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南園進門後的左右分岔處,原來有一幢小樓。1979年,校工會在這兒建起了工會小吃部,後來改名為南芳園餐廳。
開始時,我的印象中隻是每天晚自習結束之後在這兒買一碗陽春麵。讀研究生之後有研究生津貼,我們化學係的同學每個月還有5元營養費,口袋裏比其他係的同學稍微鼓一點,有的時候可以買一下小籠包。當時研究生津貼和大學畢業的見習工資相當,40多元,我們加了5元相當於轉正以後的工資。小籠包一籠八個,二兩糧票,可以四個一買。有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和我管理係的表弟一起來吃小籠包,我們狠狠心,一下買了兩籠。旁邊一桌,兩個農民工模樣的人買了高高一摞,我一數,哇,16籠。我表弟說,豎了一幢金陵飯店啊。
南芳園後來賣起來了炒菜。他們有一道菜叫做木須肉,是用黃花菜、木耳炒雞蛋,炒得特別好。我一開始還納悶,怎麽木須肉裏麵沒有肉呢?但是後來越吃越喜歡,每次去都要點這道菜。 三鮮鍋巴、溜鴿蛋也很收歡迎。
南芳園生意好了之後,又在這幢小樓和三食堂中間的空地上建了一個簡易房作為餐廳。1987年,我獲得了南京大學新星科學獎,有20元獎金。這是當時南大研究生最高獎勵,每個係隻有一名碩士生和一名博士可以獲獎。我心想,這個錢反正是撿來的, 就到南方園請了一桌人,點了十幾個菜,吃完花掉16元。剩下來的四元錢,又去買了兩罐速溶雀巢咖啡。
我研究生同寢室的天文係同學當時剛剛獲得第一屆全國青年科技獎。他以獨立署名在中國頂尖刊物“中國科學”上發表了關於天體四體問題的論文,他的導師孫義燧(後來的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隻在文末被致謝。而在我們化學係,導師是當然作者,被稱為老板,研究生隻是幹活的。他這個級別的獎,反而一分錢獎金沒有名字。他也和我一起獲得了新星科學獎。他和我說調侃,我可不可以拿這個中國青年科技獎跟學校再換一個新星科學獎啊。
我在商學院86級讀書的表弟講了一個他的故事,有次他們在南芳園會餐,約好了新的酒令,是X一X、X二X、X三X……全部是當時商學院比較知名的老師和院長的名字。剛喊了幾句,看到鄰桌都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們這邊,一看,正是酒令中的大部分人物…
2005年前後,工會這幢樓、簡易餐廳和原先的學生會小白樓被拆除了。在八舍對麵的建築裏又掛起了南芳園餐廳的牌子。我回南京還在這個餐廳吃過幾次,想尋找一下當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