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9) 曆史人物宋時輪

(2018-01-24 10:45:37) 下一個

(059)
標題:曆史人物宋時輪
作者:張又普

宋時輪(1907-1991),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49年4月,9兵團打過長江,勢如破竹地一路打到福建。越往南方走,天氣越熱,士兵們的禦寒衣物不知不覺就都沒有了。1950年夏,9兵團突然接到調令,調防徐州。10萬人馬退出戰鬥中的福建戰場,前往徐州。然而還沒有在徐州站穩腳跟,又接調令,調往天津。此後,還沒有在天津站穩,又被調往東北丹東,又是還沒有準備充分,就匆忙入朝作戰了。那時國內內戰尚未結束,經濟不振,後勤供應一時無法補給,在第一批入朝作戰的軍隊中,9兵團的禦寒衣物是最差的。嚴寒的天氣極大地削弱了戰士們的戰鬥力,並造成了誌願軍曆史上最嚴重的非戰鬥減員。

參加華容道伏擊站的士兵們是半夜到達華容道的,他們立刻開始挖戰壕備戰,緊張工作、勞動時並不覺得寒冷和饑餓。待天快亮時,接報美軍接近埋伏圈,全體肅靜待命。這時大家才感到又累又困又餓又冷,但戰鬥前夕不準發出聲音,甚至無法跺跺腳活動一下。黎明前,零下三十度的嚴寒悄悄地滲透了戰士們單薄的衣物,在半睡眠的狀態下,大家冰冷的下肢不知不覺就被凍僵了。鞋子與地麵緊緊地凍在一起,使得僵硬麻木的下身根本無法挪動半步,而戰鬥前的緊張與肅靜又使大家竟然沒有察覺。

戰後據醫生們分析,像這樣下肢被完全凍僵了的戰士們,即使沒有被美軍殺害,也肯定要做下肢切除手術,導致終生殘廢。在整個清長戰役中,9兵團竟然有高達八千將士直接或間接因寒冷而陣亡,華容道伏擊戰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

1951年初,宋時輪回國述職。這位腥風血雨中衝殺出來的將軍,對於自己沒有及時地為部隊提供禦寒衣物而感到痛心疾首,痛悼那些因寒冷而陣亡的八千將士。他站在鴨綠江邊,麵對南方,佇立良久,仰天長嘯,堂堂七尺男兒,一時間禁不住淚如雨下,放聲痛哭。有詩為證:“淚飛頓作傾盆雨”,“飛流直下三千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