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細賬博克

兵不在多,而在調遣。詩不在技,而在韻。人情不在冷暖,而在己身。
個人資料
正文

兵家開講——後勤篇

(2006-06-21 16:34:10) 下一個

兵家開講——後勤篇

寫完了陸、海、空三篇,該寫寫後勤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後勤指的是對戰爭的綜合的保障。一切可以為戰爭提供保障的東西,都可以納入後勤的範圍。後勤可以分為:後勤運輸、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後勤軍事保障等等很多方麵,涉及從戰略、戰役到戰術的各個環節,甚至還涉及政治。

現代戰爭後勤已經可以分為戰術後勤、戰役後勤和戰略後勤,甚至還有廣義後勤。

所謂戰略後勤,指的是一個國家對戰爭的綜合保障能力。比如說,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的軍工企業可以短時間內設計製造超大重量的重磅炸彈,供美軍攻擊薩達姆的堅固掩體。這種設計和製造能力,就屬戰略後勤的範圍。

所謂廣義後勤,比如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人民的凝聚力,甚至象對石油等戰略資源的擁有權等等,都會對國防和戰爭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再比如“戰略打擊理論”,打的就是敵國的工業、科技、教育、人口等一切的戰略資源。將敵國由“上馬”變為“中馬”,甚至是“下馬”。

我們通常認為,後勤就是運送物資的。這是指後勤中的後勤運輸。它分為戰術後勤運輸、戰役後勤運輸和戰略後勤運輸。

所謂戰略後勤運輸是指將物資有戰略縱深運送到戰役縱深。朝鮮戰爭時,誌願軍將物資由國內運送到朝鮮半島上的物資基地。所謂戰役後勤運輸,就是將物資由這些物資基地送到前線。所謂戰術後勤運輸,就是將物資送上前沿陣地。大陸來的網友應該聽說過,解放戰爭中的“百米生死線”之說,突破“百米生死線”,將物資送到作戰的戰士手中,就是這個意思。

關於技術保障,舉一個的反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伊朗的美國人質事件。當時卡特政府組織過一次解救人質的行動。但是失敗了。這次行動,使用直升機采用蛙跳戰術,潛入伊朗救出人質。但是參加行動的直升機沒有經過沙漠作戰改裝。半路上被沙塵打得不能飛行。行動宣告失敗。這次失敗給卡特政府以沉重打擊。美國民意支持率直線下降。

再看醫療保障。戰場醫療保障離不開的就是動手術。但是自打手術進入戰場開始,就碰到一個問題,傷號往往是大量地、非常集中地到來的。麵臨醫療器械不夠用,手術器械重複使用的問題。在這方麵,世界各國都在裝備方麵進行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至今,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地解決。

再來看看對後勤補給線的軍事保障,這當然屬後勤的範圍。古代叫“押糧運草”。

後勤補給線常常是線狀的。其保障極其困難。多少次戰爭,並不是因為你打了敗戰,你才敗下來的。而是因為你打了勝仗,使補給線拉長,你才敗下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足夠的縱深,對於戰爭的勝負是有決定性作用的。

這可以分成幾個方麵來談。

一是戰爭中攻敵所必救,使敵無暇顧及你的後勤補給線。

比如巴頓總是告誡身邊的人“不要害怕側翼”。為什麽有人害怕側翼呢?就是因為後勤麽!一旦後勤被切斷,第三集團軍就會陷入重圍,人家怎麽會不害怕呢?

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對手,能夠抓得住巴頓的側翼。因為巴頓總是能夠先於對手發起進攻,並且總是能夠打到敵人的軟肋上,使敵動彈不得。

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呢?有一種說法是:軍事是藝術的創作。比方說作曲,在音樂學院裏,你隻能學會基本的作曲技術,但是藝術創作隻有看你自己的了,任何人都教不會你。兵書人人都會讀,並不是讀了兵書就能打勝仗。

二是運輸的環節要盡可能的簡潔。

比如,美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將後勤運輸中的戰役後勤運輸和戰略後勤運輸統一起來。從美國本土直接將物資送到戰役縱深上去,其間沒有中轉基地。華盛頓DC旁邊的安德魯空軍基地每年都搞航空表演。在那裏大家可以看到用於此種目的的戰略運輸機。

美軍還將裝備預先布置在海上或海外基地。一旦有戰事,這些物資距離戰場都非常的近,人員可以由美國本土空運過去。後勤效率非常的高。這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三是戰時的後勤保障要從和平時期的戰略擴張做起。北約東擴和現在的烏克蘭選舉,表現出美國的勢力擴張是十分有效的。一旦相關地區發生戰事,就會為其後勤保障創造良好的條件。

目前在台海,如果美軍卷入台海之戰,那麽美軍的補給肯定要依賴日本。如何處理日本的問題,就擺在了中國領導人麵前。

四是對各種後勤保障,一定要在和平時期就有很好的預案,以及後勤兵和相關部門必須具有良好的訓練。這方麵各個國家都有上佳的表現。

比如英阿馬島戰爭。英國海軍在撒切爾宣布赴馬島開戰的決定開始之後的24小時之內,所有被征調的船舶,都進行了大結構件的改裝,並可以隨艦隊出發。內部的小結構件,邊航行邊改裝。等到了馬島戰場,所有必須進行的改裝都已經完成。

這表明英國的預案製定的是相當的細。細到在戰時將征調什麽樣的船舶,每艘船舶將進行什麽樣的改裝,都有詳細良好的預案。

再比如,中國赴柬埔寨的維和工程兵大隊。當時維和部隊的司令官是一位英軍將軍。他給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下達了修建一座40多米長的橋梁的任務。部隊的行動是嚴格按照參謀部門製定的行動計劃實施的。這個大隊早飯後進場不到一個小時,這位司令就來到工地要求過河。當時,我工程兵大隊已經開始施工。也就是說,我工程兵大隊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已經完成了設計,並已經開始施工。工程剛剛開始,這位司令如何過河呢?我工程兵就用吊車,將這位司令,連人帶吉普車一起吊過了河去。表明我工程兵的應變能力還是很強的。吃午飯的時候,這位將軍原路返回,該橋梁已經造好。他自己就可以開車過河。

大家都明白,這位將軍的行為,是對中國工程兵的一次考試,同時也是對我後勤保障能力的一種偵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完成橋梁設計,表明我工程兵的橋梁設計預案是非常好的。工程兵軍官隻要將現場環境勘測清楚,就可以象搭積木一樣完成設計。同時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施工,表明我工程兵平時的訓練是非常到位的,裝備也是非常好的。

再來看後勤是怎樣影響作戰樣式的。

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先是進行了40多天的空襲,才開始陸地作戰的。空襲的目的就是打掉雷達、通訊、物流等對一線戰場能夠提供保障的各個係統。

在《陸軍篇》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當敵人的重兵集團向你進攻時,你如何全殲這股敵人呢?你可以將你的機動兵團擺在敵重兵集團的兩翼,從兩翼發起鉗形攻勢,在敵重兵集團的外圍大範圍機動,合圍這股敵人。

為什麽被合圍是很可怕的事呢?因為被合圍,你就失去了後勤補給。就會逐漸由“上馬”變為“中馬”,甚至變為“下馬”。這種轉變的手法,在《陸軍篇》中講的是利用機動來實現的。這裏講的是以打後勤為核心來實現的。

這些戰法都是從後勤入手的。

很多人認為打仗是賠錢的,其實不是這樣。打仗還可以是一種投資。

比較明顯的就是所謂代理人戰爭。代理人為你打仗,你還可以買軍火,發戰爭財。

中國古代三國時,火燒赤壁之後,諸葛亮派張飛和趙雲,沿途追殺曹軍,其最大的目標並不是殺了曹操,而是搶曹軍丟棄的輜重。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說過:“賠本的買賣,我們是不做的”。紅軍從地主武裝打起。每打一仗,紅軍在槍支和糧食等物資方麵都會大豐收。

到了抗戰時期,麵對中國是個弱國,日本是強國的現實,毛澤東將遊擊戰提升到戰略的高度來運用。其結果是八路軍越打越壯大。

日本人在二戰時期,提出的以戰養戰的思想。英國等歐洲列強,用戰爭手段,搶奪殖民地,為本國服務。都是一個道理。

算細賬

Dec 9, 2004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