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18)南京大屠殺(1/3)

(2019-08-07 09:07:31) 下一個

(218)
張又普:南京大屠殺(1/3) 

眾所周知,《南京大屠殺》一案,對中日關係影響很大。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真實經過,中日兩國的描述有差異。本文打算完全以中國方麵的說詞作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然後請列位看官充當法官,請裁決一下,殺害了30萬人的殺人凶手們,有罪還是無罪。

1937年12月,日本派出大批軍隊向南京進犯。那時,中國軍隊總司令蔣介石在武漢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討論如何守衛南京的問題。包括蔣介石本人在內,很多高級將領都建議放棄南京,不要防守。南京這個地方,易攻不易守,又沒有什麽軍事價值。如果強行防守,敵我軍力相差懸殊,幾無勝算。不如保存實力,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用空間來換取時間,用持久戰的方法拖垮並最後戰勝日軍。持久戰這一戰略思想,出自於中國著名戰略學家蔣百裏,1932年,蔣百裏發表了“持久戰”這一戰略思想,受到了中國多數軍事學家的讚賞。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一文,該文是由毛的秘書執筆,內容則是來自於蔣百裏那裏。言歸正傳,在武漢的這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上,國軍上將唐生智站起身來,大聲疾呼:

“南京是中國的首都,一槍不放就送到日本人手中,政治影響太大,怎麽向全國的老百姓交賬?請給我十萬人馬,我願意與南京共存亡。”

麵對唐生智的慷慨陳詞,會場上無人敢反駁,於是,唐生智被任命為守衛南京的總指揮。十萬國軍在南京城下與日軍苦戰數日,奮勇殺敵,血流成河,最後全軍覆沒,據說僅少數潰散士兵喬裝平民,方得以退出。這就是中國現代史上非常有名的“南京保衛戰”。日軍攻破南京城後,大開殺戒,一個星期內,30萬南京軍民遭到血腥屠殺。當然,日本方麵對南京大屠殺另有說法,本文就不予複述了。

死者無言,不會說話,但至今還有成千上萬的在世的中國人與南京大屠殺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尤其是死難者的親屬,他們渴望能將殺人凶手們繩之以法。1937年12月至1945年9月,南京被日本占領,無法立即清算屠殺罪行。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那4年期間,國共內戰爆發,也沒有人顧得上翻查日本侵略的舊賬。1949年4月,在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第35軍軍長吳化文的指揮下,攻占了南京城。從那時開始到1976年9月為止,毛澤東有效地統治著中國,南京是一座和平的城市。但是,在這27年的和平時間裏,沒有一位中國人追訴南京大屠殺。若有追訴者,說不定還會有飛來橫禍!為什麽呢?

文章太長,剩下的部分留待下次發表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