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孝道,困在貧窮的剪刀下

(2025-07-18 07:26:13) 下一個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流傳已久,意思是一個人久病臥床,即使子女再孝順,也難免漸生怨懟。前些日子,聽一個人說起:“久貧床前無孝子。”這句改得乍聽像調侃,細想卻一語中的,甚至比原句更尖銳,也更殘酷。

這人解釋了為何這樣說。她七十來歲的父親病重時,作為女兒沒有伺候過他,也就是說,沒給父親端屎端尿、床前伺候。但她讓父親住進了當地最好的醫院,請了最好的醫生,吃最好的藥,雇了全天候護工。她說,就算父親在醫院裏住到一百歲,她都能負擔得起,因為她有錢。

這種“用金錢分擔體力與專業照護”的方式,也許少了些親情中的溫度,卻也不失為一種現實中的孝道實踐。畢竟,當貧窮剝奪了子女的選擇權,連“用錢解決問題”的孝順方式,也成了一種特權。在現實生活中,金錢未必等於孝順,但往往是孝心得以兌現的前提。貧窮時,連“怎樣去孝”的自由,都可能是一種奢望。

當然,有人會覺得,“久貧床前無孝子”太刻薄了,甚至是對“孝道”的否定。請翻開曆史,我們會發現,它並非新說,卻是無數老人生存處境的真實寫照。比如陶淵明,一個被後人尊為“田園詩人”“隱士高士”的人,他的一生恰恰驗證了這句話。

陶淵明大約六十一歲去世(古籍記為虛歲六十三),死時家徒四壁,甚至被認為可能是餓死的。他一生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寧肯歸隱田園,也不願趨炎附勢,這種人格魅力後世讚不絕口。不過細看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理想。他有幾個兒子,無一成器。陶淵明辭官歸隱後,用光了積蓄,家庭就一直處於貧困狀態。晚年喪失了勞動力,更是貧病交加,幾個兒子並未有力扶持,最終讓他孤苦而終。

《南史》記載,其子甚至“不識六畜”(連基本家畜都分不清),由此可見,貧困不僅消耗了一代人的體力和尊嚴,也在某種程度上斷裂了家庭內部的傳承與支撐。

在那個重視“孝道”的時代,一個父親如此貧病無依,隻能說明兩個事實:一是子女沒有能力,二是親情已經淡薄。前者也許可以原諒,但後者則反映出一個令人寒心的現實:在長期的、看不到希望的貧窮麵前,即便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其韌性也麵臨著最嚴峻的考驗。

“久貧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刺痛人心,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貧窮本身,能瓦解一個家庭內部的溫情結構。當代研究同樣佐證這一點: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顯示,農村貧困老人中,43.6%的受訪者表示子女僅提供最低限度照料;而在經濟寬裕的家庭中,這一比例不足10%。

當然,我們不是要以偏概全,否認窮人中的孝子。我隻是想指出,長期的貧窮是一種係統性的消耗,不僅僅是物質的匱乏,主要是精神的耗竭與情感的破碎。在這種環境下,即使有孝心,也會感覺力不從心;即使不忍,也會心生怨懟。

尤其在現代社會,“相對貧困”(雖然溫飽無虞,相比社會平均水平仍處於資源匱乏狀態)的壓迫更隱蔽:當父母因缺乏養老保障或健康不佳,需要子女投入大量資源時,對於那些在職場競爭與房貸壓力下本已不堪重負的子女而言,贍養就成了一道極其沉重的現實難題。此時,孝心很容易在內心深處被折算成冰冷的成本核算。

更何況,如今社會節奏飛快,代際關係日益緊張,很多家庭本身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貧窮”不僅意味著經濟困窘,還代表著落伍、失能、被拖累,子女對父母的不滿就更容易滋生。貧窮成為了一種“恥感的傳導”,成為親情之間的裂痕。

 

 

我們常說“孝”,但從未認真追問:作為子女真正的孝順,需要怎樣的支撐?是情感嗎?是責任嗎?還是經濟獨立之後的回饋能力?如果一個人在貧窮中掙紮了幾十年,沒能為孩子創造起碼的生存條件,孩子長大之後,是否還能毫無怨言地回饋這段艱難的養育?現實的複雜,遠非一句“百善孝為先”可以蓋過。

陶淵明的悲劇,並不隻是他個人的。他的高潔人格未能改變晚年的貧困,他的詩句流傳千古,卻在現實中孤苦無依。這種反差,不僅揭示了理想人格在物質困境中的無力,也讓人反思:如果一個人的信仰最終無法庇護家人和自身的體麵老去,那種孤絕的高傲,是否也隱含著另一種代價?

反觀今日,當個體家庭難以獨自承擔養老重負時,有些國家的製度探索似乎指明了一條出路。比如北歐國家通過“普惠式養老”政策將贍養壓力社會化;日本推行“介護保險”緩解子女照護負擔,這些措施說明,孝道的存續不能僅依賴道德教化,更需要製度性托底。這是現代社會在尊重個體、保護家庭關係中,所能提供的現實解法。

所以,“久貧床前無孝子”這句話,雖不中聽,可不虛偽。它不是用來嘲笑窮人的,而是提醒我們:親情之樹,需要現實土壤;孝道之路,需要物質鋪墊。

與其爭辯這句話道不道德,不如問一句:我們是否有勇氣麵對人性中那些在貧窮麵前顯露出來的無力與自私。陶淵明已經走了,但他的身影,還在提醒我們:別讓浪漫的詩句遮住現實的真相。

當我們批評“無孝子”時,是否更該審視那些因教育資源不均、社保缺失、就業不穩定而世代被困在貧困中的家庭,究竟被剝奪了多少盡孝的可能?

 

 

 

圖片由AI製作,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0)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理解和鼓勵。這個話題確實挺棘手,但大家能從不同角度討論,本身就是種珍貴。咱們能一起思考,就是最大的收獲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鼓勵!的確,不管在哪個國家,“孝”往往不隻是情感問題,也常常與現實資源、製度背景、甚至代際觀念交織在一起。

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為了比較誰的製度更好,隻是想提醒我們:無論貧或富,孝道的實踐都離不開責任、情感和價值的選擇。而現實中最令人歎息的,不是“沒辦法孝”,恰恰是“本就不想孝”,這才真正值得我們反思。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深刻!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但如今許多貧困家庭都會出現尷尬局麵,想孝順老人,可連綿不斷的天價醫療費迫使小輩,不得不放棄,類似例子在國內並不鮮見。我聽這裏的老土地說,美國的養老院,一旦住進去後,在花完老人所有積蓄後,是不能把你趕走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我理解你和文的意思, 不過為了促進討論,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評論這位女士和這件事而已, 這個題目本來就很難寫, 你的角度更是難上加難了。 現在沒有很多的議論, 說明你處理得已經非常好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大家的留言和討論。我知道,這個話題本身就不容易寫,也更難講清楚。“久貧床前無孝子”這句話確實刺耳,但我提到它,並不是想否定感情的價值,也不是為誰辯護,而是想指出一個現實中常常被忽略的問題:那些“有心無力”的困局,其實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我們有時太容易從道德角度去評判孝不孝,卻少有人問,一個人要有怎樣的資源和支撐,才能真正把孝心落實到行動裏。

現實確實很複雜,孝心也很寶貴。正因為複雜,我們才更需要開放地討論、多角度地理解。我很珍惜和大家的每一次互動,也真誠歡迎不同聲音,一起交流、一起思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再說,花錢是沒止境的。 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沒有最好, 隻有更好。 “她”那麽有錢, 可以送到一線城市, 可以送到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如果用花錢來和人比孝心, 感覺沒意思。
------------------------------------------------------------------
京妞可能還是從“花了多少錢”這個角度去理解的,其實不是拚誰更有錢,而是誰更懂得用資源去解決問題。對一些人來說,能花錢解決的都不叫事兒,反而是節省時間、避免折騰的一種方式。文中的這位女士看重的是效率和資源,她不是在炫耀。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這種“用金錢分擔體力與專業照護”的方式,也許少了些親情中的溫度,卻也不失為一種現實中的孝道實踐
--康康這篇裏麵的很多點說得非常實在深刻!中國應該向北歐和日本學習,而不是讓子女承擔起所有的義務,壓力社會化是必要的。謝謝好文分享,周末快樂!
-----------------------------------------------------------------------
謝謝鼓勵!暖冬說的“壓力社會化” 我認為是個很好的概括,這是社會走向更加文明的標誌之一。周末快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補充說明的同事父親也不是一到了中心就絕食而去世。 他就是心情不好, 不思飲食,也沒心思治療。 總之對人生失去了興趣。 一年多後離世的。
就是一些討論吧。 無意貼標簽,不要想多。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注意健康, 老了不要成為孩子和社會的負擔。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再說,花錢是沒止境的。 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沒有最好, 隻有更好。 “她”那麽有錢, 可以送到一線城市, 可以送到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如果用花錢來和人比孝心, 感覺沒意思。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我是覺得就算能讓“父親住進了當地最好的醫院,請了最好的醫生,吃最好的藥,雇了全天候護工。”, 也沒有親人的陪伴更能溫暖父親, 有錢 “就算父親在醫院裏住到一百歲,她都能負擔得起,因為她有錢”, 固然好, 但是她如果也能經常陪伴左右才是圓滿呢。 經濟差點的後代, 可能不能讓父親“住進當地最好的醫院,請最好的醫生,吃最好的藥,雇了全天候護工”, 但能盡自己的力量照顧, 力所能及做到最好, 那孝順一點也不比有錢的差。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在美國請人到家裏當住家保姆是少見的情況。 中國人也很少請人來家裏照顧老人啊, 有的請個小時工。 半身不遂的人請個小時工是不夠的。 同事的太太肯定做不到像他一樣愛父親。 他們結婚後也一直是和父親住, 有了第一個孩子後也是。 但是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就顧不上了。 這不是錢的問題。 送到中心也是很貴的。
==“既然不是完全沒條件,你那位同事為什麽不請人來家裏照顧老父親?說到底,還是舍不得花錢,或者更直接地說,根本沒把父母當真正需要自己負責到底的親人來看。”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這種“用金錢分擔體力與專業照護”的方式,也許少了些親情中的溫度,卻也不失為一種現實中的孝道實踐
--康康這篇裏麵的很多點說得非常實在深刻!中國應該向北歐和日本學習,而不是讓子女承擔起所有的義務,壓力社會化是必要的。謝謝好文分享,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我這篇文章,並不是想用“久貧床前無孝子”給誰貼標簽,也不是否定孝道。相反,我想表達的是一種現實的無奈:在能力不足、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哪怕心裏想盡孝,也常常力不從心。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孝子”,有些人是因為有條件;而有些人看起來“不孝”,卻是因為生活壓得他們抬不起頭。真正的問題是,光有“孝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能力”去兌現。

我希望引發的是理解,而不是評判。因為麵對現實,很多道理要放到環境中去看,才能看得更真切。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不過我覺得親情是不能用金錢替代的, 除非上代癡呆了分不清。 我有個老美白人同事,他的父親半身不遂了, 他太太說自己照顧不了, 因為他們的兩個小孩那時還很小。 就送到什麽中心去了。 他們住的房子是老爸一輩子買下的。 他姐姐因為這個也不肯照顧父親 - 你要了房子呀。 老父親很可憐, 去了中心後拒絕吃喝,不配合治療, 很快就去世了。 他說起來老是很內疚。
------------------------------------------------------------------------
既然不是完全沒條件,你那位同事為什麽不請人來家裏照顧老父親?說到底,還是舍不得花錢,或者更直接地說,根本沒把父母當真正需要自己負責到底的親人來看。真講親情,就不會把老父親送走,更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在養老中心拒絕治療,最終孤獨離世。

表麵上看,下代是“富”了,可真到了用錢用心的地方,他們還是退了。
這不就是“久貧”的體現嗎?——“貧”,不隻是口袋裏的錢,更是心裏的格局和底線。

所以我覺得:“久貧床前無孝子”講的是力不從心;而你舉的例子是“富而不孝”,是有心無情、有錢無義。

一個是“做不到”,一個是“本就不想做”。
說到底,後者才更讓人寒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久貧床前無孝子。”, 是誰貧? 上代貧還是下代貧, 文中的例子是下代富。 不過我覺得親情是不能用金錢替代的, 除非上代癡呆了分不清。
------------------------------------------------------------------------
文中那位女士的例子,旨在說明金錢能夠減輕因照顧病人所帶來的精神焦慮、身心疲憊以及經濟壓力,而這些正是導致“久病床前無孝子”現象的重要原因。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認為,“啃老”和“久貧”是不能混為一談。
我這篇討論的是“久貧”造成的有心無力,而不是那種明明有條件、卻不願意盡孝的“富而不孝”。

你說“有心比有錢重要”,我也認同,但現實是——真到了需要花錢、出力的時候,願不願意動一動、舍得不舍得拿出來,也往往最能看出一個人內心的底線和格局。

有心當然寶貴,可是光有心,父母生病了沒錢治、想請人照顧請不起,那種心酸、無奈,確實讓人難以責怪。

所以我覺得,不是在為“不孝”找借口,隻是想說:理解人性中“做不到”的一麵,也是在尊重人。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啃老的就更別說了。 自己都結婚成家了, 還要父母的錢。 更扯不上孝了。 有心, 比有錢對父母更重要。 我是這樣想。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久貧床前無孝子。”, 是誰貧? 上代貧還是下代貧, 文中的例子是下代富。 不過我覺得親情是不能用金錢替代的, 除非上代癡呆了分不清。 我有個老美白人同事,他的父親半身不遂了, 他太太說自己照顧不了, 因為他們的兩個小孩那時還很小。 就送到什麽中心去了。 他們住的房子是老爸一輩子買下的。 他姐姐因為這個也不肯照顧父親 - 你要了房子呀。 老父親很可憐, 去了中心後拒絕吃喝,不配合治療, 很快就去世了。 他說起來老是很內疚。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你這段總結挺有意思,確實揭示了現實中“孝”和“淫”這兩種道德判斷的矛盾。說到底,很多所謂的“標準”,其實都是按條件分人,對窮人苛刻、對有能力者寬容。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否認道德的價值,隻是要承認:真正的善惡判斷,必須回到現實條件中去看,不能脫離環境談什麽“完人”。

周末快樂!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久病床前無孝子”, 貧窮是一個因素, 還有精力的消耗。 要上班還要照顧老人, 確實很困難。 如果有經濟基礎, 還可以請人照顧或送養老機構。
-------------------------------------------------------------------------
你說的現實問題確實存在,不過我想補充一點:
“久病床前無孝子”和“久貧床前無孝子”,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困境。
前者更多是情感的疲勞和心理的磨損,是一種心力交瘁;
而後者則是物質匱乏帶來的力不從心,是有心卻無力。
一個耗的是心,一個缺的是力。
都是難題,也都該被理解。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話題啊。 關於孝道,我喜歡的一句話是 “百善孝為先, 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 這句和”萬惡淫為首“是一對, 感覺說出了很多道理和人性。
---------------------------------------------------------------------
是這麽道理,這句古話看著溫厚,其實挺有現實鋒芒的。
論跡,很多時候拚的是能力;
論心,才是那份不變的牽掛與責任。
可惜,生活往往不讓我們隻講“心”。

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還是要有本事的人,才能敬孝呢~~
-------------------------------------------------------------------
是啊,其實說到底,能不能盡孝,和自己有沒有本事、父母需不需要錢,都有關係。
有本事,父母需要錢,咱能幫上;
沒本事,父母不需要錢,也還能安心;
最怕的,是沒本事,父母又指望你,那就真盡不了孝了。

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鼓勵!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養老機構很關鍵,簡單的,普通的,廉價的都比在家沒人照顧的好。
----------------------------------------------------------------------------
說的是,畢竟養老院和敬老院的護理員是受過專業培訓的,但保姆就很難說了。周末快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久病床前無孝子”, 貧窮是一個因素, 還有精力的消耗。 要上班還要照顧老人, 確實很困難。 如果有經濟基礎, 還可以請人照顧或送養老機構。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話題啊。 關於孝道,我喜歡的一句話是 “百善孝為先, 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 這句和”萬惡淫為首“是一對, 感覺說出了很多道理和人性。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要有本事的人,才能敬孝呢~~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這兩張AI畫挺生活的,又和文章很貼近。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養老機構很關鍵,簡單的,普通的,廉價的都比在家沒人照顧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