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微博 房昊曰天
從前有個書生,年輕那會兒總是豪言壯誌,磊落不凡,與所有少年人一樣。
少年總會被生活捶打,書生被捶打的時候,正是他最風光的時候,
那年書生中了進士,兩位當朝重臣都看重他,要把女兒嫁給他。
同窗說,大好機會啊,你還猶豫什麽?
書生說,這兩人貪贓枉法,巧言令色,我不想乘他們的東風。
同窗歎息,說你這還是年輕了,你知不知道,你不乘這道東風,可不隻不能平步青雲,還會被他們打壓,你一輩子都會湮沒在曆史的塵埃裏。
書生笑了笑,意氣風發,說那又如何?
那能如何呢,也不過是被外派,排擠,天天當些主簿,司錄之類的小官。
即便如此,書生還是彰顯出了主角風範。
那年秀州大水,民不聊生,朝廷的賑災糧遲遲不到,押解進京的皇糧恰巧經過秀州。
書生對太守說,開此倉,放糧吧。
太守大驚失色,說你不要命了,這是皇糧,沒有詔命你也敢放?
那年書生已經三十出頭,他不再意氣風發,風浪高躍在他的身後,他笑笑道:放吧,我願以一身易十萬人命。
於是書生站在風口浪尖,一力主持賑災,秀州百姓淚落如雨,口稱書生為:洪佛子。
後來秀州有兵變,叛軍縱掠城中的時候,路過書生門前,叛將揮手,所有人齊刷刷在書生門前立定。
叛將說,此洪佛子家也,不可入。
或許是百姓的稱頌,或許是太守的照顧,書生並沒有被朝廷問罪。
奈何天下不太平,北方鐵蹄南下,朝廷一退再退,瘋狂南遷。
書生:……
書生忍不了了,他覺得朝廷這波操作宛如智障,開始瘋狂上書,準備逆風翻盤。
朝廷:嘻嘻,不聽。
朝廷被揍了。
朝廷:臥槽,後悔了後悔了。
就這麽著,書生終於又回到朝廷的視線裏,先後被丞相和宋高宗趙構接見。
隻是吧,那會兒的朝廷滿腦子都是和談,書生一腔熱血灑出去,趙構興致滿滿,說你小子有才啊,能說會道啊,不如你去當和談使吧!
書生:???
趙構:就這麽定了,來人,給他加禮部尚書銜,出使金國!
書生還能怎麽辦,書生隻能去北方,北方烽火狼煙,到處都是刀劍,即便如此,書生還勸降了路上的兩夥盜賊。
成功抵達金國。
隻金國都已經扶持投降的漢官劉豫,重新建立漢人國家了,國號齊,史稱偽齊,金人滿腹心思,就是要吞並整個南方。
書生待了一年,同僚苦不堪言,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南方。
書生想,或許這輩子都回不去了。
不久後,金人果然開始對他們動手,讓這群欽使去偽齊的政權裏當官。同僚們戰戰兢兢,夾著尾巴便去了。
書生正提著大宋使臣的節旄,說:我萬裏而來,奉命出使,不能迎先帝南歸,已是一大憾事,不能殺逆賊劉豫,破其偽國,是第二大憾事。如今你讓我去給他當官,與偷生狗鼠之間有何分別,洪某,就死也罷!
金人大怒,放逐他到冷山之中。
冷山八月就會下雪,剛到冷山的時候,金人不給書生食物,也沒有換洗衣服。冬日用糞便生火,親自上山砍柴,摘野菜充饑。
金國王爺趁機拉攏他,給他錦衣玉食,還讓他教授自己八個兒子。那年王爺想伐蜀,從他口中探聽消息。
書生笑了笑,那年他年紀不小了,仿佛已經看淡了生命中的一切,他說:動兵殘民,我死都不會告訴你半句話的。
王爺大怒,說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嗎!
書生笑著說,我想我早就該死了,你們金國現在也是大國,擅殺來使多不好聽。不如你把我推下水,說我墜淵而亡,怎麽樣?
王爺能怎麽辦,他一個王爺當然不敢擅殺來使,惹出事來他擔當不起,隻能冷哼一聲離開。
那些年書生在北方,憑記憶在樹皮上寫下四書,傳給一個個部落和村鎮。還傾盡所有,幫被俘虜流放來的宋朝官員家屬,脫離苦難。
大家閨秀,淪落為養豬少女,皇親名臣,變成富商的奴隸。
書生奔走四方,營救足有數十人。
金人敬重他的氣節學識,無數次想要重用他,他當年的同窗此時已經做了金國高官,也勸他不如留下來。
書生隻是搖頭,他說我要回去,我是大宋使臣,使臣如果都降了,這個國家未免也太不值一提了。
終於,年過半百的書生等來了機會,金主生子,大赦天下,允許使臣回國。
留落十五年,書生又回到南方故裏。
趙構親自接見了他,書生救了那麽多人,還帶回不少軍政消息,更是在北方其間,將趙構生母的音訊傳回,他來到京城,風頭一時無二。
趙構說,愛卿忠貫日月,誌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也!
記住這句話,記住趙構這個智障大豬蹄子。
倘若故事在這裏結束,那真是童話般的結局,奈何高宗朝還有一個丞相,這個丞相叫秦檜。
那些年在南宋朝廷,書生仗義執言,不知多少次得罪秦檜,於是一貶再貶,剛剛回朝一個月,就從中樞貶到了地方。
秦檜還說,書生認識金國高官,聽說二人曾經關係還很好,這是有二心。
那個前幾年還說書生忠貫日月,比肩蘇武的趙構,竟然就信了。
隨後這位誌不忘君的書生,在六十多歲的時候,被貶到了滿是瘴氣的邊遠地區。
邊遠地區,還有小吏折辱,殺他家仆,羅織罪名。
有時書生也會回想,自己究竟是現在的日子更慘,還是在北方的日子更慘。
他笑了笑,算了,這些都無所謂,這輩子俯仰無愧就是了。
那年秦檜有些失勢,書生也得到平反,在回鄉的路上病逝了。
書生叫做洪皓,他有三個兒子,後來全都做到了丞相銜,三子洪邁,寫了《容齋隨筆》。
人稱:一門四學士,父子三相國。
那些年的越過山丘,無人等候,都在書生的俯仰無愧裏,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