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
老地雷 4/1/25
2025年4月1日,整整退休六年了。今天不是愚人節的玩笑,我是真的被這時間悄無聲息地帶進了人生的下半場。
昨天,我的音樂老師繼偉老師分享了一首他寫的新歌,名字就叫《人生下半場》。歌詞中有一句打動了我:“他們說人生進入下半場不應該有困惑,向左看掙不脫中年枷鎖,向右看還有幾十年慢慢揮霍。”那一瞬間,我腦海裏突然彈出一個念頭:啊,我已經在“慢慢揮霍”的過程中揮霍了整整六年了。
六年前,我選擇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當時覺得終於自由了,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用看老板的臉色,不用加班,也不用一早飛奔進辦公室。那種輕鬆的感覺如釋重負,甚至有些飄飄然。但今天回頭一看,這六年真的是眨眼之間就過去了,快得讓人有點後怕。畢竟,人生又還能有幾個“六年”可以這樣慢悠悠地揮霍呢?
前幾天我們這裏已經有了夏天的感覺,陽光明媚,氣溫直線上升。但就在昨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雪飄然而至。雪花大而密,紛紛揚揚,美得不可思議。我站在窗前,看著這片雪白,有些恍惚。這不是應該屬於冬天的景象嗎?剛剛才拍下滿樹櫻花的照片,轉眼卻又回到了銀裝素裹的世界。
天氣如此反複無常,讓我不由想起自己九年前寫過的一首歌——《春天的雪花》(附歌曲視頻)。那首歌其實並不是寫天氣,而是寫人。有些人,就像春天的雪花那樣,忽然而來,輕輕地落入你的生活,還沒來得及說一句完整的話,就又悄然離去,仿佛從未存在過。你想留住點什麽,但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切隨風飄散。
最近的世界,說實話,也有點“雪花”似的混亂。國際國內各種局勢變化迅速,新聞每天都讓人心緒難平。我忍不住打電話跟父親聊了聊,說了一些心裏話。沒想到他聽完後居然感慨說:“你這想法,和魯迅差不多了。”我當時笑出聲,說:“爸,你太抬舉我了。我哪是魯迅,我就是一個小人物罷了,不過是小人物的心裝了點大世界的事。”他在電話那頭笑著誇我有思想,我則調侃自己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我知道自己的斤兩,但也不妨偶爾仰望星空。
人生有幸遇到幾個能聊得來的朋友,是莫大的福氣。有一位認識多年的女網友,我們十多年前因為在網絡空間寫博文相識,雖然隻見過一次麵,但一直保持著聯係。我們之間的交流很少是關於衣服化妝八卦這類話題,反而更多地是討論時政、分享有意思的podcast訪談,交流各自的看法。這種精神層麵的共鳴,在如今這個喧囂世界中,顯得格外珍貴。我心存感恩,感謝她一直在我的人生裏,靜靜地陪伴。
還有一位特別讓我佩服的,是我的線上音樂課同學。她也住在美國,和我一樣是個“音樂瘋子”。四年前,她從零開始學鋼琴,連五線譜都不識,就敢報我們老師那種“進階班”。她硬是靠著不服輸的勁頭,一步步趕上來,如今彈得比我都溜。真是“遇強則強”,我果斷拉住她說:“以後你得跟我合作,不能隻顧自己飛!”她笑得特別爽快,答應了。
退休後的這六年,我把音樂當成了自己的“兼職工作”,不斷學習、練琴、學音樂創作。雖然收入隻能買幾杯咖啡,但快樂滿滿。尤其在這紛紛擾擾的時代,音樂是我心中那片寧靜的天空。在家的時間多了,也不是沒出去玩過,幾個國家也去過了,不過我一向是個愛寫日記不愛寫遊記的人,照片一堆,文字一篇也沒留下。對我這個不上班的人來說,每天都是vacation, 奢侈吧?為了這,也寫了一首英文歌《Everyday is a vacation》(三年前寫的)有興趣的話可以聽聽哦。也送給想天天享受vacation的人。(歌曲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LN3zO6ZM8)
對於未來,我也不做太多計劃。畢竟人生下半場,我最求的也就是“健康”兩個字。沒有孩子,也少了一份掛念,不必為了誰去拚命延長人生的“下半場加時賽”。隻希望自己還能在喜歡的事情裏,再多走幾步,多看幾眼。
偶爾我會想,如果有一首歌能代表我的下半場,那它應該不喧嘩、不煽情,而是那種帶著一點靜謐的旋律,讓人聽著聽著就想起雪花落地時的安靜。 這首9年前寫的《春天的雪花》最近重新包裝了一下,也許有一點符合此時此刻的心情。 (歌曲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opV78JKeg)
人生的上半場是奔跑,是拚搏,是責任。而下半場,是沉澱,是選擇,是守護自己心裏那一小片淨土。願每一個踏入人生下半場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無論你是在揮霍時光,還是耕耘熱愛,隻要內心坦然,就是最美的模樣。上帝保佑每一位——願我們都能在人生的春雪中,活出自己的一樹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