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陽光

人在大自然中,心胸會變得開闊。在高山之巔、大海之上、沙漠之中,人會感到自己特別渺小,內心的壓力和失意也會淡化許多。
正文

七個飲食習慣會致癌

(2017-12-11 22:52:33) 下一個

膳食模式、食物和飲食習慣等與癌症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相關。大多數癌症(80%至90%)是有體外環境因素造成,這其中30%至40%的癌症,尤其是消化道腫瘤,與飲食有直接聯係。

 

  上海澎湃新聞報道,研究已經發現許多食物中的物質與癌症發展有關,包括食品添加物、烹調方式、食物的保存方法、環境汙染物質與藥物殘留經過食物進入體內。那麽,究竟哪些飲食習慣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呢?

 

  一、高熱量飲食

 

  熱量攝入過多,易導致超重,而超重人群患結直腸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據報道,當熱量攝入從2700kcal/d增至3900kcal/d時,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可上升兩倍多。若同時攝入較多脂肪和動物蛋白,則發生率更高。這與腸道中膽汁酸在體內經酶轉化為致癌物——甲基膽蒽有關。

 

  二、膳食結構

 

  飲食結構中,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不合理,也可能會導致某些腫瘤發病率上升。如碳水化合物和食鹽攝入過量可腐蝕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易導致胃癌,高脂肪膳食會促發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胰腺癌。超10%的結直腸癌與低纖維飲食有關,研究發現,當食用膳食纖維量為28%(非常高水平)和15%(高水平)時,大腸癌的發生率很低,當攝入膳食纖維量為5%(低水平)時,則發生率很高。

 

  三、進食習慣

 

  進食時速度過快、進食溫度過高導致試管反複損傷,易導致食管癌的發生。長期食用過熱食物或飲料後,可能會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而這些反複對食道的刺激、損傷,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應,從而增加了食道癌變的風險。

 

  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這些不良進食習慣也會造成食管黏膜的理化刺激、機械性胃黏損傷、胃液分泌紊亂等,從而會增加上消化係統腫瘤的發病率。

 

  四、烹調方式

 

  煎炸、熏烤等烹調方式會促使多環芳烴、N-亞硝基化合物及雜環胺類化合物等多種致癌物質生成。食品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化合物,其中含有苯並芘等強致癌物質,它可滲透至整個食品。熏烤過程中,蛋白質在高溫下,尤其在烤焦時會分解產生致癌的成分。

 

  五、貯存不當

 

  蔬菜、鮮肉醃製保存或長時間存放均會產生亞硝酸鹽,肉類及魚類在醃製過程中,蛋白質會形成胺類、酰胺類化合物,再與亞硝基化合物發生反應,最終生成具有致突變與致癌的N-亞硝基類化合物,會導致消化係統癌症。

 

  花生、玉米等在貯存過程中易被黃曲黴毒素汙染,可導致肝癌的發生。

 

  六、吸煙

 

  吸煙是引起癌症發生的最危險分子,最新研究表明,19%的癌症病例、約29%的死亡病例與都與吸煙有關。從吸煙者吐出的煙霧中含有3500種化合物,其中5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確定為致癌物。

 

  七、飲酒

 

  很多研究和跟蹤調查發現,酒精不隻是和肝癌有密切聯係,還會增加上消化道/呼吸道癌症、肺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腫瘤以及泌尿係統腫瘤等癌症的發生風險,酒精本身不是一種直接致癌物質,然而它的代謝產物乙醛和活性氧簇(ROS)可以促進癌症的發展,並且其促癌機製因癌症種類不同而不同。

 

  飲食防癌建議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指出,大約1/3的常見癌症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控製體重和加強運動來預防,並且持續更新項目總結了飲食、體重和運動與癌症預防的最新證據,並給出了一些總結和建議:

 

  1. 保持健康體重:在健康體重範圍內盡可能瘦(18.5≤BMI≤23.9)。

 

  2. 多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鍾,少久坐。

 

  3. 少吃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飲料,尤其少吃高脂、高糖、低纖維的加工食品。

 

  4. 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

 

  5. 限製紅肉攝入,避免吃加工肉類:每周吃紅肉不超過一斤,加工肉類越少吃越好。

 

  6. 為了預防癌症,不要飲酒。

 

  7. 少吃鹽,避免吃發黴的穀物:每天吃鹽不超過6g,少吃用鹽加工的食品。

 

  8. 為了預防癌症,不要吃各類補充劑:預防癌症要吃健康的飲食,而不是補充劑。

 

  9. 如果可以,盡量母乳喂養,哺乳至少6個月。

 

  10. 癌症幸存者要遵從上述癌症預防建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