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細賬博克

兵不在多,而在調遣。詩不在技,而在韻。人情不在冷暖,而在己身。
個人資料
正文

兵家開講——核戰篇

(2006-06-21 16:38:26) 下一個

兵家開講——核戰篇

原子彈是“戰略打擊理論”的直接產物。雖然很多人說核戰爭打不起來。但是如果伊拉克有核武器,怎麽會如此被人宰割。特別在台海,中國的核力量,是製止美軍協防台灣的後盾。沒有我們的先輩“就是當掉褲子也要搞出原子彈”的努力,我們現在就隻有任人宰割了。

先談核武的戰術使用。

很多人都以為一談起核武的使用就是大規模的殺人,其實並不是這樣。舉一個不殺人的核武器使用的例子。

為了將這一問題談清楚,先看一戰例。在朝鮮戰爭中的大小和島戰役中的大和島作戰。

當時由於通訊中斷,劉亞樓發布命令晚了。我噴氣式戰機晚到了五分鍾。我軍處於絕對的劣勢,戰場局勢到了失控的邊緣。我英勇的拉-11螺旋槳戰機機群,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開始撞擊美軍F-86噴氣式戰機機群。這不僅為我噴氣式戰機到達戰場爭取了時間,而且從精神上打垮了美軍的鬥誌。從那以後,美軍機群在與我戰機機群對陣時,總是要防著我們去撞擊他們。這對我戰機的戰術發揮很有好處。

這個戰例說明,破壞敵方的空軍集結,破壞敵方戰機機群順利投入戰場,是多麽重要的事情。核彈為我們在這方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現代戰爭中,戰機嚴重依賴電子設備。而且大規模的空軍的出動,往往需要機場群的支持。戰機起飛之後會結合成幾股,按各自的任務分線路地投入戰場。

小當量核彈的殺傷半徑一般隻有幾十公裏。如果將小當量核彈,在敵方機群前方幾十公裏處爆炸,敵方的戰機並不會被打下來。而是會損毀其機載電子設備,或是使敵機群無法按原定路線按時趕赴戰場。這對戰場局勢會造成嚴重影響,足以影響勝負。美、蘇都搞過這樣的演習。

再比如,核彈在大氣平流層中爆炸。強烈的電磁衝擊,會嚴重摧毀地麵的電子設備。對製電磁權,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再來談核恐怖。

好像是七十年代,英國拍過一個電影。內容是,蘇聯間諜將微型核彈的部件分解,由幾名間諜分別帶入英國。在英國本土進行組裝。這個電影引起軒然大波。有物理學者出來表示,這個電影的情節完全可以變為真實。

後來,美國國防部挑選了兩名平時成績為E的大學生作試驗,給他們的畢業設計的題目就是設計出手提箱大小的,可以單人攜帶的核彈。這兩名大學生後來將他們的成功經曆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是《我設計出了原子彈》。

普通核彈是遵循臨界質量的原理引爆核裂變反應的。就是核裂變材料的質量大於某一值時,就自然會發生核裂變反應。如果是氫彈,就是由這樣的原子彈引爆核聚變反應的。

但微型核彈則不是。微型核彈是利用各種手段,將核裂變材料的密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在核材料的質量沒有達到臨界質量時,引爆核裂變反應。

美國一直在搞微型核彈。這會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對未來戰場局勢,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你如果要比誰能夠用最少質量的核材料引爆核裂變反應,那冠軍當然是美國。但如果隻是比誰能夠搞出微型核彈,那就肯定不是隻有美國一家了。

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這一技術,以及與此相關的核材料。他們用微型核彈威脅人類成為現實,問題可就大了!

再談談戰略核攻擊

對城市目標的核打擊,核彈並不是在地麵爆炸,而是在空中一定高度爆炸才好。而對某些點目標,則采用地麵爆炸。而象地下指揮中心等地下目標,又必須鑽入地下爆炸。而對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打擊,和以潛艇作為攻擊平台進攻航空母艦時,有時又采用水下核爆炸的方式。

很多人認為地麵的發射井太落後了。現在一談核反擊就是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其實並不是這樣。

比如美國八十年代裝備的MX導彈的發射井。它是由100個鋼筋混凝土發射井連在一起,成網格狀組成的。當敵方的核導彈來襲時,它隻能擊中其中一個發射井。首先是核彈的常規部起爆。從常規部起爆到核材料發生核裂變反應,或是核聚變反應,是要有一個時間間隔的。就是利用這一時間間隔,將作為核反擊的核導彈發射出去。

同時,這100個發射井並不需要都部署導彈和核彈頭。隻要其中一小部分部署即可。MX導彈的這種發射井技術是非常成功的。

戰略彈道導彈的輪式機動車輛發射,以及鐵道列車發射,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了。過去這種發射還是有很大的局限的。別看機動的道路或是鐵路挺長,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點都可以發射。而隻有經過預先測繪過的點,才是發射點。目前隨著衛星定位係統投入使用,這種機動發射方式才真正做到了“快速反應”。

再來看空中發射。

美國和前蘇聯都長年保持在空中飛行的,用於戰略核攻擊的戰備執勤的戰機。

空中發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巡航導彈。美國B-1轟炸機可以攜帶36枚帶有核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

還有一種就是彈道導彈的空中發射。這種發射方式與空投大型物資很相似。隻是飛機飛行的高度要高很多。導彈倒著脫離機艙。利用三個降落傘組減速,並且呈直立狀。然後導彈發動機點火。完成發射過程。

再來看海基。

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關鍵是隱蔽性。中國的092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由於噪聲大,它可以利用的發射點就少。目前最新的094,據說噪聲水平相當的低。中國才可以說是真正擁有了潛基戰略核反擊力量。

對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護航也是很有學問的問題。美國當年在部署“北極星”時,總是在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周圍,部署攻擊型核潛艇護航。甚至在後來部署4000英裏射程的Trident I型時,也是這樣。

蘇聯人通過間諜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就將核彈裝在魚雷上,還特別研製了大口徑的魚類。甚至將核彈裝在反潛導彈上。雖然很難偵測到美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準確位置,但利用偵查美國攻擊型核潛艇的位置,用核彈完全可以摧毀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美、蘇甚至用攻擊型核潛艇近距離跟蹤對方的攻擊型核潛艇。八十年代的時候,美、蘇的攻擊型核潛艇經常相撞,就是因為潛艇噪音越來越低,跟蹤距離越來越近的緣故。

 

至於現在美國人采用什麽方式護航,沒有這方麵的報道。但是拉大護航攻擊型核潛艇與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距離,是肯定的。

同時,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接受發射指令才能夠執行任務。如果是潛艇接收,則是利用甚低頻無線電通訊係統。所以,如果總有潛艇在幾十米深的水下航行。這一海域應該被懷疑部署了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同時發射指令也可以通過水麵艦艇進行轉達。如果是這樣的話,甚至漁船的航跡,都要引起注意。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大規模偵查是不是太累了。既然偵查太不容易了,那麽不偵查行不行。美、蘇的做法是,不論多麽難,都進行偵查。

還有就是,你的潛艇必須到敵方相關海域,經常地去轉悠轉悠。這叫“打草驚蛇”。核潛艇大國間的潛艇“互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上次我們的潛艇到日本衝繩海域“訪問”,日本叫得挺凶。不管真相如何,這都是一種政治叫囂。大家隻要注意,核潛艇大國從來不這樣叫囂,就可以了。

算細賬

Dec 14, 2004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