用得最多的是“吃了嗎”,哪怕這個人剛剛從外麵的廁所出來,問候語也還是常常用這句話,搞得別人不好回答(哈哈。。。)
時光如水,時代變遷,現在的食物充裕,吃飯不再是個問題。城裏幾乎沒有吃不飽飯的人了。問題又來了。現在恰恰相反的是,食物太豐富,吃的東西太多,吃得也太多。滿眼望去,老老小小超重的不少。
然而以前那種食物匱乏的記憶還在,按瑞典語的說法。是嵌在背脊骨裏了。所以對於最親愛的人,對他們的愛就表達在給他們多多的食物,讓他們多多的吃。結果呢,就把親愛的人兒都變得就是一個字,胖,二個字,很胖,3個字,非常胖。。。
在西方呆久了的我們都知道,西方人家請客,西餐一般吃3道菜就很正式了。一般來說3個盤子疊在一起,吃一道撤掉一個盤子,等3個盤子都撤掉了,這頓飯也就吃完了。通常頭盤的盤子小一點,一般是冷盤。在瑞典講究一點的可能是魚子醬加一小塊麵包,一點綠色點綴的香料。吃完這一盤,拿掉這個盤子下麵就是熱菜,熱菜吃完,最後上一個盤子就是甜點和咖啡或者茶了。記得第一次去導師家吃飯,覺得諾貝爾獎得主家一定吃得很豐盛,結果吃了魚子醬的頭盤和熱的烤牛肉片,然後一小塊巧克力派,就結束了。感覺還是肚子空空的。習慣了吃很多到胃裏的我們,回到家還泡了一大碗方便麵吃了才覺得飽了。
每年諾貝爾獎晚宴吃什麽也是保密和讓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畢竟能夠懂諾貝爾獎裏麵高深的理論的人不多。不過對於飯菜,人人都可以品頭論足見仁見智一番。1500元一張票的諾貝爾晚宴包括甜點也就隻有4道。。。
我的兒子經常說媽媽不會計劃請客的飯菜,總是做得多出很多很多。給我的兒女也是采取填鴨政策。吃得兒子女兒喊到喉嚨口了。不要再加了。。。
現在出差回家見到兒子女兒的第一句話也是“哎呀,怎麽瘦了”。問候語都是以胖瘦來開頭。 可是我那2個瑞典長大的孩子,一點也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的對媽媽我說“媽媽你怎麽又胖了”。。。紮心呐。。。
我隻能夠回答他們,因為媽媽的朋友們都愛你們的媽媽,愛得越深,請媽媽吃的越好,有一種愛是對越你好害你胖得越多。。。
(得罪朋友們了,下回給我吃憶苦飯就OK了,不過像我這種喝水都胖的胖子,不怪您們哦。哈哈。。。)
(備注:關於清華想招我的事情,您可以不相信,但是這個是事實。主要是當時也不懂,當時也沒有覺得清華有多麽了不起。那個時候的清華比較低調。也可以由此可見吃在我的心目中有多麽的重要!!!)
我覺得相信姐姐不去清華。那時即使在北京也沒把清華北大太當回事。我當時一心想離開家去外地,甚至還想去蘇州商學院來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