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負清歡共夜闌

三弄清歌酬故舊,一壺濁酒慰風塵
個人資料
正文

【黃庭堅印象】

(2017-05-13 14:22:10) 下一個

黃庭堅印象
By: John Q ~ 無負清歡


其人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和書法家。在宋朝這個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能夠同時在多個方麵取得出色的成就,可見其不凡。

他自小聰慧,勤於讀書,過目成誦,被譽為千裏之才。中進士後,先為文彥博所賞識,後被蘇軾知遇,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蘇軾舉薦他 “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同時讚譽了他的文才德行,使他聞名海內。

蘇軾於他,亦師亦友。在這個時代天才的光影下,他一方麵有了榜樣,一方麵也麵對著難以超越的高峰。這樣的處境,對他是挑戰也是激勵。雖然沒有能像牛頓那樣似謙實傲的宣稱“自己的偉大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成就,也足以使他與蘇軾成為一時瑜亮。而兩人的過往交遊,也留下了很多佳話。

黃庭堅不僅為人文藝,做官也有令名。不幸生在黨爭的年代,與蘇軾一樣,仕途坎坷,幾經波折。直到死後,高宗中興,才被追贈龍圖閣直學士,贈太師,諡“文節”,得享哀榮。

他事親純孝,是著名的孝子。為人有氣節,不畏權貴。貶謫之際,不廢講學,自有胸襟。

他受理學影響,兼涉佛道。前者見於他的高風亮節;後者見於他的曠達豪邁。

他的才學交遊,仕宦經曆,思想傳承,既奠定了他創作的基礎,也在他的作品風格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其詩

黃庭堅的詩名最盛,與蘇軾並稱蘇黃。

蘇軾讀其詩,認為“超絕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為造物者遊,非今世所有也。”

他的詩名,很大程度上源於他開創了江西詩派。以杜甫為源,強調煉字,點鐵成金。他認為詩歌創作應以理為主,以博學為根基,無一字無出處。

江西詩派影響很大,陳師道,陳與義,楊萬裏,陸遊,都是其成員。其影響遠至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唐詩於宋代的詩人,是其幸,也是其不幸。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了極好的榜樣。但終不能至,隻好心向往之了。

唐詩中,李白杜甫,一以高勝,一以大勝,也被稱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兩座高峰。蘇軾饒有才情,飄逸出世,頗有李白的風味。黃庭堅篤信理學,性格中也更執著入世,遙拜杜甫為師,固然與他本性相關,不知是否也有另辟蹊徑,與蘇軾爭雄的考量。

不可否認,他的選擇,的確造就了他開創江西詩派的成功,也以此奠定了他的詩壇地位。就此而言,他與蘇軾,堪稱宋代的李杜。

與李白充滿道家色彩不同,杜甫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信徒。他的詩,用同為蘇門四學士的秦觀語:“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衝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 兼具眾家之長。內容上涵蓋了一個時代的曆史,形式上近體,古體無所不包。風格沉鬱頓挫,氣魄開闊雄偉,而又不失溫柔敦厚。格律嚴謹,語言精練。律詩尤為後世楷模。

黃庭堅以杜甫為師,是很好的選擇。而他在選擇杜甫的優點時,側重於格律嚴謹,語言精練,更強調其技術上的長處,未免管中窺豹,買櫝還珠,忽略了杜詩真正價值之所在。

黃庭堅以學習前人為基礎,句精律深為手段,儒家精神為底蘊的詩歌創作理念,形成了他奇倔瘦硬的詩風。

“寄黃幾複”一詩,頗能體現黃詩的特色。詩寫對遠別友人的思念。既稱讚了友人德行與才學,也感慨了友人的境遇。頜聯尤為世人稱道。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詩的賞析,前人論述詳盡,無需冗言,僅強調一下特色。

詩句中用典較多,卻都很貼切,不僅沒有使詩意晦澀,反而增加了語言的表現力。

首句借《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言兩人相隔之遠。

“謝不能” 出自漢書:“嬰謝不能,遂強立之。” 強調了兩人相隔遙遠,即便求鴻雁傳書,鴻雁也辭謝難為,將鴻雁擬人化。

“四立壁”用《史記·司馬相如傳》:“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在此形容友人的清正廉潔。

“三折肱” 用《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事來形容友人足具治國的才幹。

律詩很講究格律,而此詩卻多處出現了拗句,體現了黃庭堅“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的藝術追求,也達到了兀傲奇崛的效果。

頜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全用名詞。上句寫往日相聚交遊之樂,下句寫別後境遇滄桑與思念,感情真摯,意象貼切。不愧是傳頌一時的名聯。

前人曾評曰:“黃詩氣象森嚴,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

古人認為文以載道,詩以言誌。淺言之,如果你要發議論,就去寫文章;如果你要抒情,就去寫詩吧。這點出了文與詩作為文學體裁的適用範疇。

詩既然是用於抒發人內心感受的載體,他的成功,固然取決於詩人是否準確而又藝術性地在詩中寄托和表達了自己的感情,也取決於讀者能否從詩中揣摩體會到作者的感受,並取得美的享受與共鳴。

從這一點上,黃詩氣象森嚴,倒是更像理學家的麵目。可以令人生敬畏之心,未必能產生美的享受,更像是探討深奧哲理,而非抒發美好的感情。

瘦硬,與他強調煉字有關。唐人有郊寒島瘦之言,而孟郊、賈島,便是煉字派的兩大宗師。瘦硬,反映了他喜用僻典,生詞,拗句的風格。從他的時代背景而言,西昆體有浮華之風,瘦硬的風格可以糾正這一風氣,卻並不能把詩的境界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如後人所說,這反而讓江西詩派走入了另一種形式主義的範疇。

其實,即便孟郊賈島,傳世的詩作,何嚐刻意求工。孟郊的“慈母手中線”,賈島的“十年磨一劍”,都平白如話,而好評如潮,千載傳誦。

詩工,固然形式要工整,而更重要的是詩意工。這一點,趙翼“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一聯說的極透徹。

詩句工整,是技術上的完美,詩意工整,是藝術上的完美。前者的確可以從學問中求;後者還有性格,經曆,思想境界的多重要求,不可強求。

所以,黃庭堅在詩歌的創作上,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自僻蹊徑,為後人指出了學習的途徑,開創了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不失為一派宗師。他經曆,性格上的特點,也對他的風格與境界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寫到這裏,倒想起禪宗的一個故事。

禪宗北宗領袖,漸悟派的創始人神秀上座曾寫偈子來展示他對佛法的領悟:“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眾人莫不歎服。

他的師父五祖弘忍見此偈後,對圍觀的僧眾說,一般的常人,如果按照神秀的做法,是不會墮入俗塵的。

私下裏,弘忍開示神秀:"汝作此偈,未見本性,隻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神秀是禪宗的一代宗師。他的漸悟禪學,盛極一時。其後的興衰,也與江西詩派的命運相近。這一切,都無法否認這些開拓者的偉大。

曾經與詩友華山論劍兄唱和,步韻寫過一首五律,借用了黃山穀的名句。現在看來,詩意也算切題。就抄錄於下,以向宋詩界的宗師致敬。

夜雨十年燈,寒宵憶友朋
酒酣曾論劍,興至也談僧
曠遠能千裏,孤高豈一棱
同為江海客,共此月澄澄

【注:此文是為千山一笑堂的千山夜話活動所寫,經華府才女燕語洲引薦,刊載於華府的中文報刊。因報刊有所刪節,特錄全文於此,供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