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1 (118)
2022 (197)
2023 (88)
中國家庭傳統看重家族傳承,希望子孫滿堂,。講究光宗耀祖,期望家庭成員為家族的繁榮昌盛而努力。為此“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為此父母望子成龍,因為“成龍”子女可因“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而提攜親人。但人性自我,提攜親人表象隱藏著交易,講出的冠冕堂皇,遮住的醜陋不堪。你吹我捧地造就表裏不一的兩麵人。
美國家庭傳統認為孩子是上帝的禮物。父母養育孩子成年是責任。家人之間沒有上下尊卑。著重個人,尊重隱私。自立的孩子和父母就是皆是獨立成人。合不來,一拍兩散。合得來,珍惜一起的時光。我有認識的同事和朋友,成年後鮮少和家人來往,因為相處無樂趣。
在美國生活近三十年,許多少兒活動的教練基本都是家長自願參與組織。家長一麵陪孩子,一麵訓練整個球隊。全身心的付出隻為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名曰:“Spend quality time together. Help kids find their passion.”
我個人覺得中美家庭最大的不同在對家庭成員的期望。中國家庭重結果。為了孩子成才,惡言體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父母期望孩子回報他們。中國《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美國家庭重過程,注重親自體驗。美國隻有29個州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年子女需替沒有能力付帳單的父母買單。
我是平凡人,喜歡看重個人的美式家庭觀。
這個話題可以說時每一個半路出國的中國人都會麵對的。 其實看法也是一直在改變的, 一開始我也隻是一廂情願的認為相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中國人似乎更有家庭觀念更有親情, 可是慢慢的我更加認可這種“看似無情更有情”的西方文化。 有許多人也許會把這歸結為國情以及傳統文化等等因素差異導致的,但我認為這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們怎麽看待生兒育女的意義。如果認為養孩子是為了防老或是光宗耀祖, 那麽生養孩子就好比投資, 投入了就想有回報,一旦不如意就會引發衝突, 如果把養孩子當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為父母無怨無悔將孩子養大成人, 盡心盡力把他們教育成對人類社會有用的個體, 當然有的孩子會很成功, 有的孩子會很平庸, 其實成功的未必就一定比平庸的快樂,這邊的大多數孩子都很自信,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我覺得隻要孩子品行上沒有問題, 沒有不良嗜好, 父母都應該尊重並平等對待孩子, 讓孩子從小到大真正體會到父母的家永遠都是他們最後的避風港, 是他們遇到困難或者覺得傷心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回來休憩養傷的地方, 而不會覺得“無顏麵對江東父老”, 中國的家長累其實孩子也很委屈很有壓力。我也經常思考怎樣做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中國傳統的上尊下卑是一大糟粕。尊老愛幼本來是一項美德,隻是近年來隻注重尊老,而忽視了愛幼。不論年齡和輩分,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對孩子,以及嶽父母,是一個態度:平等護尊。我不會對孩子們提高嗓門,也不會容忍嶽父母提高嗓門。
但許多事情隻是相對而言。以前在中國老是聽說西方人不孝順,不贍養父母。但在美國生活十幾年後,發現贍養父母的並不少見。隻不過由於經濟相對發達,年輕一輩不需要啃老,年長一輩不需要完全依賴後輩而已。
如果要站隊,我選美國的家庭觀。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上的關係,才是健康的關係。而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爹親娘親不及XX黨親。
時代變遷, 很多習以為常的都會受到挑戰.
祝新春快樂!
東方家庭老人負責照顧未成年小孩,讓父母沒有後顧之憂。美國是通過社會提供幼兒園來實現的,也就是社會化。但社會化的主觀意願是不願意負責任,包括老人對第三代的責任,和父母對自己父母的潛在養老責任,客觀效果就是社會化管理不存在親情關係,對具體的孩子的照顧就不可能是最好的。而且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東西越大越容易break down,這是很多過去集中模式的東西逐漸離散化的原因,比如計算機和網絡服務,以至於如今的比特幣。
也就是分散化管理在某些方麵具有優勢,比如孩子的教養。
美國人在孩子18歲以後就沒有負責的義務和權利,可以踢出家門,看看如今美國大學本科生的學生貸款成為最大的債務就能理解這種模式的弊端,父母不認為有義務給孩子準備教育經費。
孩子從成人一開始就需要自己打拚,確實提高了父母的生活自由度,也提高了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但這裏我們談論的是家庭,而不是個人,一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第一就是家庭,而不是政府,因為家庭存在親情和血緣這些概念,政府沒有。
美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在世界上是最差的,甚至不能指望家庭,客觀結果就是孤獨感,美國占有了全世界72%對係列殺手案子,而係列殺手之所以特殊,是犯罪動機是報複社會,沒有明確的目標,因此危害最大。
美國老人最後是進入養老院,私人的,很高的費用,接受沒有親情的服務,客觀上你不過就是社會機器的部件,這與家庭方式養老是有根本不同的。
美國的這種家庭責任社會化的模式,最大的犧牲品就是家庭,因為已經社會化了,而不是根據家庭特點針對你的需求。
這裏談論的是家庭成員的責任問題,因為責任構成家庭觀,不是關於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