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秋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詩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霄。”樂觀地把秋日比作生機勃勃的春天,帶給他無比的胸懷和洋溢的詩情。然而,到底秋天的感覺如何,還是跟作者當時的際遇和心境有關的。例如歐陽修在寫《秋聲賦》的時候,秋聲正如杜甫《登高》中形容的“無邊落木蕭蕭下”,是斷不可能生出風和日麗、春機盎然的景況的。
 
在我看來,秋天的思緒是莫名的,說不清,道不明,時而這樣,時而那樣,飄忽不定,誠如秋天一樣迷茫,完全由某一時刻的感知和心境所決定。
 
秋思有時像蔚藍的天空,一片純淨,深邃得一眼望不到底,說得再確切一點,其實那是一片空寂,就像躺在白白細細的沙灘上,大腦一片空白,那時候既為自己忘記一切而慶幸,又為自己可能恢複不了記憶而擔心和恐懼。於是不自然地欲望向遠處,似乎在尋找一點生命的痕跡,但又有些無能為力,因為當你放眼望去,卻還是什麽也看不見!
 
秋思的天空如果有雲,情況好像就大大的不同了。她會像風箏一樣,帶著你的心飛向遠方,但因為沒有線,所以可以自由自在,還沒有疆域的限製。也可以如神馬,奔騰來去卻毫無倦怠,如果能夠成個仙啥的,那可就造化大了!
 
秋思有時又是看一片落葉飛舞後的隨想,生命在經過發芽、生長到枝葉繁茂、花開花謝,有果的則因有收獲而充滿喜悅和滿足,無果的則隻能在枯萎之後,等待一個漫長冬天之後的暖陽,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秋思如水的時候,眼底既有水天茫茫的濕潤,又有在水一方的佳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惆悵。望穿秋水,伊人何方!微風吹來,浪花輕輕蕩漾,心如水底的明月,碎在起伏不定的波濤裏。
 
當秋思碰到了雨,那她就像鳥的翅膀被淋濕,站在孤獨的枝頭,顯得落寞又沉重,仿佛明白了秋雨是秋天的淚流。倘若此刻再有一隻寒鴉過塘,其淒厲的啼聲撕破天空,你會不會心驚呢?
 
最害怕秋思如一陣冷風猛然襲來,讓人陡然打個寒顫,悲意悄然而生。春走了,夏亦然,接下來的將是漫長的冬天,想想是不是有些後怕呢?
 
朋友,在這個適逢的秋天了,萬事萬物以及周遭的景象,會帶給你一個怎樣的情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