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去了最遠的遠方-阿拉斯加。阿拉斯加的名字來源於阿留申語,意為“極大的陸地”,17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使其位列美國第一大州,並且是美國最西、最東和最北的州。無論是從它的地理位置,還是從傑克倫敦的代表作《荒野的呼喚》《白牙》,以及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電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Big Miracle 鯨奇》等,都令我驚歎於其廣博和神秘的自然環境,同時也心生敬畏。出發啦,2018年9月末,期待著想象力無法企及的與冰川、極光的相遇。
第一天下午到達安克雷奇,下榻Lake Hood厚德湖畔第二天到威廉王子灣西部的惠提爾港,坐船觀冰川。9月末,海麵明澈透明如液體鑽石,任何海洋之星都無法比擬,靠近冰川的海麵已遍布浮冰,宛如藍天藍海藍冰之間的朵朵白蓮花,純淨安寧,阿拉斯加第一站就已經感受到它的淨化心靈之神奇。
除了我們坐的船,沒有看到其它的船或人,卻看到了海獅和海狸
第三天前往火車站,前往極光之城費爾班克斯,去追逐那道光。早晨8:30從安克雷奇出發,車程570公裏,晚上8點抵達費爾班克斯。
火車除去車頭,包括餐車在內一共四節車廂,列車長是長的這樣子的:
一路經過德奈利雪山,無數的白樺林,還有湖泊,濕地…
到達費爾班克斯當晚便去滑雪場追極光,之後的三個晚上都在追那道光,隻因為“看到極光的人,將一生幸運”
第四天早上乘坐10人的小飛機從費爾班克斯飛往北極圈。阿拉斯加因為地域的原因,大部分土地都是凍土,修築公路難度和成本極大,唯一跨越北極圈、直達北冰洋的公路是號稱“世界十大死亡公路”第一位的道頓公路。因此許多地方隻可以飛到而不是開到,也因此據稱阿拉斯加人中飛行員比司機多。不得不稱讚的是阿拉斯加的飛行員技術真的是超一流的,不論我們來時乘坐的阿拉斯加航空還是現在乘坐的小飛機都飛得極其平穩,感覺不到任何顛簸,就像在空中靜止了一會兒就降落了,降落時也絲毫沒有感覺到落地那一刹那的底輪與地麵的觸碰,全程極其舒適和流暢。
從費爾班克斯飛了1個多小時飛越了北極圈,來到了北極圈以北的小鎮Coldfoot凍腳鎮,凍腳鎮是淘金客到達的最北的地方,當年淘金客來到這裏,發現此地實在太冷,於是給它起名“凍腳鎮”。現在主要是運輸司機、遊客和獵人的歇腳之地,有餐館,禮品店和郵局。
我們在此短暫逗留,便驅車去北極圈以北101公裏處的崴斯曼小鎮,參觀了獵人傑克家—熊皮作門,鹿角為簷,地窖為冰櫃。
傑克家的桌上放著昨天剛打的盤羊角,當他告訴我們他上周獵獲一頭駝鹿,重量600多斤時,好奇地問這麽多肉,他打算怎麽處理,他說這是他們全家一年的肉食。終於知道為何對阿拉斯加心懷敬畏,因為生存不易,大自然的資源是豐富的,而生存競爭是殘酷的,誠如傑克倫敦在《荒野的呼喚》中所說的“生活就是這樣,沒有公平的遊戲法則,一旦倒下去,就是生命的終結”。看看地上的這些坑,是棕熊為了吃到草根用前爪刨出來的
再看看阿拉斯加的白樺樹,上百年的白樺樹還都是細細的,卻筆直向上豎立著,根和根交錯相連,互相扶持,因為在如此寒冷的凍土上生存是多麽不易多麽堅韌。
晚上乘坐極地巴士從北極圈南行-極光追蹤
第五天前往珍娜溫泉,第六天在三匯市附近的黑激流小木屋繼續追逐極光
小木屋建立在山崖之上,俯瞰黑激流冰川和德爾塔河,是屋主胡普爾夫婦和兩個孩子曆時10年手工搭建的,於2009年建成。小木屋采用柴油自主發電和供暖,我們每個人都及時關燈,自覺地把耗電量降到最低。小木屋每個房間都有落地窗,躺著就可以欣賞星空或極光。
小木屋的星空
在漫天繁星和極光中有沒看到北鬥七星、北極星和劃過天際的流星?阿拉斯加的州旗就是這麽來的吧,深藍的夜幕上閃耀的北鬥七星和北極星...就這樣守著你到天明...
揮別了小木屋,即將告別阿拉斯加,回望阿拉斯加州旗,它是1927年由當地一個13歲原住民男孩設計的,藍色的背景象征著藍天、大海、湖泊和“勿忘我”花朵的顏色,8顆金色的星分別是大熊星座的北鬥七星,意指北極熊,象征著力量,右上角的北極星象征著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北的州。
重拾忘卻的時間,啟程回家,帶著回憶和回味,當然也帶回了隻屬於阿拉斯加的獨特禮物:兔尾巴花兒、馴鹿罐頭、野生三文魚幹、鹿肉香腸和野莓巧克力。
行程設計和攝影美圖感謝加拿大楓情定製旅遊Andy Yang先生,一處景致,一段故事,一路風情http://can-trip.com/ 。
謝謝分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