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傳奇天才震驚全世界

(2018-01-04 20:51:23) 下一個
北大傳奇天才去美國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淪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卻因這件事震驚了全世界!

他天賦過人,記憶力超群,

他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

為專門培養他,

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

可這個天之驕子,

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

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

……

而30年後的今天,他卻用一件事,

就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他,就是張益唐



1955年他出生在上海,

父親是電氣工程係教授,

母親在機關工作。

他從小就愛看書,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4歲就能熟練背出100多個國家的首都,

曆朝曆代的年號和皇帝,

大字還沒識幾個,

就連問帶猜看完了《西遊記》等原著。

然而由於身處那個年代,

他的求學之路十分坎坷。



1959年反右運動,

他的家庭遭受沉重打擊,

母親精神崩潰,無法照顧他,

便將他送到外婆家。

8歲時,外婆給了他一些零花錢,

在小夥伴眼裏,他簡直是奇葩,

不買零食也不買玩具,

而是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麽》。

書中提到了幾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

而書中最後一段的內容是:

“看來這些問題,

還要留給未來的數學家去解決,

讀者們努力吧。”

當時的他可能怎麽也沒想到,

這個“未來的數學家”,就是自己!



《十萬個為什麽》引發了,

他對數學的強烈興趣,

9歲時,他就驚奇地,

自己證出了“勾股定理”。

1966年,他被接回北京,

當時是“越讀書越反動”,

可他卻不顧一切,認真鑽研數學。

1970年,他和母親被下放五七幹校,

後來“文革”期間,大學製度被取消,

他隻能去北京一家鎖具廠當工人,

直到1978年,全國恢複高考,

他欣喜若狂,廢寢忘食地,

自學數學和物理,

不久後,就以優異成績,

一腳邁進了中國頂級學府,

北京大學的大門。



他是北大的風雲人物,

因為他實在是太天才了,

同學王小東誰都不服,唯獨服他:

“在我心裏,張益唐是唯一一個,

數學天分比我高的。”

崇拜他的姑娘從學校南門排到了北門。



張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邊第二個

之後,他又跟隨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

在北大讀了3年碩士。

而時任北大數學係主任的丁石孫,

對他欣賞已久,1984年,

第一時間就推薦他去美國留學。



丁石孫

然後他就一個小箱子,一個挎包,

一雙木頭筷子,還有一本《古文觀止》,

帶著簡單的行李和雄心壯誌,

就踏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

可他萬萬沒想到,此行,

非但沒讓他在學業上再攀高峰,

反而讓他淪落到送外賣、端盤子!



他的興趣是數論,可現代數學中,

數論沒什麽實際用處,

代數幾何卻屬於應用數學。

丁石孫希望他出國能學代數幾何,

成為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實用性人才。

為國家利益,他毅然放棄了個人興趣,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後,轉到代數幾何方向,

雖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

可他仍全心全意投入學習,

絲毫不理會異國他鄉的陌生與疾苦,

隻為有朝一日學成,報效祖國。



他的導師是美籍台裔教授莫宗堅,

他跟隨這位導師虛心學習,

還告訴導師,自己準備把“雅可比猜想”,

作為博士論文,莫宗堅感到很驚訝,

這是數學界的著名難題,

因為這個猜想的棘手程度,

曾在世界數學界被形容為:

“一個災難性的問題”,

而他一個初出茅廬的中國學生,

又有什麽能耐?



美籍台裔數學家莫宗堅

而萬萬沒想到,短短兩年時間,

他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成功的證明了著名難題“雅可比猜想”!

可那時他的證明是建立在,

導師莫宗堅的一個研究成果之上,

當全世界的數學家們,

蜂擁而上研究他的論文時,

卻發現了他的導師莫宗堅的研究有誤。

他雖是兩年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可這樣的得罪導師的結果,

卻是讓他幾乎無法畢業。

普渡大學規定博士生學製最長到七年,

他就苦等到第七年,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

可事情還沒完,

導師莫宗堅雖認可他“十分出色的論文答辯”,

卻拒絶為他書寫工作推薦信。

而在美國博士畢業,

得不到導師的推薦信,

他根本就無法在學術界立足,

更不可能有任何研究機構願意錄用他。

一個天才,

僅僅因為導師的一封推薦信,

才華無處施展,以至於漂泊半生!



之後為在美國活下去,

他不得不另謀出路,

他的一個朋友,

開了一家Subway連鎖快餐廳,

知道他的困境後,主動邀請他去幫忙。

之後他不僅在餐廳遞盤子、洗碗,

還做過快遞小哥,在汽車旅館當過小工,

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溫飽都是問題,

常常窮到兜裏摸不出一分錢,

隻能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

過得極其落魄。

朋友說:

“他的才華一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

甚至很多朋友還瞧不起他,

覺得他到處漂流,甚至到處蹭飯,

對他相當過分,常常冷嘲熱諷。

那時他非常低落的時候,

丁石孫教授竭力邀請他回北大,

可他覺得以這個狀態回去,

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拒絶了丁石孫校長,

這個決定他後來一直沒有解釋過,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來,

他是在爭一口氣。



張益唐與好友,哲學家胡平

盡管生活困頓,他卻始終,

沒有放棄對數學的思考,

其實以他的天才,

研究實際點的可以賺錢的門道,

肯定也能成功,

可他怎麽也放不下數學,

就這樣的生活狀態,

一晃七年過去了。



1999年,當時在美國Intel實驗室,

他北大的師弟唐樸祁找到他,

向他請教一個一直被困擾的數學問題。

而僅僅三個星期後,他就解決了,

唐樸祁驚訝的說:天才果然還是天才!

他已經離開學術界七年,

怎麽在數學上還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這樣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啊。

實在看不下去的唐樸祁,

和另一位北大校友,

合力為他在新罕布什爾大學,

謀得了一份臨時講師的工作。



之後的他,在學校裏,

是沒有正規編製的臨時工,

隨時麵臨著再失業的風險,

可他憑藉出色的教學才華,

在這所學校穩穩站住了腳跟,

盡管他平時沉默寡言,

但講學卻極為幽默,

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他的人氣在教師中是最高的。



除了教學,

他還常和學生們說:

我不相信金錢是成功唯一的選擇標準。

也許,我們可以掙很多錢,

但賺錢賺多了並不一定就等於說,

你的人生就確實有意義。

所以,如果我們是有誌於做學問的話,

我建議你不要輕易放棄你的理想。



他是這樣去說,也是這樣去做的,

他自己就從未放棄過理想,

而為了理想,他也一直堅守著孤獨。

直到48歲,他才和一個華裔姑娘結了婚,

但是婚後他們也不常在一起,

因為他需要一種孤獨的思考空間,

她不理解他的數學研究,但理解他這個人,

她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不去妨礙他。





那段時間,他每次授課完畢,

就一頭鑽進自己的數學世界遨遊,

開始研究起了世紀難題:

孿生素數猜想。



孿生素數的問題,已有約200年曆史,

1900年,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

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

而和孿生素數猜想一起被提出的,

是著名的“哥德巴哈猜想”和“黎曼猜想”,

可見孿生素數猜想的地位。

盡管兩百多年來,有無數學者多次努力,

可直到2011年,

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

仍沒取得任何進展。

甚至有當代學者覺得,

有生之年可能都看不到這個答案了。

可他偏偏想攻克這個不可能,

人無癖,便無趣,

人無癖,就活得百無聊賴,

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

物我兩忘,不是高人,就是妙人,

而他既是高人,也是妙人!



張益唐的孿生素數猜想稿紙

2012年7月3日,

他前往科羅拉多州拜訪朋友齊雅格,

順便為其兒子輔導數學功課。

授課之餘,朋友讓他小憩一會,

他就到住所後院散步,後院裏有兩株樹,

不時會有小鹿來樹蔭下納涼,

他就抽著煙等著,看能不能等到梅花鹿。

沒想到,鹿沒來,

他醞釀半生的靈感卻來了!

為他直接打開了孿生素數的大門。





之後,他用幾個月的時間,

一口氣完成了《素數間的有界距離》。

2013年4月17日,

他把論文提交給了《數學年刊》,

而他的文章直接到了,

當今頂級的解析數論專家,

亨裏克·伊萬尼茨那裏審核。



而伊萬尼茨第一眼看到這篇論文時,

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對”,

但之後又拿起來說:

“這不像胡說八道。”

接下去的一個禮拜,

伊萬尼茨不斷看這篇論文,

不斷地說:

他有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想法。

第二個禮拜,伊萬尼茨終於,

完全看懂了他的思路。

第三個禮拜,伊萬尼茨開始,

給論文逐字逐句地挑毛病。

最終,這位世界頂級數論專家,

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這項研究是一流的,

我徹底地研究過發現,

連一個小瑕疵都沒有。

還對《數學年刊》表示:

我很高興地強烈推薦,

貴刊接受並發表此論文。



而他的這項研究,

究竟有多逆天呢?

諾丁漢大學物理教師安東尼奧·帕蒂拉,

舉了個有趣的例子:

假如在素數王國裏,

素數隻能找鄰近的同類結婚,

那3、5、7、11這種小素數,

找對象都很容易。

但是素數越大,對象就越難找。

但是根據張益唐的發現,

素數和下一個素數的距離,

應該小於或等於七千萬。

孤獨的數字不會持續孤獨下去,

總有另一個素數與之匹配。

換言之,對於“大齡光棍”素數來說,

七千萬步之內,必有芳草。

他研究成果就是成功把,

大海撈針的力氣活,

縮短到在水塘裏撈針,

而他給出的方法還可以,

把水塘撈針輕鬆變為,遊泳池裏撈針,

也許最後變成在碗裏撈針還需要一些時間,

但這已經是指日可待,

光是給出了這一偉大框架就已經是,

讓全世界數學家瞠目結舌的壯舉了!



《數學年刊》地位權威,審稿嚴格,

交上去的稿件幾個月後,

甚至幾年後才刊登都是常事。

可他的論文僅僅3個星期就被採納了,

《數學年刊》創刊130年來,

最快接受論文的紀錄誕生了!

令國際數學界更為震驚的是,

當他們找到這篇論文的作者時,

他居然是在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學裏,

擔任臨時講師,籍籍無名,

而且他甚至幾乎沒發表過專業論文。



可就是這樣一個世界數學界,

幾乎都沒人知道的中國人,

他的證明,被認為可能超過,

數學家陳景潤的“1+2”證明,

短短數月間,他就幾乎拿遍了,

數學領域的所有榮譽。

《自然》、《科學美國人》等主流媒體,

紛紛爭搶報導他的重大發現。

5月20日,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了他:

“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

5月22日,

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

文章標題是:

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

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

印度主流報紙甚至把他,

與印度曆史上最偉大的,

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雖然他在數學領域的專業貢獻,

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很遠距離,

可他卻為中國在世界學術領域,

插上了一麵國旗,

證明了中國數學家的能力與成就。

那時已年近60的他,

在沉寂三十年後,終於名揚世界,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而當他得知自己論文,

被《數學年刊》刊登的消息後,

一向低調的他沒有告訴任何好友,

隻是給妻子打了個電話,說:

“你最近留意一下媒體和報紙,

也許會看到我的名字。”

妻子說:

“你喝多了吧?又胡說什麽?”

直到網上鋪天蓋都是他的消息時,

他的妻子又吃驚又欣喜,

急忙給他打電話,可愛地說:

既然出了名,記得把頭髮梳好。



2014年,他獲瑞典皇家科學院,

瑞典皇家音樂學院,

瑞典皇家藝術學院聯合設立的,

Rolf Schock奬中的數學奬。

同年8月,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他獲邀請在閉幕式前作全會一小時邀請報告。

9月,又獲得麥克阿瑟天才奬。

並得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訪問學者的邀請,被直接聘為正教授。



張益唐北大演講視頻:沒有太多技巧,甚至有點拘謹

可功成名就後,

吃盡半生苦頭的他,

卻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

他閉口不談當年和導師的過往,

即使對最親密的朋友也三緘其口,

每每有人提起,他就會說:

這個事情都過去了,我不想談。

芝加哥大學數學教授見到他後,

對他印象十分深刻:

我印象裏他非常內向,

可能大多數數學家對拿奬的事,

都非常低調,但他看上去實在太低調了,

好像得獎對他一點影響都沒有。”

紐約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楊鼎參加過,

三次他的報告會,楊鼎說:

你以為你會看到一個想顯示,

自己有多麽聰明的這麽一個人,

但張益唐在他無比出色的報告會上,

一點都沒顯擺過什麽。

另一位哈佛的教授Barry Mazur說:

自己完全被張益唐所表現出的,

堅韌和勇敢獨立的樣子震撼了。



之後功成名就的他回國,

這一晃已經20年過去了,

回國的時候,領事館的人質問他:

為什麽不回國?

極少生氣的他,拂袖而去,

他直率的說:如果回國,

可能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

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麽樣怎麽樣,

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

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

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

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

無論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

還是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

他是很怕人際關係,

盡量不去參與這些東西。

數學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最純淨的。



現在的他還遠沒有止步,

又馬不停蹄地研究起其他世界難題來。

可能幾十年才頓悟,也可能一生無解,

但他不在乎,因為他向來把,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他從不關心金錢和榮譽,

隻喜歡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一心一意,

沉迷在自己的興趣裏,

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有人曾問他:“如果你出不來,

是不是覺得一生就毀掉了?”

他卻回答:

“我覺得沒什麽,我活得好好的。”

沒有人能像他這樣,

澹定地麵對不公平的境遇,

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蟄伏幾十年,

在無人理解,不受認可下,

然後一夜之間成為傳奇!

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天賦與熱愛,

可更是源於他的執著與堅持,

天賦可以承擔短暫的精彩,

可唯有堅持才能賦予永恆。

他是當今中國最勵誌傳奇的人物,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

他都能處之泰然,不改其誌!

這不僅是極大的正能量,

更是對當今中國浮躁學術界的一種鞭策!

張益唐,這樣的數學家,

真是值得我們為他點讚!

老黃123 發表評論於 
牛!
實話100 發表評論於 
北大奇才不是賣豬肉的嗎?
茉莉花匠 發表評論於 
嗬嗬,那個“偉大”的製度用洗盤子的方式“培養”除了人才,這人才卻遠離這“偉大”製度,跑回到了醜惡製度那裏去了。這難道是用腳投票嗎?

---------------

說一聲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3:32:52 

成功就在於他遠離了醜惡的製度
wanghbhb 發表評論於 
希望他能把黎曼猜想搞出來
ridicu 發表評論於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21:27:10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9:22:03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
====================================
據說量子計算機出來後,任何加密都將被破解,就是窮舉一個一個的試。
==============================================
學點計算複雜性理論,你就知道了,量子計算機比傳統計算機強一些,但仍然解決不了NPC這一類問題。所以什麽窮舉法的,無效。
如壁 發表評論於 
"崇拜他的姑娘從學校南門排到了北門。"

慚愧,竟然不知北大還有個北門。不知何時建的。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使館領導的評論員素質太差。是不是工資發太少了?
fengrmi 發表評論於 
不打自招,改個名字吧, 你太臭了.
fengrmi 發表評論於 
不打自招,改個名字吧,你太臭了。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黔驢技窮。連台獨都搬了出來。
以現在最快的計算機,破譯稍複雜的編碼都要上千年。吹牛皮也應該打個草稿吧?
fengrmi 發表評論於 
這裏有台獨分子在討論數學,非常搞笑。
DL在逛文學城 發表評論於 
百花齊放,笑話一筐!
hotplay 發表評論於 
就連在關於這種牛人的文章下麵,這裏二貨們也不忘為現自己的數學知識又撕又咬,人蠢沒得治!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樓下,說個數,你要多少時間? 不會你這輩子都等不到吧?
cwings 發表評論於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21:27:10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9:22:03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
====================================
據說量子計算機出來後,任何加密都將被破解,就是窮舉一個一個的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句話說,不用量子計算機,現在的任何加密算法也都可以破解,隻要給足夠多的運算時間。
cwings 發表評論於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21:27:10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9:22:03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
====================================
據說量子計算機出來後,任何加密都將被破解,就是窮舉一個一個的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因為計算能力越來越強,所以需要的素數也越來越大。
這也就是這個研究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人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麽,就你看不懂。
stomend 發表評論於 




進製隻是一種表達形式,類似語言

比如,如果“沒眼瘋姐是桬碧”是十進製數字
那麽“Miss No-eye-Crazy is a moron ”是二進製數字

素數就是“是”或“is”

事實上,目前計算機和通訊用到加密算法,素數是核心資源

 
0101011 發表評論於 
匪共占據上海後,上海流失太多人才,以至於今天沒落到如此地步。
stomend 發表評論於 

今年目前為止看到最好笑的笑話,

二進製和素數沒關係

沒眼瘋姐可以開壇說脫口秀了





 
nyfries 發表評論於 
看不懂,數字也要結婚?
bbrt294 發表評論於 
三十年磨一劍。
蠢才閉嘴 發表評論於 
沒眼鳳姐,問你一個數學問題:你知道什麽是極限嗎?
俺是農民 發表評論於 
數學是屬於天才的,無論何時,是天才總有發光的機會。
推薦製度的確可惡,若是遇到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教授就慘了,而這種教授很多。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將別人的論文作為自己論文的基礎,無論赤裸裸的抄襲還是投機取巧的引用,都是人品問題。
你們都是這樣幹的吧? 偷雞摸狗居然還心安理得。怪不得全世界都戴有色鏡看你們。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北大出來些街頭鬧革命的,像烏兒開稀王蛋還可以,搞學術就算了吧。
xuxuzxzx 發表評論於 
樓下的這位鳳姐,抄襲和引用是兩回事好不好?你自己沒知識,低智商請不要詆毀張教授的人品。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為寫自己的論文而抄別人的論文,就已經人品有問題了。過後誰知道還有沒有? 肯定是會小心點的了。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笑話。我怎麽也沒見你說出什麽知識來呀。素數有用,不見得就是他研究的課題有用。不知道我在說什麽就少插嘴。
話裏有話 發表評論於 
非常值得尊敬的偉大天才,還有他的人品和理念。黨就算了。祖國這麽勢利眼,狗官們還要責問他“為什麽不回國”?這樣的“偉光正”和“盛世(勢)”,讓人不齒。
ridicu 發表評論於 
尤其是樓下那個鳳姐。無知的人很多,但像你這樣把無知當風格的少有。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9:22:03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
====================================
據說量子計算機出來後,任何加密都將被破解,就是窮舉一個一個的試。
ridicu 發表評論於 
無知者無畏的真不少啊
TheEarth 發表評論於 
學習旅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3:25:05
要不是背後有強大祖國,西方人可能這麽輕易承認他的成就嗎?
=====================================================
沒有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的領導的盛世中國他不可能有機會到美國端盤子算算數。這說明祖國強大了,到外國端盤子的都是人才。
fengrmi 發表評論於 
沒眼風眼,外行人就不要裝內行了。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街上的八卦先生能夠混飯吃,也就是在糊弄你不懂風水而已。這位先生跟賣八卦應該是一回事。
當年抄錯論文,兩年就寫完博士論文,估計也不是偶然的。為什麽不研究透了人家的東西就急著抄? 水平有限還是故意作假?
Dalidali 發表評論於 
雖然77,78級(82級研究生)國內做大官的不少,國外做教授的不少。但好象學術成就目前最高應當是張益堂先生了。 有更高的嗎? 

 
蠢才閉嘴 發表評論於 
沒眼鳳姐,你又嫌醜了。張益唐的成績,目前在素數領域是世界第一的。真正的牛人。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素數是十進製的東西。個別算法用到它。計算機用的是二進製,這是另外一個天地。可用的方法多得是。使用素數可以增加破譯難度,幾位也已經夠用了。
即使如此,畢生研究素數,仍然逃脫不了外國月亮圓的嫌疑。如同數目無限一樣,研究素數永遠不會有結果。
泥中隱士 發表評論於 
幾歲的小孩自己證明不了勾股定理,再天才也不行。從沒聽說過哪位行。還是吹吹別的吧。

另外穆教授的論文有錯一般不會影響他當教授。張自己沒看出來是不是有責任?當然這是過去的事了。

看這文章把張吹的,也許沒有都吹錯。張的數學結果得確很好懂,也得確有人給了他五十萬大洋的獎金。也許會有人看了他的證明後一下就能把這雙素數問題解決掉,再順便把陳景運沒解決的歌德巴赫問題也解決掉。
wjhwsh 發表評論於 
加密解密以及通信編碼領域有用武之地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這一理論讓加密學者們心裏有了底,因為之前都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素數被用完,或者出現一個素數和另一個距離太遠的問題;但這一理論說,不用擔心,有的是,而且有無窮多個他們之間的距離都很近。目前大家還沒有利用這一原則,但是慢慢肯定有人能把這個原則用於加密等方麵--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素數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東西,這現在計算機加密學中必不可少的。這一理論讓加密學者們心裏有了底,因為之前都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素數被用完,或者出現一個素數和另一個距離太遠的問題;但這一理論說,不用擔心,有的是,而且有無窮多個他們之間的距離都很近。目前大家還沒有利用這一原則,但是慢慢肯定有人能把這個原則用於加密等方麵--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從來沒有見過華人對證明溝股定律和圓周率那麽上心。他們總是捧著白人的七七八八猜想弄個沒完沒了。都是想借此巴結白人借以成名而已。
novtim2 發表評論於 
My2Centss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7:14:35
這種活電腦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的嗎?要用三十年?

古代人用手算圓形的 丌,有人用一生算了幾百個位。但是可惜在第六位就錯了。
==========

電腦計算能力非常有限。 比如現在加密用的大素數,也就2048BIT,256字節,但是已經能保證是絕對安全了,因為目前的最強大計算機,包括中國的天河係列,沒有幾十年嚐試不出來,除了嚐試沒有其他方法。 256個字節對於現在的計算機已經是天文數字,根本不可能攻破的。
而他的證明是,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他們之間距離小於N,N=7000萬。
可以看出來電腦根本不可能嚐試無窮多的數,嚐試到256位已經要幾十年了。而電腦隻能做有限的數值運算根本沒有辦法證明這種數學理論。電腦計算也是人事先把程序設計好,這種理論性東西沒有人能寫成程序,寫成文章都上百頁。古人對PI的計算等都不是嚴格的計算,現在電腦計算這些倒是可以...  查看完整評論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陳景潤弄了一輩子歌輪巴赫猜想,弄出什麽了? 什麽都沒有! 他並沒有證明成功。總是說接近。隻要不是等於,就是假的成功。同理這位老先生。再逼近又有皮用? 數學是嚴謹的東西。你寫一大堆東西,用盡不確定的數學符號,又能說明什麽東西。哪個審稿的人會跟著鑽那麽深去讀你的東西? 對於始終充滿優越感的德國人來說,對不對不重要,關鍵是有那麽個傻呱天天在叨念著。
1218 發表評論於 
這個小了八器的台裔叫獸是哪個裔?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一個白皮豬作出的毫無現實意義的猜想,被一個傻瓜黃皮豬癡癡迷住並為此貢獻一生,人家當然感動。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居然讓底下這麽多人感動得哆嗦,天大笑話。
媚眼鳳姐 發表評論於 
草稿上到處都是約等號,大於小於號。一看就知道這是個不折不扣的數學騙子。
之子於征 發表評論於 
庾信平生最蕭瑟
暮年詩賦動江關
文學中年 發表評論於 
西海岸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7:26:11 這
...
為何要排成

的格式?
是想占篇幅
還是不會分段?
^^^^^^^^^^^^^^^^^^^^^^^^^^
作者是時代的弄潮兒,現在的文章要考慮mobile phone的受眾,不過這種忽忽悠悠的文章看不慣隻能說明我們年紀大了。前一陣子不是有一篇寫日本諾獎得主也是一樣的套路,一個多麽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也不好好學習,稀裏糊塗就做出無法企及的成就。今天在linkedin上看到的一個新媒體的寫的一篇post,就是這個意思,叫 BAMF Media.
喜歡折騰 發表評論於 
打倒萬惡的推薦製度!
plder 發表評論於 
"張益唐與好友,哲學家胡平"

是不是那個搞民運的胡平?
軒轅劍 發表評論於 
“這一晃已經20年過去了,

回國的時候,領事館的人質問他:

為什麽不回國?

極少生氣的他,拂袖而去,

他直率的說:如果回國,

可能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

無論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

還是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

這些原文。不知道樓下的幾位春物看到沒有?
整個浪兒 發表評論於 
品德才氣兼備!牛人!
Queyuan 發表評論於 
2015 年 UC Santa Barbara 把他給挖去了。
西海岸 發表評論於 

片文章
寫的不

但我不
明白
為何要排成

的格式?
是想占篇幅
還是不會分段?
一隻熊 發表評論於 
他經常出席南加州北大校友會的活動。笑眯眯地坐在那兒。挺可愛挺慈祥的一個老伯。:)
My2Centss 發表評論於 
這種活電腦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的嗎?要用三十年?

古代人用手算圓形的 丌,有人用一生算了幾百個位。但是可惜在第六位就錯了。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如果早回國也許能混個廳局級幹部,讓多少人羨慕
nightrider 發表評論於 
@mtlwestmount and @泰阿 :

You two dumb asses.
 
瀟灑補鍋 發表評論於 
別老是動不動就震驚世界
funnypig 發表評論於 
oldpp 發表評論於 2018-01-03 15:30:35
這新聞的中心應該是,老張覺得出不了成果也活的好好的。
--------------------------

+1
俠士控 發表評論於 


“可他卻為中國在世界學術領域,

插上了一麵國旗,”


嗬嗬
泰阿 發表評論於 
陳景潤也是在中國論證了哥德巴赫猜想,
天才在中國未必都能出大成績,但絕對不會淪落到刷盤子,
如果張不是被耽誤那麽多年,很可能早就出成績了!
泰阿 發表評論於 
陳景潤也是在中國論證了哥德巴赫猜想,
天才在中國未必能出打成績,但絕對不會淪落到刷盤子,
如果張不是被耽誤那麽多年,很可能早就出成績了!
泰阿 發表評論於 
如果不是被耽誤了那麽多年,他很可能早就出成績了!
mtlwestmount 發表評論於 
沒有強大的祖國背後支撐,他能有這樣的成就?
POCOCAT 發表評論於 
回國這點添點八卦:
張和民運走的比較近,以前使館根本就不給簽證。
另:張是台灣“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所以大陸宣傳不多。
無極1 發表評論於 
台灣籍的導師徹底害了他,導師心胸太狹窄。可歎。
jgbg 發表評論於 

和原普度大學的教數學老先生吃飯,聊到此事,當年導師乃

非常器重這位博士生,所以及時給了他畢業並舉行過典禮。

但學校對學生畢業均由學生自己去導師這兒聯繫並獲取推

薦信以及評價。但張先生沒去,也許心中有隔核或其它原

因,所以當年一些教授和博士生也感到遺憾。

當然,一朝出名,過往的屈辱也會成為謀體的由頭而睻染。
 
oldpp 發表評論於 
這新聞的中心應該是,老張覺得出不了成果也活的好好的。喜歡數學有天賦而已。對女人不感興趣、有沒有老婆其實也無所謂。
jgbg 發表評論於 

和原普度大學的教數學老先生吃飯,聊到此事,當年導師乃非常器重這位

博士生,所以及時給了他畢業並舉行過典禮。但學校對學生畢業均由學生

自己去導師這兒聯繫並獲取推薦信以及評價。但張先生沒去,也許心中有

隔核或其它原因,所以當年一些教授和博士生也感到遺憾。

當然,一朝出名,過往的屈辱也會成為謀體的由頭而睻染。

 
青柏 發表評論於 
華人博導能幫助學生的不多
flysa 發表評論於 
他們夫妻怎麽不一塊兒住的?太奇怪了
雲本無心 發表評論於 
仔細再看了一遍。他的人生可以說完美無缺了。應該拍部電影
雲本無心 發表評論於 
最讓人驚訝的是60歲。不是說過數學家到40歲還沒出成果就那個了嗎?另外,這個猜想比哥德巴赫更有趣:為什麽停在了7千萬?應該有個對應的物理模型
Heiyaya 發表評論於 
典型的微信文,濃得化不開的雞湯味兒
NSRW304 發表評論於 
同意樓下的生孩子的建議,這樣的人不生實在可惜了
CTPCW 發表評論於 
牛人!
grde 發表評論於 
文學城新年全是長文,又換編輯了?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張先生,讓您太太趕快生娃啊,為人類多留點優良基因。
pylori 發表評論於 
要報效祖國當初回國不行嗎
vxmon 發表評論於 
數學界就是這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因為純數學不用設備就是一支筆幾張草稿紙,需要的是天才加靈感
bashfulx 發表評論於 
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不飛則已 一飛衝天
chunping 發表評論於 
美國這種導師一個人決定學生命的做法實在不legal
好望角駱駝 發表評論於 
因為台灣教授,而獲得在外賣店打工的機會,比回國更加重要

他直率的說:如果回國,
可能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
如果當年畢業,也許就回國了
二胡一刀 發表評論於 
莫宗堅這個人一看麵相,即屬於才能有限心胸狹小之輩。
中航科工六院 發表評論於 
致敬

佩服
京城小女俠 發表評論於 
讚 這個美國留學生!
帶刺玫瑰 發表評論於 
“一蹶不振”這個詞被濫用,
本意是從此不再振作,標題卻又20年後吧啦吧啦、、、!
Kaile 發表評論於 
要是這輩子他啥也發表不了,你們還這樣認為嗎?
coolbz 發表評論於 
能夠在困境下堅持自己的理想,牛人
說一聲 發表評論於 
成功就在於他遠離了醜惡的製度
問題哥 發表評論於 


可他卻為中國在世界學術領域,
插上了一麵國旗,
.
.
.
回國的時候,領事館的人質問他:
為什麽不回國?
他直率的說:如果回國,
可能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1/03/686677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