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麗

真實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屬原創和紀實,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抄襲!
個人資料
春之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母親的故事 (四) —— 辦年貨(上)

(2017-12-18 17:09:43) 下一個

小姨婆出嫁後蔡宅冷清了不少,家裏人各就各位,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隻有母親整天悶悶不樂,沒精打采。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小姨婆走了她不高興,那小姨婆也不能帶著她嫁到山寨子上去啊!外婆想母親高興起來,就告訴她:“天氣變冷了,就要過年了,過完年小姨孃就回來看我們啦。”“真的呀?”母親急促地問。“真的!”外婆肯定地說。

母親好像有了盼頭,心情開始好起來。好在秋季學堂很快就開學了,母親就在金帶場的學堂上學了。舅舅從小就調皮,還不到上學的年齡,外婆就把他送到學堂裏去學點規矩,跟母親上同一個學堂,叫母親帶著他,在學校裏要多看著他,回到家裏還要帶他讀書寫字等。這樣一來,母親跟舅舅整天糾纏不休,想念小姨孃的心思也淡了許多。

一個懂事的姐姐去管一個淘氣的弟弟,那事兒可多了。弟弟經常把姐姐氣得哭鼻子,回到家裏還惡人先告狀,說一堆姐姐的不是。一次放學時老師把弟弟留下訓話,姐姐在學堂門口等他。他可好,老師訓完話後,就一溜煙兒地跑回了家,害得姐姐在學堂門口左顧右盼也不見他的蹤影。盡管如此,姐姐就像一個小大人,有責任帶著弟弟一起長大。母親很懂事,盡管全家人都很疼愛他們姐弟倆,但是,他們畢竟是沒爸的、不姓蔡卻住在蔡家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跟外婆一起承受與擔當,這也造就了她後來在遇到各種困境時都能夠勇敢地麵對。

外婆回到蔡家好幾年了,母親和舅舅都上學了,她原本打算再回到學堂裏去教書,正好老外公一直就想開一個鋪麵,經營小山貨等,老外公就對外婆說:“不要再出去做事了,我們家開一個小店鋪,你就在家裏幫著管家和這個店鋪吧。”就這樣,外婆開始打理蔡家的大小事情、進出賬目等。外婆很細心,也很敬業,把蔡家的大事小事管理得有條不紊,賬目一清二楚,小店鋪辦得紅紅火火,老外公很滿意,就把蔡家交給外婆,自己跟老外婆一起去成都大舅公家住上一兩個月,也不用擔心家裏的事情。

天氣真的冷起來了,盡管蔡宅冬暖夏涼,但是在深冬的一兩個月還是要升火取暖的。每個臥房、廂房、書房、廳房、繡樓、鋪麵等都有一個火盆。火盆是一個直徑不到一米的鑄鐵盆,圓形,狀如鈸,帶有盆沿,下麵有四個鐵腳支架,上麵有一個鐵網蓋罩著,盆裏燒的是“桴炭”,就是木炭。隻見木炭紅紅地燃燒,沒有煙氣,整個屋裏都是暖和的。

木炭是用木頭燒製而成的,燒製過程可複雜了。先前蔡家的木炭是張爺在自家灶上燒硬柴時,將已燒過且無煙的木炭火置於瓦罐中閉熄而成。張爺特別有經驗,他每年燒的木炭都很好,沒有生木炭(就是沒有燒過心的木炭),生木炭燒在火盆裏會冒煙,這種煙常含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所以燒木炭時,不能有生木炭產生。在木炭出罐的時候,舅舅總是要跟著張爺湊熱鬧,弄得全身漆麻打黑,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害的劉媽又是跟他洗澡又是跟他洗衣服。後來有炭窯用雜木燒杠炭,杠炭是最好的一種木炭。雜木在炭窯中點燃,燒到一定程度後封閉炭窯阻止空氣進入,餘熱繼續加熱至木塊幹餾,水分和木焦油被溜出,木塊碳化成了杠炭。燒到什麽時候封窯是燒杠炭的關鍵。有了炭窯賣杠炭,蔡家就不燒木炭了,去炭窯買,每年冬天都要買好幾大挑杠炭來供烤火取暖用。

除了火盆外,還有“烘籠”和“熱水壺”。烘籠裏麵是沙陶罐,不上瓷,便於通氣,俗稱烘籠缽缽;外麵用竹片編成的籠子套著,籠子的底部像竹盤,使其放在地上不倒,上方還有一個提烘籠的提手。烘籠可以隨身攜帶,把燒紅的木炭火放到沙陶罐裏,可以暖和2-4小時。熱水壺是金屬製作成的一種橢圓形扁水壺,外麵有一個毛巾布做的套子罩著,裝滿熱水,也可暖和2-4小時。

室內有火盆,室外用烘籠,晚上睡覺前先塞一個熱水壺在被褥裏暖被窩,大人小孩都穿著帶棉花的襖、褲、袍、鞋,老外公老外婆還有大舅公為他們買的羊毛長皮衫子。所以,不管老天是下著陰冷的綿雨,還是飄著冰涼的雪花,蔡宅兩院都是暖暖和和的。

冬至一過,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年貨。其實蔡家從來都是勤儉治家,過年也不鋪張浪費,更不搞裝神弄鬼迷信那一套。看重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在一起共度良宵。當然,必需的年貨還是要準備的,準備這些年貨也是很講究的。

舊時的集市叫“逢場”,就是約定趕集 (趕場) 的日子。一般是每三日一場,不同的鎮子有不同的日子。一到逢場的日子,農民和商販就大挑小背的把要交易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送到街上,擺在街的兩邊,要有盡有,從上街一直擺到下街,街的中央是買東西的人們,有的人往上街走,有的人往下街去,可謂是人山人海,擠擠插插。有一次母親和舅舅吵著要跟張爺去趕場,母親還拽著舅舅的手,硬是把舅舅給擠丟了。張爺和劉媽費了好大半天的工夫,才在一個賣熟食香臘鹵貨的小攤邊上找到他。從那以後,張爺再也不敢帶小孩倆去趕場了。

張爺說了,凡是他們喜歡吃的玩的都會買回來,像香鹵的兔頭、鴿子、鴨腳板、豬耳朵、豬尾巴、還有叮叮當麻糖等吃的,像風車燈、轉雨傘、地滾子駱駝、雞毛健子等玩的一樣也少不了。張爺幾乎天天都在趕不同鎮子的逢場,把過年需要的東西都買回來。

劉媽很能幹,會做很多好吃的四川菜和資中的土菜,一日三餐每天換著花樣做給大家吃。春夏兩季的菜口味要清淡一些,秋冬兩季的菜口味要重一些。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春之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快樂的陽光' 的評論 : 謝謝讀我寫的故事,謝謝喜歡!今天我會把 “母親的故事 (四) —— 辦年貨(下)” 發出來。
快樂的陽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很喜歡你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