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一篇寫了小時候大院裏家家戶戶養雞喂鴨。院子裏還有一家養著豬娃。在那個食品匱乏的年代養這些活物是為了給家裏老老小小增添一點營養。養的不是寵物而是食物。看官一定知道要把這些養得活蹦亂跳的動物變成桌子上的食物,中間一定還需要一道工序。是什麽呢。。那就是需要磨刀霍霍。。。
那個時候殺雞宰鴨都是自己家裏搞定。現在想起來,真的是血淋淋的曆史啊。。。
那個過程是有一定之規的。先是要在爐子上把水燒開,把刀磨快了,再拿一個小碗放一點清水,碗裏還要加一點鹽。一切準備就緒,就滿院子追那隻選好的雞或者鴨。我們一群小孩子當然是吃瓜群眾,跟著大呼小叫,跑來跑去,幫助圍追堵截。那個可憐的小東西被捉住後,看見大人先用左手把雞鴨的2個翅膀的根部抓在一起,然後把雞鴨的脖子也捏住卡在2個翅膀之間,那個時候雞鴨當然都是大呼小叫,全身亂扭,雙腳亂蹬的。大人們也不管,把雞鴨脖子上的毛揪掉一些,捏一捏找到氣管血管,然後用那把磨快的刀在雞鴨的脖子上輕輕一抹,隨後把刀放在一邊,右手朝上到提著雞鴨的一雙腳,讓它脖子上的血流到事先放了鹽水的小碗裏。看到血滴得差不多了,這才把雞鴨放在地上,把燒開的水倒在盆裏,再拎著腳把雞鴨放進滾開水中,褪毛,抹脫雞鴨爪子上的厚皮,然後才是開膛破肚。總是會先去掉靠近脖子的雞鴨的胃(我們那裏叫雞鴨的愫子、是它們用來裝吃的東西的地方)。往往是清理幹淨愫子才會打開雞鴨的肚子掏出內髒,一一清理幹淨。前麵講過那個時候物質匱乏,幾乎所有的東西都不會被扔掉。雞毛鴨毛都會留下來賣到廢品站掙一點錢。。。
那個雞愫子對於我尤其重要,值得多說幾句。記得清理它是把它翻過來,洗掉裏麵的穀物和泥沙(原來雞鴨還可以消化泥沙呢)。然後把愫子裏麵的那一層黃色的像有皺紋一樣的硬皮剝離下來。我家老爺爺說這個叫雞內金,慢火烘幹後磨成粉治療小兒積食幫助消化有特效。小時候我經常亂吃東西,遇到吃壞了沒有胃口的時候,就會給我吃這個殼殼磨出來的黃粉粉,真的不好吃,所以大人經常捏著我的鼻子喂我,不過吃了這個粉粉好像對吃飯的確有幫助。。。這個東西成了治療我不吃飯的法寶。高考前我沒有胃口,都還吃過這個粉粉呢。現在倒是用不著吃了。現在不吃這個粉粉都胃口大開,減肥都來不及啦。。。
記憶中雖然殺雞和殺鴨子都是一樣的程序。但是結果還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鴨子的命長,不容易殺死,如果殺的口太小,血沒有放夠,搞不好把那個看著已經不動了的鴨子放下來, 還沒有來得及到滾開水去褪毛,那個鴨子又帶著一頭的血滿院子亂跑了。遇到那樣的情況,小朋友們都會到處躲閃,嚇死了。大人可能抓到鴨子,撲一刀甚至一刀剁了鴨子的腦袋。小時候看見追殺那個滿院子帶血跑的鴨子的場景很嚇人,真的是記憶深刻。
那個時候大雜院裏大家殺雞宰鴨都在院子裏。所有的小朋友們都是圍觀群眾。經常還有意想不到的東西需要自己動手來活殺。記憶最深的是殺團魚。團魚是我們家鄉的叫法。就是甲魚或者北方叫王八的有硬殼像烏龜一樣的魚。第一次殺團魚和我有直接的關係。
記得那一次,我家老奶奶去市場上買了好大的一個團魚拎回家來,說是要做給老爺爺補身體。買回來的團魚先養在一個很深的大木盆裏,加幾滴油放好水後說還要養幾天讓它吐幹淨肚子裏的東西。團魚身上大大的殼是深綠色的,4個胖胖的腳爪一會兒伸出來一會兒縮回去,躲在硬硬的殼子裏。頭和脖子一樣粗,也是伸縮自如的在水裏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團魚的頭伸出來的時候,一雙小眼睛鼓出來,團魚有稍稍細一些的朝天鼻子,凸在最前麵,有時候它會把那一對鼻孔露出水麵來呢。有時候它也會在水底下冒泡泡。我們小朋友覺得好稀奇,隔一會兒又會去看一下。老奶奶說團魚精得很(就是聰明得很),別看它好像又大又笨,要是它爬出木盆,會跑得很快,一下子就不見了。所以要把它的一隻腳捆綁著係在釘子上。記得那個裝團魚的木盆上還蓋了木板,上麵還壓著石頭防止它逃跑呢。。。
那一次看奶奶殺團魚的場景永遠也忘不了。當時是把團魚頭朝下到掛在一扇木板上。磨好了刀,據說團魚咬住東西絕對不會鬆口,所以奶奶拿了一根筷子,想讓團魚咬住筷子好把它的頭拉出來。恰恰那天那個團魚很聰明。開始伸出頭來不張嘴,我們一群小朋友嘰嘰喳喳圍在邊上想幫忙,可能吵得那個團魚更警惕了。後來把頭縮在那個大大的硬殼裏麵。怎麽逗都逗不出來。幾個大人和我們這一群吃瓜群眾圍著那個縮在殼裏的團魚一籌莫展,沒有辦法。有人說用筷子捅進殼裏可以讓它的頭出來,又有人說要放鞭炮嚇唬它才能讓它伸出頭來,亂哄哄的大家七嘴八舌出主意,團魚的頭和四肢一直縮在殼裏,看樣子那天這個團魚是殺不成了。精彩的部分,或者是我現在想起來都後悔的部分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小小的我當時直接跑回家裏拉開抽屜拿了一把有扁扁的嘴巴的老虎鉗出來,夾住團魚的鼻子。那個時候也由不得團魚縮脖子了。硬是夾住團魚的鼻子把它的頭和脖子硬拉出來。奶奶說這個主意好。快刀斬亂麻,手起刀落,團魚就身首分離了。這樣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可以吃上團魚的肉了。。。
那天我家老奶奶還表揚了我的靈機一動的小聰明。老奶奶把那個團魚做成清燉的。叫我們小孩子去和老爺爺老奶奶一起吃。還特別給我一大塊團魚的裙邊肉。味道好不好不記得了。事後想起隻是覺得對不起那個團魚。阿彌陀佛,後來我真的再也不吃團魚了。。。
比起自己親自動手殺雞宰鴨砍團魚,院子裏麵楊二妹家那頭一,兩百斤重的大肥豬隻有花錢請專門的殺豬匠來殺。殺豬的過程對於我們小朋友來說,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記得殺豬總是在春節以前。寒冬臘月的。大家平時都縮手縮腳的躲在家裏烤火。不過楊二妹家殺豬的時候,不僅僅是我們院子,其他幾個院子裏的人都出來看熱鬧了。殺豬是一個太大的動作,所以隻有到院子外麵的寬大的巷子裏進行。記得那個請來的殺豬匠會先把一個門板卸下來,平放在他帶來的鐵架子上。門板邊的地上放一個大洗臉盆用來裝血,一把雪亮的殺豬刀也掏出來放在門板上,邊上還會支起一個晾衣杆樣子的竹架子用來掛豬的五髒六腑。這些搞好後,才去邊上臨時用三根長長的木棍支起一個穩固的三角形的架子,下麵吊著一個黑呼呼的大鐵鍋,等到鍋裏那一大鍋水,在劈裏啪啦的柴火上咕嘟咕嘟的燒滾後。才表明一切都準備完畢。這個時候才讓楊二妹家把豬趕出來。那個豬一出來看見這麽多人,一定會嗷嗷叫著試圖跑回她家去。豬發起瘋來很嚇人的。如果豬逃掉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大人會幫著滿巷子追那個逃掉的豬。那個可憐的東西嗷嗷叫著,很多人圍著它追來追去。最後豬跑累了,被捉住了,將前腳後腳分別捆起來。幾個大漢把它費力地抬到那個長長的案板上。按住它,豬還在“噢喔噢喔”的叫著掙紮著,殺豬匠找準位置,也就是在豬脖子下麵,一刀捅進去,底下用那個大洗臉盆接著,刀一拔出來,鮮紅的血就噴出來了,還熱氣騰騰的。等血流得差不多了,殺豬匠從豬腿上切一個小口,用一個長長的鐵仟子順著那個口捅進去,在豬的全身靠近表皮的地方來來回回的遊走。當殺豬匠把鐵仟子拿出來後,讓我們小朋友看得目瞪口呆的部分總是在這裏。。。他會用嘴含住豬腿上的那個開口,鼓著兩腮使勁兒的吹,可以看到那頭豬慢慢的像氣球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鼓。。。記憶中殺豬匠吹了很久很久,最後那頭豬成了一個園滾滾的橄欖球的樣子。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麽殺豬匠有那麽多那麽長的氣息。。。
邊上臨時架起的三角架下麵的大鍋裏,水在柴火上咕嘟咕嘟的滾開著。等到殺豬匠認為吹得差不多了,會用大瓢把滾燙的水澆到吹漲了的豬身上,然後開始刮毛,這個步驟很快,正麵反麵一通刮,一會兒豬就成了一絲不掛光溜溜的裸體豬。。。然後把豬放平,開膛破肚,豬心豬肝豬腎,豬肚豬大腸。一蘢一蘢的掛在邊上的竹子架子上。。豬頭割下來,鼻子朝天放在大案子上,然後就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切肉。。記憶中好像整條街上的人都在圍著看熱鬧。。”哇。。巴掌厚的膘哦”。。那時候肥肉就是眾望所歸。。真的是羨慕嫉妒啊。。。
在那個食品匱乏的年代,動手殺雞宰鴨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看殺豬也隻是害怕,隻是羨慕別人有肉吃。好像大家都沒有什麽憐憫之心似的。現在估計很多人下不了手去親手殺雞宰鴨,也不願意去看殺豬之類的血腥場麵了。現在覺得殺雞宰鴨是手有血債,真心懺悔哦。。。
這一篇有點殘忍。希望沒有影響您的心情。那都是上一個世紀的事情。現在物質豐富了,大家都進化文明了。。。
謝謝您的時間!
如果沒有看過我前麵的故鄉印象的,請移步我的博客。這前麵幾篇溫柔很多。。。
但吃雞內金的灰可是記憶猶新啊!那可是奶奶的靈丹妙藥,鬧肚子一吃準好。我吃的是烤成黑炭一樣的灰,雖然本身不好吃,可卻是用紅糖水送服,那就好多了。我每次要用一大碗紅糖水來把一小盅雞內金灰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