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0)
2018 (139)
2019 (124)
2021 (103)
2023 (2)
這幾天滿屏都是討論馮小剛的《芳華》。對於新電影而言,瑞典總是要比國內和北美晚放好幾個月。現在這裏的電影院是看不了這個電影的。不過網上劇透和鏡頭讓我知道了不少內容。網上各種好評和差評,讓人莫衷一是。因為沒有看過,不能也不想參與討論,還是想等著去電影院看《芳華》。知道電影裏有好多那個時候的歌曲,自己覺得為那一個逝去的時光,青春的記憶。都值得這樣的儀式。
下麵想說的是關於我們那一個年代,我們青春年華的另外一個電影。單單看《芳華》這個名字,讓人的感覺是芳華絕代。水靈靈,濕漉漉的青春,這讓我回想起前麵看過的一個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真的很值得一看)。那是2015年也就是前年的電影。女主角很像那個年代男同學們的夢中情人“三口百惠“。前幾天大學班上男生還在說這個名字呢。這個電影由鄭世平(野夫),陳勇編劇,霍建起導演。聽說這個女演員這回也在《芳華》裏出現呢。
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小女孩子,三口百惠也是我們女孩子喜歡的演員。(當然女孩子也非常喜歡三浦友和)。。。山口百惠的眼神好清澈。。。真的是來自心底的純純的美麗啊。。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才能理解電影中表達的那種隱忍,那種克製,那種欲說還休的情感。那個時候還有成份論,人們還不能自由走動。很多的人和事情,就隻能縈繞在心頭。。。那個時候。。人。。鬥不過命(其實現在也難與命運搏鬥……)。。。
鏡頭裏是山裏頭的生活。日複一日。晨昏定省,如同大山裏的四季,默默的更替。。電影拍得很好,緩緩的,像山間的溪水,流淌出一段那個時候的故事。。。
那時候還流行讀泰戈爾,還流行讀舒婷的詩。還記得泰戈爾的“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鳥兒。。。已經飛過。。。“ 。女同學們也大都喜歡舒婷的“致橡樹“,沒有人想要去傍大款之類。。不像現在,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好像還很時髦,在社會上很有一些值錢呢]。那個時候也沒有大款,萬元戶都很不得了。在那個金錢還沒有來得及蒙住大多數人的眼睛的時候,人的情感,可能要更加純粹,更加接近本原。。。
電影用那麽憂傷的結局。。訴說了人的命運的不可逆轉。。
電影是在雲貴高原拍攝的,真的是山清水秀,雲霧繚繞啊,山澗清流,茶馬古道。。當電影裏山歌響起的時候,怎麽能夠不思念故國,思念故鄉。。
電影是土家野夫的小說(鄭世平)改編的。他的散文回憶非常感人。
摘錄一段
“許多人的簡單熱情,自命不凡的救世意識,弱不禁風的宏願壯誌, 幼稚的青春狂怒, 都煙消雲散了。 還有什麽東西可以永恒不變地支撐我們的謹慎窟窿呢?曾經賴以立身的史詩精神、英雄主義以及最後一點羅曼蒂克,都在一次挫折後成為絕唱。似乎從此媚俗、拜金以及廣泛的物質主義正如海潮倒灌,幾乎摧毀了五四運動以來幾輩知識分子慘淡經營而又菲薄如紙的理性堤岸。”
——摘自野夫 “1980年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