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清歡共夜闌

三弄清歌酬故舊,一壺濁酒慰風塵
個人資料
正文

【清歡偶記: '深知身在情長在' - 李商隱印象】

(2017-06-07 19:11:56) 下一個
【清歡偶記:"深知身在情長在" —李商隱印象】
By: John Q ~ 無負清歡
 
說起李商隱,一直很好奇:在人們的心目中,哪一首詩才算是他最膾炙人口的名篇? 是一見鍾情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還是一往情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是溫情脈脈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亦或是感慨萬千的“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在那個詩意的時代,他是晚唐最璀璨的明星。一任李白鬥酒詩百篇,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王維陽關三唱,他用辭藻華麗,情致婉約,意象迷離,寄意遙深的詩篇,寫下了自己獨特的一章。在《唐詩三百首》這一廣為流傳的選本中,他的詩作入選的數量,也恰恰比肩於這盛唐的三大詩人,成為氣象萬千的盛唐後一道亮麗的風景。
 
如果說李白好道,杜甫近儒,王維向佛,而李商隱,則更像是濁世裏的翩翩佳公子。他沒有李白的飛揚激越,杜甫的沉鬱頓挫,也不似王維的閑雅淡遠。想象中,他青衫一襲,蕭然玉立,緩步低吟。紅樓隔雨,“悵臥新春白袷衣”;賈生垂淚,“欲回天地入扁舟”。感慨“神女生涯原是夢”,難解“碧海青天夜夜心”。
 
他年少篤學,才名聞達於名士權臣。師從令狐楚,得其親傳駢文; 見遇於王茂元,得配其女。才學於他,禍福相依。這兩位最欣賞他的權臣,偏偏又屬於政見對立的兩黨,與兩者的關係,恰恰成為了他仕途的障礙。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便句便工”,仕途的坎坷,宦遊的漂泊,有感於心,見諸於詩,反而成就了他眾多動人的篇章。
 
李商隱的詩歌初學李賀,得其奇譎瑰麗;後深受杜甫影響,得其嚴整工麗,被王安石譽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惟義山一人而已” 。 他的詩歌成就相當全麵,各種體裁都有廣為傳誦的名作,而七言絕句和律詩尤為出色。題材而言,也涵蓋頗廣,詠史詠物,感遇抒懷,清詞麗句,滿目琳琅。
 
他少年時文名早著,卻是寫古文 【注:散文】。在令狐楚的精心指點下,他成為了駢體文的不世高手。駢體文辭藻華麗,平仄協調,講究對偶,多用典故,是當時朝廷典章常用的文體。駢體文形式典雅華麗,表現上委婉含蓄,後世雖諷其華而不實,但文辭工麗典雅,聲韻整齊和諧,也的確是駢體文的特色。【注: 了解駢文的風格,可看“滕王閣序“】
 
李商隱入仕後,多次在秘書省任職,或許和他在這方麵的特長有關。他感念令狐楚的師恩,在【謝書】中直言“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也不乏自負之情。後世對他駢體文方麵的成就評價很高,認為足以代表唐代。所以,他雖然是一位大詩人,在文學上的成就,卻不止於詩歌。
 
他在駢體文上所下的功夫和所取得的成就,應該直接影響和形成了他詩歌上的風格與成就。後人評價他的詩風,往往提及辭藻華麗,情思宛轉;聲調諧美,意象朦朧;妙於傳情,長於用典。這些,都和駢文有相通之處。他的詩,雖偶有因用典而偏於晦澀的情況,但音詞之美,蕩氣回腸,情致之深,動人心魄,使得他的詩句廣為流傳,怕是遠遠超出了他的文名。 
 
總覺得唐詩的成就,實在是得益於那個非凡的時代。國土的開拓,文化的融合,經濟的繁榮,理論的發展,都使得才華橫溢的詩人們可以恣意的用詩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極大豐富了其形式和內容,將其推向了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
 
李商隱享年不到五十,經曆了那個時代讀書人的讀書,中舉,入仕,辭官的典型生涯。他沒有王維的顯達,也不及李杜的滄桑。科舉雖不順暢,也不算蹉跎;仕途雖有起伏,也未遭風險。他與原配感情甚篤 (“何當共剪西窗燭” 。。。) ,或許也與別人有一些感情糾葛。他富於才華,但不見飛揚跋扈;情感細膩,絕非落落寡歡。感覺裏,他有些孤高,也饒有溫情;不乏抱負,卻不眷戀名利。對於境遇的不公,抱怨又不激憤;沉靜而不沉悶,重情又不傷情。
 
唐詩裏,總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邊塞詩。雖然頗有邊塞詩人,但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杜甫“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即便是王維,也“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大概都有行俠從軍夢。李商隱也有這樣意氣風發的詩作,特別是詠史感懷的題材。一如【少將】裏“一朝攜劍起,上馬即如飛”;【讀任彥升碑】中“任昉當年有美名,可憐才調最縱橫”;【題漢祖廟】“乘運應須宅八荒,男兒安在戀池隍”,凜凜有生氣。 
 
對自己的才華,他相當自負。【安平公詩(故贈尚書韓氏)】“丈人博陵王名家,憐我總角稱才華”寫少年文名已顯。【城上】“賈生遊刃極,作賦又論兵”自比賈誼,可為賦論兵。【春遊】“徙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漫成五章】“借問琴書終一世,何如旗蓋仰三分”,也對自己頗有期許。 
 
在他的詩中,宋玉,賈誼,司馬相如,曹植,江淹,這些名傳千古的才士時常可見,“料得也應憐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固慚非賈誼,惟恐後陳琳”,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注:此聯極風流自賞】;“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隻費才”; 固有引為同輩之意,怕也有同病相憐之情。
 
才名既盛,而仕途多舛,難免沉吟。是有“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如 “賈生才調更絕倫” ,卻也未得機遇,”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心中的感歎,借喻於古人,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心灰之際,也會感慨窮途: “不須並礙東西路,哭殺廚頭阮步兵” ,也會思歸:“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甚至以懷玉而獲罪的卞和自況,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複沒階趨” 。雖然不滿於宦海浮沉,他並未放棄希望,依然 以鬆自勉:“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後始青蔥”。
 
他雖是詞章之士,自有政見。【韓碑】評當朝得失, 得韓愈以文為詩的筆意。【隋宮】,【北齊】諷前朝帝王的驕奢淫逸,頗為入骨。【籌筆驛】感慨諸葛亮的一生,直有杜甫【蜀相】的神韻。而【詠史】“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一詩,又足與白居易【放言七首】相抗衡。【注:白居易很喜歡李商隱,曾說要投胎做他的兒子,而李商隱也就把自己的大兒子叫白老,也是趣事】
 
他寫情境,極為在行。【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的清秋況味,“月中霜裏鬥嬋娟” 的高潔。【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以況寒士的困窘。“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的潔身自好,怡然處之。【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相思迢遞隔重城。。。留得枯荷聽雨聲”的眷戀。【晚晴】“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哲思。【北青蘿】“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僧”的寧靜淡遠。“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的期許鼓激勵,讀來宛然在目,引人入勝。 
 
他的詩作,固然題材廣泛,諸體皆有可觀之作,而最體現他的才華,風格與特色的,卻是他的無題詩。他以“無題”為題目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有數十首之多,屬於他詩作的一大類別,而且名句極多,廣為流傳。這類詩表達含蓄,意旨微茫,多用比興,象征,加上他用典的嗜好,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後世詩人們效仿他的風格,開創了“西昆體”。而近代也因此譽他為朦朧詩的鼻祖。
 
後人對他無題詩的解讀與考證,見仁見智,可謂眾說紛紜。但言情也好,詠懷也罷,詩歌不過是詩人內心感受的載體,如果在欣賞瑰麗詩句的同時,有所共鳴,也就不負詩人創作的初衷了。這一點,陶淵明“喜讀書,不求甚解”;莊子“得意忘言”頗為適用。恰如觀賞畫作,未必能精確描述體會畫家所要傳遞的全部信息,但有所得所悟,便是不虛此行了。更何況李商隱的表述曲折,如果一定要做考據派,去找出對應的故事,怕是有緣木求魚,買櫝還珠之嫌了。
 
雖然總有人喜歡發掘他“無題”詩的微言大義,但總覺得把這些詩作情詩來讀,最得其情致深婉,文辭雅麗之美。
 
“昨夜星辰昨夜風” ,寫晚來歡宴,席間相戲, 款通心曲, 暗生情愫。 筆下一轉, 又要宦海漂泊, 昨夜之樂, 今日之悲, 兩相對比, 惆悵莫名。頜聯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寫初見生情,精妙傳神,盡在不言中。“來是空言去絕蹤”,寫別後相思,輾轉反側。夢裏貪歡,書中寄語。尾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山高水遠,相會難期;怨艾之情,溢於言表。“鳳尾香羅薄幾重”中 ,“扇裁月魄羞難掩, 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 兩聯更寫盡偶遇時的情意宛轉,回思裏的心緒纏綿,到尾聯“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更大有詩經“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的情致。“重帷深下莫愁堂”中,“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的感傷,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的強為排遣,直至“相見時難別亦難”裏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兩情不渝,“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期盼。這些無題詩,宛若一篇篇的情史,纏綿悱惻,饒有讓人不能自已之處,難怪千載傳誦。 
 
在他的無題詩裏,最能代表他的風格與才華,也是他最為傳誦的詩篇,莫過於“錦瑟”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想要闡釋,卻總覺得詞窮,便想找一幅印象派的畫來作展示,可西洋的大師們的畫,還是難以精妙的演繹東方的神韻。好在有學貫中西的趙無極大師的抽象畫,似乎既可以看作“莊生曉夢迷蝴蝶”,也可以看作“藍田日暖玉生煙”。便在此借花獻佛,聊為一解。
如果說李白清新俊逸,杜甫沉雄闊大,王維淡雅閑適,各有出塵之處,那麽李商隱,則是“深知身在情長在”,在紅塵裏,用他細膩工麗的詩筆,寫下了那些深情的篇章,在世間代代流傳,讓無數的人,迷失在他構築的蝶夢之中,似醉似醒,如幻如癡。。。
 
千百年後,納蘭性德這樣寫到: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後記:2017年6月,應友人邀,寫一篇有關古人的隨筆。一直很喜愛李商隱,就借此機會寫了下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