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抑鬱症又回來了,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恰在這時,傳來了著名美食家安東尼.波登和著名設計師凱特.絲蓓自殺的消息,令我的心情更加晦暗。這兩個人都是我喜愛的人物,特別是波登。作為一個吃貨的我,曾追隨波登的足跡了解了世界上多少美味佳肴和奇特的飲食。這兩個人都可以算得上他們所從事的職業領域裏的翹楚,但抑鬱症使他們拋棄了所擁有的一切,毅然決然地去了。
有人說:抑鬱症是富貴病,是吃飽了撐的,是矯情。
但我在農村勞動的那幾年,看到了許多貧困的鄉裏鄉親死於自殺。也許隻是摔碎了一隻碗,被婆婆罵了一句,或被丈夫打了一巴掌的農婦;也許隻是因被女朋友甩了的小青年;也許隻是為了一個工分和隊長爭執了幾句的老農。他們或上吊,或跳井,或喝農藥。現在想想,他們當時可能也患有憂鬱症。隻是那時,我們僅僅認為他們文化不高,眼界不開闊,心胸狹窄。
那麽反過來說,絲蓓的文化還不夠高嗎?波登的眼界還不夠開闊嗎?所以抑鬱症與財富無關,與文化、地位、身份無關。抑鬱症潛伏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當抑鬱症到來的時候,是“悄悄地進村”,“槍的不打”。你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抑鬱的情緒,你卻對此一無所知,而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因一件偶然的事件,也許隻是極為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兒而觸發,走向極為可怕的後果。
那麽抑鬱症是怎麽找上我的呢?
七年前,我發生了一個不大的車禍,盡管事情發生後,並沒有造成什麽嚴重的後果,並很快就解決了,而且從始至終沒有人責備我。但是我反複地回憶著事發的過程,不斷地責備自己,以至於徹夜無眠,痛哭不止,歇斯底裏。家人送我去看醫生,醫生判定為抑鬱症,給我開了藥。並極力建議我去看精神科醫生,甚或住院治療。但因了主客觀各種原因,我終究沒能去看精神科的醫生。但是我堅持吃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藥。自得病後,我看了一些有關抑鬱症的書籍,開始思考我之所以生病的原因。
這個病看似突發,但一定是有一個很長的醞釀和潛伏的過程的。追究根源,我出生在一個關係複雜的家庭,少年時期經曆了很大的變故,生活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母親將她全部的希望寄於我一身。雖然我並未明顯地感知這種壓力,但這種壓力確是存在的,它是無形的,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的,是沉重的,這也實在是對以後的生病不無影響的。
平時在周圍人的眼中,我是個努力上進,性格開朗,甚至有些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其實在我的內心,是敏感而脆弱的。特殊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我不善於向別人傾訴,而又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事事追求完美,不斷苛求自己。一切事情都憋在心裏,不會宣泄。長此以往,這些情緒就像洪水暴漲,終有一天會決堤。
其實仔細想一想,在發病之前很長時間裏,是有征兆的。雖然近些年,我的生活穩定並無明顯的憂慮。但是長期負麵情緒的積累,隨著年齡的漸老,身體的衰弱,並不會因生活的穩定而減弱。近些年來,我越發地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常隻是一張照片,一句話,就會使我淚流滿麵,朋友都曾驚訝於我的淚點之低。生活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不如意,會使我反複琢磨,無限放大,久久不能釋懷。遇事總是看到消極的方麵,沒有希望和樂趣,時時處於焦慮和恐懼之中,甚至常常想到一死了之。當這些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更年期的到來,身體虛弱,抑鬱症便如決了堤的洪水,洶湧而來,一發不可阻擋。
對於我的抑鬱症,一些知情人覺得不可理解。生活穩定,家庭幸福,性格開朗,怎麽會抑鬱?但追蹤我的生活軌跡,審視我剝去快樂外表的內心,是惶恐不安的,是孤獨和悲傷的。在這樣的狀況下,抑鬱症對於我其實是必然的,也是意料之中的。
二
患有抑鬱症的人,常常表麵上看起來是快樂的,他們熱情洋溢,談笑風生。他們正是在以此掩飾他們孤獨悲涼痛苦的內心。患有抑鬱症的人,常常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以至於到了苛責的地步,當這種要求達不到時,他們便不斷地譴責自己,以至於懲罰自己。在別人眼裏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挫折或傷害,在患有抑鬱症的人的心裏便如天大。他們不斷地在腦海裏回放和複習這種挫折和傷害,不斷地擴大這種負麵的影響,不斷地咀嚼所帶來的痛苦。他們從不會為自己開脫,也無法回避放棄。他們更不願向別人傾訴,因為這是常人所無法認同與理解的。他們日思夜想,無法自拔。那種焦慮、恐懼仿佛滲透到骨子裏,揮之不去。時刻縈繞在腦海,銘刻在心頭。在發病時,我曾試圖用其他的事情來分散和幹擾這種情緒,但是隻要有一分一秒的空隙,那種焦慮和恐慌便湧上心頭,它們無孔不入,分秒不停。使人徹夜無眠,感到了無生趣。這種無法向人言說的痛苦是沒有患過病的人無法理解和感受的。也不是“退一步便海闊天空”就可以釋懷的。
那些像波登和絲蓓自殺的人,想必是和抑鬱症進行過殊死的搏鬥。他們一定是在打盡了最後一顆子彈,折斷了最後一把匕首時,遍體鱗傷躺倒在了陣地的前沿。他們不是懦夫,他們是在敵強我弱的戰役中倒下的戰士。
三
抑鬱症來了,便如洪水猛獸,占據著你的頭腦,侵蝕著你的心靈,你不可回避,沒有退路,隻有迎戰!
很多人對於抑鬱症難於啟齒,羞於承認,諱疾忌醫。這隻會耽誤最佳醫治的時機,給予病魔得以逞強的機會。其實現實中沒有多少人是完全健康,一點兒疾病都沒有的。癌症、糖尿病是病;感冒、肺炎是病;牙疼、近視也是病,抑鬱症也不過是常見疾病的一種。所以得了病就要治療,有必要就要吃藥。
但有不少人認為治療抑鬱症的藥有副作用,拒絕吃藥。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想法。一個人的腿壓斷了,隻有截肢才能保命,你要不要截肢?得了癌症,要不要手術和化療?這些好像都不是問題的問題,但是,為什麽抑鬱症就不能吃藥呢?是藥三分毒。隻要是對症下藥,吃對了藥,治好了病,停了藥,副作用也就消失了。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吃不吃藥,吃什麽藥,要由專業的醫生來判定。我吃藥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副作用,醫生根據我的情況也調整了幾次藥。但在堅持吃了一段藥以後,我痊愈了。
總結我治病的過程,我認為堅持吃藥是很重要的。同時心理的自我調試也很重要。要有一個好的環境,減少壓力。如有明顯的事件引起疾病的發作,一定要避免同類的事件再次發生。心理的疏導也極為重要。尋找你信得過的專業心理醫生的治療,我認為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遺憾的是,我治療的過程中就缺少了這一環。我想這也是我的抑鬱症會再次回來的原因。
抑鬱症不是那麽輕易會打敗的,在你多方的反擊下,它表麵上退卻了,實際上它蟄伏了起來。它在暗中眯縫著雙眼,舔著血唇,伺機再次撲向你。訖今為止,這七年間我的病回來過兩次。好在我有足夠的警惕,當不正當的情緒與表現剛剛冒頭,便給以了迎頭痛擊,所以很快就恢複了正常。我想這時如果要是能有及時適當的心理疏導,可能這種反複是可以避免的。
四
為什麽會得抑鬱症,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因為身體裏缺少一種物質,或大腦中的某種物質不平衡,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性格和環境的影響。內向的性格,或不善於向別人傾訴,或沒有宣泄情緒的渠道。早年坎坷的經曆,長期壓抑的情緒,難以承受的壓力和突發的重大打擊,都是形成和引發抑鬱症的原因。
不時地有大、中學校中優秀的學子因抑鬱症而自殺的消息傳來,令我們扼腕歎息。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們,身體和精神正處於一個大的、根本的變化階段,也是身體和精神最虛弱的階段,這時抑鬱症正好趁虛而入。壓力和打擊常常使孩子們猝不及防,毫無抵抗之力,從而走上絕路。
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很成功的人士因抑鬱症而自殺,恰恰是在中老年時期。著名美食家波登自殺於61歲,著名設計師絲蓓死於55歲,美國著名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死於63歲,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死於62歲。一個人的抑鬱傾向並不會因為財富的積累和事業的成功而得到釋放和緩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的精神壓力和負麵情緒的積累達到了幾乎難以負荷的程度,這時隨著更年期的到來(這不僅僅是指女人),身體和精神都在從中年到老年的過渡,這又是人生的一大轉變,這也是身體和精神最虛弱的階段,這時抑鬱症又會趁虛而入,將人一下子擊倒。
所以青春期和更年期是我們特別值得警惕的兩個階段,再有就是婦女產後。這些時段都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麵臨巨大轉變的時期,也是最脆弱的時候。如若先前便已積累了過多的負麵情緒,這時抑鬱症便會趁機而來,一下子將你擊垮。所以,在人生的這些重要階段,我們更應警惕和預防抑鬱症的發生,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得了抑鬱症並不可怕,勇敢地麵對,積極地治療,打開心結,就無往而不勝。
再說幾句:
在這次抑鬱症剛剛露頭,我便有所察覺,立即給以了迎頭痛擊。並在此期間,寫下了這篇小文。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受,給需要的人一些參考和幫助。同時也借此使自己的情緒得到了舒緩。現在我的心情好多了。如果你讀到我的這篇小文,能使你對患抑鬱症的人有些許了解和幫助,或使你對抑鬱症有所釋然,我便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