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陽光

人在大自然中,心胸會變得開闊。在高山之巔、大海之上、沙漠之中,人會感到自己特別渺小,內心的壓力和失意也會淡化許多。
正文

輸液有底線嗎?這53種情況打死都不要輸液!

(2017-12-11 22:55:57) 下一個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醫學常識,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普通人也應該要嚴格遵守。

 

  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然而在國內,輸液室成為醫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輸液不好,

 

  但在生病難受之時,沒能守住輸液的底線,

 

  這對我們的健康將帶來傷害,

 

  因此在輸液上,我們真要矜持,矜持,再矜持了!

 

  

 

  1.因為堅持“零輸液”,這個醫生紅了

 

  在武漢,有一位將“不給門診患者開輸液處方”當作紅線堅守了22年的醫生,他就是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陶曉南教授。

 

  

 

  記者采訪時,把陶教授近三年來幾千張門診處方調取出來,結果發現,他三年來進僅僅開出一張門診輸液單,而且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一位患支氣管炎,同時肺部合並輕微感染的患者提出要開4天門診輸液,他建議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由於前一天患者已經在其它醫生處進行過輸液。考慮到患者已經開始輸液治療,在不違反治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陶教授開出了幾年來唯一一張門診輸液處方。

 

  從1995年開始坐專家門診以來,勸退輸液患者對於陶教授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嚴格遵守用藥原則:能口服治療的絕不輸液,同時盡量讓患者用很少的錢就將病治好。

 

  陶曉南教授認為,醫生應該具備過硬的臨床經驗,對患者應有責任之心,不能讓患者身心脆弱時還得承受無謂的“藥物轟炸”。

 

  此外,陶教授還直言不諱地指出,一方麵,很多患者誤以為打針比吃藥治療效果好,卻不了解濫用輸液的風險,常常主動要求輸液;另一方麵,出於利益驅動,部分醫院和醫生選擇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動熱衷開輸液處方。

 

  在中國成為全球“輸液大國”的大環境下,像陶教授這樣的醫生,無異於一股清流。

 

  2.你知道嗎,輸液等於一次小手術

 

  在我國,不少人認為,輸液能讓病好得更快,還可以補充營養,多輸沒有壞處。但是輸液雖然是一個醫學的巨大進步,但卻是各種給藥方式中危害最大的,習以為常的輸液在醫學上屬於侵入性操作範疇,等於一次小手術。

 

  據了解,輸液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因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液8瓶,每10個門診患者中就有3人被輸液。

 

  據《人民日報》報道。輸液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因素,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20萬人。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輸液大國

 

  

 

  最關鍵的一點是門診輸液中抗生素的濫用,在我國的門診輸液處方中,80%以上涉及到抗生素。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製定了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其中就包括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等原則。

 

  3.下麵53種情況你一定要記住:別輸液!!!

 

  

 

  

 

  

 

  

 

  4.謹記靜脈輸液的底線

 

  碰到這3種不得已的情況再選擇輸液吧

 

  第一類:病情較嚴重,發展迅速,為了在短時間內讓藥物在體內發揮作用,後續治療才能開始,比如高燒體溫超過39℃甚至40℃,因腹瀉、嘔吐、出血等嚴重脫水或休克等情況。

 

  第二類:藥物吸收效果差,隻能用靜脈輸液才能達到有效濃度的情況下。

 

  第三類:患者吸收功能障礙或者昏迷,有意識障礙無法口服,或有吞咽功能障礙等情況。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病、有些藥物、有些病人的具體情況,隻能用靜脈注射,例如治療腫瘤的化療藥物或刺激性大會腐蝕肌肉的一些藥物,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謹遵醫囑。

 

  

 

  輸液確實會帶來比口服藥物更大的健康風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不便,我們應該隻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使用輸液。

 

  最後,讓我們用知乎上一名醫生的建議,來作為我們文章的結尾:

 

  關於安全輸液的建議

 

  1. 聽從醫生的建議。

 

  2. 與醫生討論輸液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有無可替代的口服藥物。

 

  3. 不主動要求輸液,也不要一味拒絕。

 

  4. 隻在正規醫療機構或有醫護人員監護的條件下輸液,以便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5. “掛著輸液奮戰在工作崗位上”這種事聽上去很感人,但並不安全。

 

  6. 不要自己調整輸液的速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