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看浮雲,靜聽花語

閑看浮雲,靜聽花語,閱讀經典,感悟人生。
正文

看雨,聽雨

(2017-08-25 15:15:26) 下一個

我喜歡看雨。
喜歡下雨天,或在家中,依立在窗前,或在車中,靜靜地觀看車窗,看雨點象一把巨大的畫筆,在窗戶上塗抹,繪畫,又擦去。

雨,分大雨,小雨。有時候,狂風暴雨,飛沙走石,衝刷萬物,洗滌著心靈。 而有時侯,細雨綿綿,輕柔溫軟,浸濕大地,滋潤著草木。

雨,分東西南北。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雨亦因不同的地域,展現不同的個性。

江南的雨多情,如吳語妖嬈,魂牽夢繞。多少次,在夢裏:“煙雨中,古老的拱橋邊,花色的油布竹傘下,身穿蠟染布旗袍的她,就站在傘下。細細雨絲,使一些都看上去朦朦朧朧”。象是一副江南

水墨畫。
塞北的雨,暴怒如猛獅。和著泥漿的點滴,有時還有狂風冰雪相伴,渾厚有力。雨雪交加,隻有在北方才遇到。
而西北大漠,少雨幹旱,雨點如甘露,雨水如清泉。盡管少雨,但還是有瓢潑的大雨,衝刷著古老的樓蘭遺址,盡顯滄桑。

古人總結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 將雨比喻為甘露,可見古人對雨的期盼。

有時候,我喜歡在小雨裏,在花叢中散步,看那細若蠶絲的雨線,輕輕的打在花瓣上,象是給花輕輕地按摩,花瓣兒仰著嬌豔的臉,盡情的享受。

我也會仰望天上的五彩浮雲,我在想,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雨滴就住在那裏。雨,就是那小小的雨滴,從萬米高空,穿過彩虹,來到人間,給我們帶來詩,帶來情。

雨,不僅要看,還要細聽。
聽雨,不僅白天可以聽,夜晚上也可以聽。而且,夜深人靜,效果更佳。有時候,雨聲沙沙,如情侶私語。有時候,雨聲怒吼,如激烈的爭辯。而更多的時候,雨滴打在各種物品上的和諧聲,伴隨著蛙聲,就象一曲交響樂。

杜甫懂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白居易懂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是琵琶象雨聲,還是雨聲象琵琶?讓我想起了”莊公夢蝶“。

李清照懂雨: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人喝醉了酒,還能聽出不同的雨聲。

最懂聽雨的,可能要算宋末詞人蔣捷: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七百四十年百年前,詩人已經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用”聽雨“來凝結自己的人生。

現在,還有風雨讓我們去經曆,還有花草讓我們去拈惹,還有風雅讓我們去附庸。珍惜生命吧,朋友!珍惜我們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

這麽多的雨,你又喜歡看那種,聽那種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