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細賬博克

兵不在多,而在調遣。詩不在技,而在韻。人情不在冷暖,而在己身。
個人資料
正文

也來說說劉亞洲一文------什麽叫現代化信息化戰爭

(2006-06-19 07:32:08) 下一個

也來說說劉亞洲一文------什麽叫現代化信息化戰爭

本來沒想寫這個,但是在網上,劉亞洲一文被炒得太熱。就寫兩句吧。

劉亞洲一文實質上就是對現代條件下,或說成是在信息條件下的新式戰爭的解讀或分析。

作為空軍將領,劉一直在談突出空軍的作用,但卻在回避一個重要概念----空軍製勝論。作為空軍將領,它不可能不知道空軍製勝論,回避這個名詞,大概是怕惹出矛盾來。

空軍製勝論是美國第一位空軍五星上將哈羅德(其實其英文名字是Henry H Arlord,但在曆史上一直把他的名字翻譯為哈羅德),在空軍隻會向地麵扔手榴彈的年代提出的。

我在以前的帖子裏講過,那個年代的美軍著名將領-----特級上將潘興。20世紀是美軍建軍的轉折點,其新式建軍思想的奠基人就是潘興。

美軍從一戰走到現在,在科索沃才第一次實現了由空軍獨立達成戰役戰略目的。這就是空軍製勝論的第一次實現。

空軍製勝論利用的工具是空軍,但是其作戰思想自古就有。

以中共軍隊為例。紅軍時期,蔣介石圍剿蘇區,紅軍以彭德懷帶領少量部隊牽製蔣軍,毛澤東和朱德帶領大部隊跳到外線殲敵。大獲全勝。

要知道這種戰法實質上就是中共軍隊所有戰法的原型。中共稱之為運動戰。

蔣介石和日本人都破解不了。朝鮮戰爭,李奇威利用誌願軍補給困難的特點,用空間換時間才擋住了彭德懷的進攻。如果考慮到雙方裝備之差距,美國人實在丟人丟大了。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就是說,沒有前線和後方之分。運動到你的後方(中共稱之為外線,所謂外線就是戰場的外線,是在戰場之外)作戰。也就是說中共是利用部隊的機動來實現的。

美國人做這個是包括兩個部分。

一個部分是用部隊的機動來做的,就是巴頓。巴頓繞過戰術縱深和戰役縱深,跳到戰略縱深上去作戰。美國人講的戰略縱深就是毛澤東講的外線作戰。巴頓和毛澤東的思想完全一致。隻是兩人使用的裝備不同。

典型的戰例是在眼鏡蛇計劃中,巴頓的第三集團軍的大範圍機動。

巴頓置德軍防線和受困的蒙哥馬裏於不顧,先是反方向機動,連奪大港口,然後,回師直取巴黎。整個戰役打下來,巴頓在法國國土上畫了個巨大的馬蹄形,不用說德軍不知道巴頓要上哪裏去,要幹什麽,連艾森豪威爾都不知道巴頓要上哪裏去,要幹什麽。原來的眼鏡蛇計劃,並不是要巴頓這麽幹的。美國五星上將布雷德利對巴頓說,你至少應該讓我們知道你要到哪裏去,要幹什麽。最後,艾森豪威爾抑製巴頓的辦法就是,不給巴頓油料。

美國人抑製巴頓的態度,表明當時在美軍中,這種戰略戰術思想還沒有市場。中共也在這方麵走過彎路。就是從蘇聯來的人,反對毛澤東。

中共是在遵義會議之後,這種軍事理論才取得主導地位。美國人是在越戰失敗之後,巴頓作戰學派才在美軍中占了壓倒性的優勢。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李奇威是巴頓參謀班子中唯一一位成為四星上將的。

美國人的另一個部分,他們是用空軍。就是所謂的戰略打擊理論。

在巴頓還在巴黎附近時,美空軍就已經大規模轟炸德國了。轟炸目標甚至包括學校。很顯然,這麽個打法,就算是在停戰之後,敵對之國要想恢複其國力,首先國民教育就是第一道難題。

戰略打擊理論,首先是走到一個極端,就是原子彈轟炸。

朝鮮戰爭,並沒有使美國人反省,到底問題出在哪裏。美國人的影視作品也絕對回避朝鮮戰爭。由於不願意對朝鮮戰爭作理智的總結,直接結果是導致了越戰失敗的慘痛教訓。

越戰之後,美國人開始如夢初醒,反思其錯誤到底在哪裏。巴頓作戰學派在美軍中開始占了絕對統治地位。從軍事戰術理論一個方麵來說,所謂的巴頓作戰學派,在中國就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當然這是僅從軍事戰術理論一個方麵來說的。

巴頓的地麵部隊大範圍機動,經常帶著空軍也這麽做。巴頓與陸軍航空隊(那時美空軍叫陸軍航空隊)的關係非常好。事實上美空軍與巴頓思想完全一致。

那麽,70年代80年代以後,美軍由空軍擔當戰略縱深打擊任務就是理所應當的了。這種戰法在70年代開始陸續成形。而中共完成這一作戰樣式的改變是在40年代。

進入40年代,中共的仗越打越大。如何使自己擅長的運動戰與大規模主力會戰相適應呢?

代表戰役就是遼沈戰役中的全殲寥耀香兵團。幾個縱隊同時與廖兵團相向機動,中共稱之為穿插。

對蔣軍而言,完全搞不清戰場究竟發生了什麽。廖用明語喊話,暴露了兵團位置,敗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

這場仗,東野內部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是怎麽回事。縱隊找不到師,師找不到團,羅榮桓說:“全亂套了!”。

部隊完全是因為林彪個人的威信,才使大家聽命。林彪的名言傳遍四海。“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加深理解。”

可以說東野上下,除了林彪,沒人知道戰場究竟發生了什麽。

等到部隊機動完畢,劉亞樓作為參謀長整理完戰場匯報之後,大家才如夢方醒。整個寥兵團全在東野包圍圈之中。國民黨所謂的五大主力,在這個包圍圈中就有了兩個。

東野百萬大軍,終於在執行中加深了理解!

《我們是林總的好戰士》一歌,唱遍整個黑土地,並且一路一直唱到海南島。後來部隊有規定,才禁止唱這首歌了。不知有哪位高人有這首歌的歌詞和樂譜,如可以給大家共享,在下感謝不盡了!

那麽美國人用空軍做這個,就碰到了一個問題------空軍如何對敵我定位呢?信息化的概念出台了!

要定位,人們很容易要強調通信。美國國防部遠景規劃局搞了一個通信網絡的概念------阿帕網,這就是互聯網的前身。

七十年代末,這個網初步成形了。同時,美國人也看到了世界上還有人在走同一條路,但是技術不如自己-------這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的79年自衛反擊戰。

79年自衛反擊戰,是許世友第一次將以炮兵作戰為主的作戰樣式,應用到解放軍部隊,事實上是解放軍在多兵種協同作戰方麵一個非常關鍵的嚐試,並獲得了成功。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過一個英雄事跡。這個後來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解放軍軍官,當時帶著一個戰鬥小組帶著電台穿插到越軍後方。他們的任務就是為炮兵指示目標坐標。整個執行任務當中,他們沒有暴露目標,指示炮兵給越軍以毀滅性打擊。越軍俘虜說,你們的炮打神了,我們的部隊走到哪裏,你們的炮彈就跟到哪裏。

這種戰法在美軍中是利用特種兵深入敵後,用激光指示器,為激光製導炸彈指示目標。很顯然,激光指示器比起電台來,不容易暴露目標。

同時美軍比解放軍又多了一種方式。就是用預警機等裝備,為美空軍的精確打擊指示目標。

79年之後,中共加快了無人機的研製步伐。最近又報道說,美國人對中共的無人機比較關注。

這個無人機的使用方法可以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大縱深為炮兵和導彈部隊指示目標。

當然,利用衛星,是美中兩國都非常熱衷的。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利用衛星為部隊指示目標,也是越來越現實的了。現在衛星定位,兩國都在用了。我們與美國人的技術差距是在縮小。

有了這些現代化的裝備,打起仗來,比林彪的大規模穿插,戰果還會好。

可以看出,解放軍和美軍由於技術裝備水平的不同,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但本質的思想,大家是一樣的。原因是巴頓和毛澤東的戰術思想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在伊爾76型飛機上,加裝了我們自己研製的大型相控陣雷達。相控陣雷達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作為預警機,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就是機上的計算機和軟件。如果在心髒部分我們也能夠突破的話,那麽我們就有了真正的預警機了。

我希望我寫的這篇東西,能夠通過曆史的戰術演變,給大家一個清晰的概念。即不是從技術裏麵來看,而是從軍事作戰裏麵來看,什麽叫信息化戰爭,什麽叫現代空軍,現代空軍為什麽能夠製勝,為什麽要強調空軍製勝論。

算細賬

200464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