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歲月,我收到很多禮物。有的博一輕笑,有的束之高閣。唯成為母親,是最好的禮物。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如涓涓細流入心田。改變著我,滋潤著我,充實著我,喜悅著我。
如果人生如戲,那在孩子出生之前,感覺自己就在舞台的中心。有了孩子,則轉到了聚光燈的陰影下。孩子成長的一舉一動都令人高興。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他們。可他們卻更喜歡別的。才開始真正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改變著我的視角。
秋兒一歲還不怎麽會說話。伸手要我抱。我對他說:“叫媽媽,叫了就抱”。結果,他扭頭就走。 你開了條件,對方不一定接受呀!理解並不等於同意。
秋兒兩歲去幼兒園。剛去時,不太會說話,英文更是不明白,吃的也不習慣,很是受苦。 一接回家,他就飛快地跑去冰箱找吃的。頭幾個月,不喜歡去幼兒園。要哄很久才肯出門。到了幼兒園,他什麽都不說,就緊緊地抱著我脖子不放手。最後隻好硬是把他交給老師。他失聲大哭。每每想起,都心酸不已。好在那個階段不長。慢慢地喜歡上學。也開始說成句的話。說學校的食物好吃。看我抬東西,叫我停下。再把爸爸叫上,說是男孩該做的。快到聖誕節時,我們一起裝上彩燈。他退後一步看著燈說:“This Christmas light is so beautiful!” 沒有過不去的坎,邁過它,風景更美麗!
老大三歲時,先生去亞特蘭大做事。我和秋兒在聖路易絲。和學校講了我的情況。係裏同意我自學,隻需參加考試,考過了就算學分。我每天一早先送兒子上幼兒園,再去上班,下午接了兒子一起回家。我們母子共用一張桌子。我做作業,他用蠟筆塗塗畫畫。那時他是恐龍迷,喜歡各種各樣的恐龍。讓我畫,他上色,再剪下,最後我們一起貼牆上。到學期考試時,我帶著兒子坐地鐵去學校。考試時,兒子就在旁邊,坐在小推車上抱著他的玩具等我。考試至少90分鍾,兒子一直都很安靜地等著,不吵不鬧,令老師同學感慨不已。
秋兒四歲時,搬進新家,喜歡和我在小區散步。更喜在雨中打著傘聽鞋子踏水的聲音。秋兒上學前班後,一年四季,活動多多。東兒出生八天就跟著我們,出現在哥哥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我們忙翻天了,和秋兒商量,一個季度隻能參加一個課外活動。中文學校是最早停的。童子軍和國際象棋到小學畢業,足球和籃球到初中畢業,棒球和小提琴到高中畢業。老二和哥哥感情很好,什麽東西都要先給他哥哥。哥哥對他也很好,帶著他玩,我們出去時,經常把弟弟馱在肩上。因為秋兒的活動多,東兒的活動就少一些,現在隻有棒球,下棋,小號,和鋼琴還堅持著。我們是司機,把聖村的各種場地跑了個來來回回。也和許多家長成了朋友,一起分享著我們的人生。跟著他們,也學了點皮毛,長了點見識。
一轉眼,秋兒離家上大學了,同他一起走的,還有他忙碌的活動。剛開始也沒有多想,我眼看東兒花在手機上時間越來越多,除了不斷的提醒,沒做任何有效的措施。寒假時和秋兒聊天。說弟弟上初中了,自從有了手機,玩手機的時候太多了,有沒有什麽建議呀? 秋兒說,多安排弟弟喜歡的活動。後來我給Java code geek撰稿。東兒成了我的第一個讀者。這一讀,才發現差異之大。英文冠詞的用法,對一些單詞的不同理解,用詞的不同選擇。有時我們爭得麵紅耳赤。幾番爭論之後,我意識到我的不對,也能接受他的建議,和平地處理不同的意見。我們的關係又更近一步。我們每周都有一兩晚,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一起讀我的文章。再加上我寫的時候,他也主動做他的事。自然手機就玩得少了。
如今秋兒也拿到工作的offer。從小小嬰兒長大成人,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有我的影子。陪伴著他們成長,帶給我的除了無盡的喜悅,還拓寬我的視野,開闊我的胸懷。有了孩子,才真正明白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名言:"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 (活著靠所得,生命在給與。)
首聲嬰啼升作媽, 回首二十二過啦。
吃喝拉撒摔爬打, 喜盈哀樂全牽掛。
無勞保亦缺休假, 累死忙活為的啥?
孩自立開懷喜悅, 人生豐富頂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