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麗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個人資料
春之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的故事 (四) ---- 辦年貨 (下)

(2017-12-21 16:30:24) 下一個

早飯經常有稠成糊狀的大米粥和發糕,白水煮雞蛋,配有豆腐乳、泡酸菜、一些小菜。可是,隔三差五劉媽就給添新花樣,比如紅豆薏米粥、豆漿、芝麻餅、黃糖小鍋盔、油炸紅薯餅、油炸南瓜餅、紅糖荷包蛋、泡鵝蛋、鹹鴨蛋、肉末炒泡薑豆、煮毛豆、煮花生、吸水胡豆等。舅舅最愛吃黃糖小鍋盔,一次能吃四個,吃完就叫肚子脹疼,每次外婆就用雞胗子內壁粉調水給他喝,半天的工夫就好了,下次吃黃糖小鍋盔他又忘了肚子疼的事,外婆就得看著他,隻許他一次吃兩個就夠了。雞胗子內壁粉是殺雞後取出雞胗子,立即剝下內壁,洗淨,幹燥,用的時候碾成粉,調水吃。對小孩消食化積很管用。

中午一般是吃麵條,有兔兒麵、肉臊子麵、甜水麵。劉媽得空時也為大家做抄手、涼粉、酸辣粉等。資中兔兒麵是有名的,具體做法是:用煮好的麵條,配上韭黃、小蔥、薑、蒜、花椒粉、辣椒油、味精以及熬好的骨頭湯,澆上做好的兔肉臊子。劉媽做的兔兒麵是全資中最好吃的。資中出產冬尖,在資中西門口的豐源廠冬尖開包時,那香味從西街子要香到東街子到北門口。用資中冬尖做的肉臊子麵,好吃到舌尖尖都要吞到肚子裏去!

晚飯是一日的正餐,通常是大米飯加四菜一湯(或羹)。四菜是兩葷兩素,葷菜包括紅燒肉、回鍋肉、粉蒸牛肉或排骨、板栗燒雞、魔芋燒鴨、紅蘿卜燒肉、炒肉絲、蒸鹹魚、清蒸魚、茄子雞煲、粉絲魚煲等;素菜有炒青菜、炒豆角、麻辣豆腐、豆腐包子、青辣椒炒洋芋絲、茄子蛋等;經常喝的湯羹有雞蛋菠菜湯、豌豆尖肉丸子湯、金針蘑菇豆腐湯、粉絲黃花湯、白蘿卜排骨湯、玉米粉羹、銀耳蓮子羹等。這些菜啊湯啊羹啊聽起來很好吃,其實吃多了就不香了。母親最愛吃的是茄子蛋,舅舅最愛吃的是青辣椒炒洋芋絲。

還有一些醬肉鹵葷如醬牛肉、鹵雞胗子、鹵豬肝,以及榨菜、豆腐幹、拌三絲等一日三餐常配有。像五香炒瓜子、炒花生、幹紅棗、葡萄幹、核桃等零食堅果幹炒貨常年都有。蔡家吃水果講究新鮮,春夏兩季有梨、桃子、李子、枇杷、櫻桃,秋冬兩季有廣柑和橘子。冬天還有母親和舅舅愛啃的紅甘蔗,每次啃完紅甘蔗,他倆的手啊嘴啊都是粘粘糊糊的。

除了平時一日三餐吃的菜啊飯啊,有些隻能在過年才能吃到,那就是地道的年貨了!蔡家的年貨包括釀米酒,推吊漿,打糍粑,煙熏臘肉,灌香腸,做豆腐乳,蒸年糕和八寶飯,做甜鹹燒白、包皮蛋,悶衝菜、燉豬蹄子豬肚子,煲“肴竹”蟲草雞湯等。蔡宅有一個很大的地窖,大部分成品、半成品的年貨在年前都放在那裏。

米酒、吊漿、糍粑、年糕、八寶飯都是用做熟了粘糯米為基本原料做的,隻是各自做法不同而已。

米酒是每個月都要釀的,隻是過年就要多釀一些。選尚好的糯米淘洗,浸泡一夜,上鍋蒸熟,米飯出鍋後,用涼開水均勻地澆在飯上,再撒入酒曲粉,然後裝在壇子裏。中間搗一個坑能看到酒液的滲出,最後蓋上蓋子。一般每隔一兩天後開蓋看一次,經幾天至十幾天天發酵後,酒壇內就能聞到濃厚的酒香,糯米飯逐漸塌下去,酒液開始澄清。再保溫2-3天後是其變甜,坑中就有米酒了。釀米酒的關鍵是酒曲粉的量和溫度的控製。劉媽釀的米酒又香又甜,母親和舅舅都愛吃。外婆怕小孩子吃醉了,每次隻許他們嚐一點點。有一次晚飯前大家都找不到舅舅了,最後劉媽在儲藏室的米酒壇子邊發現他:紅撲撲的小臉蛋,打著呼嚕,滿口酒氣,歪著脖子躺在地上睡著了。

推吊漿不像釀米酒那麽容易了,通常都不在蔡宅做,一般由佃農做好以後,年前送到蔡家來。推吊漿是為了做湯圓皮或元宵用的糯米粉做準備的。把糯米淘洗泡脹後,上石磨連米帶水推成米漿,然後將米漿用一塊細白什布包起來,紮緊,吊在屋梁的掛鉤上,水順著細白什布流掉。等濾掉水分後,糯米粉就有了。可以用糯米粉包湯圓或滾元宵了。

北方人滾元宵,南方人包湯圓,無論是滾元宵或是包湯圓,兩種做法的餡料大同小異,都是由紅糖、豆沙、芝麻、花生粉、核桃仁、豬油等捏成球狀。把球狀餡放入糯米粉中,左右搖晃讓餡均勻的粘上糯米粉就做成了元宵。用糯米粉做成皮,把球狀餡包入其中就做成了湯圓。蔡家祖祖輩輩都是四川資中人,當然是做湯圓吃啦。母親和舅舅最喜歡吃紅糖芝麻餡湯圓,像核桃大小的湯圓,一次就要吃十幾個。

打糍粑是力氣活,也是由佃農做好以後,年前送到蔡家來。具體做法是:把糯米淘洗泡脹後,上籠屜大火蒸熟,放入木桶內用木棍、或竹棒反複杵打和攪拌成泥狀,然後做成巴掌大的圓餅,放涼變硬後放陰涼處儲存。吃的時候可以切條蒸、炸、烤、煮、炒、煨等,再沾上甘蔗白糖,其味細膩香甜可好吃啦!

做豆腐乳可複雜了,隻能在冬天冬至以後,氣溫在16℃左右豆腐發酵才能長出毛黴來,溫度高了低了都不長。把水豆腐切成小塊,晾幹水分,放在鋪好的稻草上等待發酵。7-10天後,毛黴就長出來了形成堅韌的皮。把花椒粉、辣椒粉、胡椒粉、味精、鹽等調勻成調料粉,先把長有毛黴的豆腐放入米酒裏浸泡一下,再放入調料粉裏打個滾,裹上調料粉後,用洗淨涼幹的蓮花白葉包起來就可以裝罐了。裝罐半個月後,味都進到豆腐裏去了就可以吃了。每年劉媽做好多豆腐乳,好吃又下飯,到來年的夏天都還有。

衝菜是外婆的拿手菜,用帶花芯的油菜花或青菜尖悶製而成的,味如芥末,衝菜在夏冬天兩季都能做。外婆常常把一小罐一小罐做好的衝菜封存後放在地窖裏,要吃的時候就打開一小罐。剛打開時聞到衝菜味就讓人掉眼淚,更不用說吃了。外婆做的衝菜其味清淡爽口,很開胃,全家人都愛吃。特別是母親小的時候,還不會吃辣椒的年齡就吵吵要吃“衝鼻子的菜”!

麻辣肚圈是煙熏臘肉中的一種,做起來工序比較多。先把豬肚洗淨,在米酒裏浸泡一會兒;把做豆腐乳的調料粉準備好。然後把調料粉抹在鋪平的肚子上,再把肚子緊緊地卷起來,用細麻繩把卷起來的肚子密密麻麻的纏起來,掛起來風幹。風幹後用柏樹丫點然後的大煙熏,煙熏後成黑褐色,放入地窖裏。吃的時候就把細麻繩剪去,洗淨後上蒸籠大火蒸一小時,放涼後切成塊,就看見一塊上麵是幾層紅白相間的麻辣肚圈了,吃起來與煙熏的臘肉、香腸、豬蹄子、豬兒朵、兔子、鴨子等一樣幹香美味,而且還有麻辣味,可饞嘴了。

蔡家的燉肉煲湯是一絕。年前要燉一大砂鍋豬蹄子豬肚子湯,裏麵還要放花生、核桃、白果等,文火煨至湯汁發白,起鍋時放鹽和胡椒粉,一碗清湯下肚就讓人回味無窮。另外還要煲一鍋“肴竹”蟲草雞湯。“肴竹”是大舅公送回家的一種去皮風幹的蛇肉。2-3隻整雞洗淨後把腹掏空,用洗淨的蟲草填入腹中。2-3 隻整雞放入大砂鍋裏,再加“肴竹”、香菇、枸杞、白附片等,用文火煲至雞肉脫骨、白附片變軟為止(白附片不軟有毒)。據說“肴竹”蟲草雞湯有增強抵抗力、還祛風化痰等。母親和舅舅從小就很少生病,可能跟每年喝這種“肴竹”蟲草雞湯有關係。

(修改於2017年12月21日從原創發表在:http://mp.weixin.qq.com/s/4F7lnNyro017FW5aYAOY5Q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hua_3竹 回複 悄悄話 我不是四川人,卻因為你這篇文章認識了鹹甜燒白,今年過年,還學你們四川人,做了一道甜燒白,(感謝科技進步,想學什麼,上網一查便知曉)
hua_3竹 回複 悄悄話 因為最近過年,又把妳這四篇關於備年、過年的文章翻出來再看一遍,你把很多細節都寫得那麼清楚仔細,那時你還未出世,可想你和你母親的感情極之親密,你媽媽跟你無所不談。劉媽幾乎所有四川菜都懂做法,真利害。
春之麗 回複 悄悄話 去中國城也能吃到一些,可能就沒有家鄉的味道。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口水直流,太多好吃的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