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小紅
直到6歲上學之前,院子裏的大人小孩一直都叫我小紅。家裏人叫我妹妹。喜歡女兒的爸爸有時候會親呢的叫我“小胡椒”。。。大概是我小的時候脾氣很大,又長得胖乎乎的,園園的一個,哭起來不依不饒,像胡椒粉撒在眼睛裏了一樣。。。對於愛我的父母而言,我這顆小胡椒的到來給他們的生活的確增加了不少味道。。。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一聽小紅這個名字就知道是在文化大革命那個時代的出生的小孩子。那個時候最時髦的是紅色。到處是小紅書,全國山河一片紅。所以那個時候出生的女孩子叫小紅的很多很多。。。
小時候住的院子裏有2棟相向而立的樓房。每一棟樓樓上樓下8家。那個院子裏兩棟對著的房子共有有16戶人家。每家都有小孩子。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家有一個女孩叫小紅。那個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平時所有的小孩子都在院子裏瘋跑瘋玩兒。到了吃飯的時候,家裏大人或者哥哥姐姐出來喊小朋友回家吃飯。如果叫小紅回家吃飯,呼啦啦好幾個答應的聲音。所以一定會連名帶姓一起喊。好玩的是,有2家都姓王,有時候我想叫樓上的王小紅和我玩,結果樓上樓下2家的王小紅都會探出頭來答應。。。
就是因為叫小紅的太多了,等到我正式開始上學報名的時候,才按家族的字輩給我報了一個學名。以至於很久我才習慣叫那個名字是在叫我。。。
那個同桌叫永忠
那個時候還有一個時髦的名字叫永忠。就是永遠忠於的意思。我的小學同學叫永忠的也不少。王永忠,李永忠,劉永忠,張永忠,趙永忠,孫永忠。。。那個時候國內幾乎所有姓氏的孩子們,總有一個叫這樣的名字。。。
那個叫永忠的是我的小學同桌。記憶中的他是一個瘦瘦小小的男生。那個時候分男女界線。桌子中間用粉筆畫了一條線。誰要是手肘關節不小心越過了線,哪怕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會用鐵皮的鉛筆盒打過去。有時候打到手肘的麻筋了,會哎呦喂的叫一聲,抱著手臂麻好一會兒。我和同桌還好,不像其他同學,我們沒有為這個事情打過架。因為幾乎都是我打他的手肘。他沒有還手打回來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被老師點名叫著站起來了。。
那個時候上課,老師要求把雙手交叉,疊放在桌子上。也就是左手疊放右手的手肘上,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肘上。對老師來說是這樣子對全班一目了然,學生不能在桌子底下搞小動作。我的同桌,那個永忠同學,不知道為什麽那個時候那麽愛打瞌睡,遇到老師轉身去黑板上刷刷的寫大段的文字的時候,他就俯下身子把頭枕在手背上打個盹兒。老師一停止書寫,他就抬起頭來坐直了。也有失誤來不及的時候。老師一回頭發現他埋著頭還趴在桌子上,就會叫他站起來,為了不影響後麵的同學看黑板,一般來說會叫他站到教室後麵的牆角去。不過後來他好像還養成了站著靠牆就可以睡著的本領。因為他的眼睛小,坐5,60人的教室也大,老師也看不清遠處教室最後麵的牆邊站著的他是不是閉上了眼睛。。。。。
去年回去同學聚會遇到了這個幾十年沒有見過的同桌。他居然變得那麽高那麽大,圓圓的像個打足了氣的大皮球。飯桌上大家講小學時候的糗事,自然就會講到到他被罰站這一段。他開玩笑說就是老師經常叫他起來罰站,站得多,所以後來就長高了。至於長胖的秘訣就是永遠忠於紅燒肉一類的肥肉類的食物。不過他說因為吃出3高了,就是血糖,血脂,血壓都高了,他現在被迫改成忠於蔬菜水果豆腐之類的農家樂了。。。
初中和高中到不同的城市去讀,班上也有好幾個叫永忠的。當時叫起來很帶勁兒,現在好像再也沒有小孩子叫這樣的名字了。難道不需要永遠忠於了嗎?
那個時候時髦的名字還有學工,學農,學軍。。。等等
至於那個時候就給孩子起名字叫“心遠”(問君能何爾,心遠地自偏),“悠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一定是死不改悔的封建文人、知識分子臭老九一類的父母。那個時候因為這樣子的名字被小朋友取笑的幾率大大增加。我有個好友就說過想把名字改成“建國”或者“衛東”。。。
如何給孩子起名字,對很多父母都是一個難題。給小孩子起的名字很多時候也帶著地域和時代的印記。特別是我們這些離鄉背井到國外的第一代移民,除了給孩子起一個符合當地文化的西化的名字,往往還會給孩子起一個正式的中文名字,很多時候還會加上小baby時候叫孩子的昵稱,這樣的家裏,小孩子往往就有3個名字了。。。
我家兒女各自都有3個名字。習慣了,也無所謂叫哪一個名字。他們都會答應。隻不過從叫他們名字的方式,可以知道親疏遠近。。。
在遙遠的故鄉,據說現在給小孩子起名字比我們那個時候慎重很多。首先是一個字的單名少了,至少起2個字的名字。講究的還會請懂風水的算一算,看看小baby是不是陰陽五行缺什麽,那麽起名字的時候會補上。其實很久很久以前就會這樣。聽我的父親說,他生下來的時候懂風水的老爺爺算了算說我父親命裏缺水,所以給他起名字選了帶有3點水的偏旁部首的字。現在我的父親年近90歲,仍然思維敏捷寫文章,每天還出門到處走動,身體不錯,不知道和取的名字有沒有關係。。。
給自己家裏的兒女起名字,是做父母當家作主的一次絕好的機會,好好把握哦。。。
謝謝您的時間!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