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鄙視鏈是變相的出身論!| 沸騰 (2017-10-12 19:09:08)

(2017-10-15 08:23:40) 下一個

近日,一篇題為《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在網絡熱傳。作者名叫丁鵬,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本科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管理工程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詩刊》社編輯。

丁鵬在文章中說,龔自珍在百年前呼喚“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為什麽今天反而會有所謂的高校鄙視鏈?對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財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樣熱愛它。我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妄自菲薄,也不會因外界的影響而數典忘祖。

所謂的高校鄙視鏈,大約指的是“清北>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專科”。近幾年,雖然國家出台政策禁止招聘時出現“985/211”,可是,仍有許多單位掛著“非985/211不招”的牌子。

有的即使沒有明說,這條鄙視鏈依然會隱藏在用人單位的心裏,而且,可以想見,這樣的現實不會因為丁鵬的一篇文章就改變多少,所謂的高校鄙視鏈會依然存在並將長期存在。

高校鄙視鏈的實質,是一種變相的出身論,是一種表現在學曆上的血統論,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會影響乃至破壞自由、公平、創新的學術環境,還會束縛、限製各類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空間,甚至成為階層固化的催化劑。

不過,高校鄙視鏈的形成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名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積累的聲望和地位,已經成為人才市場中的“馳名商標”,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才質量的保證,用人單位直奔名牌而去,既減少了搜尋、考察人才所需的成本,也降低了用人的風險,還提高了自身的聲譽,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另一方麵,人才在競爭中所需的資本,必然要通過一定的教育和訓練才能習得。而不可否認的是,名校的師資水平和學術環境在整體上是高於平均水平的,在此學習,所獲得的資本也相對豐厚,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力自然也會增強,除了改換門庭的考慮,這恐怕也是丁鵬們一心要考進北大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圖片來自北京大學官網

 

老話說,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當英雄也要問出處的時候,如何破解這條藏在人心的高校鄙視鏈呢?

其實,真英雄是不怕問出處的,正是“英雄不怕出身太單薄,有誌氣高哪天也驕傲”。問了,是英雄,不問,還是英雄。因為,是不是英雄並不靠出處,出處也不是衡量英雄的必要條件。

破除高校鄙視的關鍵不在他人的目光,一在高校,一在學生。高校一方麵要延攬人才,奮起直追,努力營造鑽研學術的氛圍,提高本校的學術能力和地位,另一方麵要加大教學方麵的投入,用心培養每一名學生,把學生當作學校的希望,而不是提款機。當然,這需要學校十年磨一劍,有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同時,學生需知,每一位走出校園的畢業生都打上了學校的無形商標,都代表著學校,也影響著他人對學校的看法和口碑。

當然,最重要的,破除鄙視不在別人,就在自己身上,隻有自強自立,勇於作為,做出一些成績,幹出一番事業。真要是這樣,誰還會鄙視你。

就像今天馬雲已經“封神”,但誰還在乎,他的母校是杭州師大。

我們固然不必為出身而感到羞愧,也不必因此就感覺對不起那些無聊地站在鄙視鏈上的人。但更值得反思的問題是,在創業英雄輩出的年代,竟然會各種出身論再次盛行。

當下社會,一方麵,創造了大量階層上升和階層逆襲的故事;另一方麵,看重母校出身,而不再單純看重家庭,也說明哪怕是新出現的階層也同樣存在固化的傾向和意圖。

這可能是更值得警惕的另一種現實。

 

文 趙清源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平凡一生 回複 悄悄話 雖說英雄不問出處,可是血統論還是有其市場,美國強大起來後還是希望像曾經的母國貴族般地活著,家中底蘊厚重的商人相較於那些暴發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通俗地說人往高處走,都希望通過努力來提升自己的血腦淵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