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六月,二十五歲的崔宗閑已在人民大學教了三年書,幾個月前出版了專著。他覺得這是自己對人大的第一個大貢獻。在將新書親自遞到學院趙院長手裏的時候,院長特地拿出老花眼鏡,仔細的翻閱,頗為興奮:出版專著很難,對於年輕學者,更是難於上青天。
好,好,不錯。院長有點激動。
院長讀不懂他的書,他也沒有做多大的期望,有多少人會真正的讀明白。與眾不同和稀缺性,也是學術著作的價值所在。他說:雖然能讀懂的人不多,但它將帶給中文讀者難得的新思想、新思考。這應該是新中國第一部,由國內生活的中國人寫的,盡可能客觀、公正闡述西方經濟學最新理論的書。此前的書,都是批判為主。該書得以出版,也是因為出版前沒人讀明白。
三百多頁的著作耗費他兩年多的日日夜夜。花在建成不久的北京圖書館的複印費,耗掉他大半年作講師的薪水。複印的英、德論文堆在宿舍破舊書桌上,有兩尺多高。
同宿舍的小賈,剛從中文係本科畢業,每次進門看見又長高了的紙堆,都會帶著好奇又難以理解的眼神瞄一眼,每每此時,背對門口的他都會很默契的聳聳肩,算作回答。
在人民大學,所住的青年教工宿舍離校門口不遠,三層,是六、七十年代工農兵學員自己動手搭成,構造簡單,可比八十年代農民建的鄉村樓房,質量上還差些。三個不同城市不同學校,他住過的宿舍尺寸大小卻驚人一致。能享受兩人間,優於研究生時的三人本科時的七人,他有滿足感。他要的隻是個能安穩睡覺的地,隻要對方晚上不打鼾,其它的都好說。
此前,他和同係不同教研室的老科住一起,大他十歲有餘的老科是七七級的本科留校生,試了幾次沒有考取研究生。麵對這些年輕人的到來,七七級的老大哥們越來越沒有優勢,也越來越缺乏自信。他在天津安家有孩子,將老婆調來北京的事已經辦了兩年多,不久前才獲批。每到周末,老科就會周五離開周日回來,由此,崔宗閑擁有兩個晚上的良好睡眠。
老科喜歡吃麵條,大蔥大蒜和醋是不可少的佐料,小時養成的習慣改不了。每次飯後,滿屋臭烘烘的味道經久不散。為了這點小事,兩人鬧了多次不快。原本就很敏感的老科覺得,小崔吹毛求疵,年紀輕輕不懂人情世故,矯情。小崔覺得老科頑固不化,不講衛生,老土還霸道。身居名牌大學,過日子還這麽窩窩囊囊。從那開始,小崔有點怪,就在學院傳開。書出版後,又時不時有了“恃才傲物”的閑言。
癡迷學術的他不諳世事,卻為老科高興,也為自己慶幸:新來的小賈,睡覺安靜多了。大蔥大蒜味道雖然也時不時還會困擾他,卻好了不少:為了他,也是河北長大的小賈,做了些自我節製,也不會倚老賣老。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他和小賈有共識。
五月底的一天,同齡的教研室主任田瀟然來找他:聊聊天。主任開門見山站在門口說。
你個大忙人,有時間和我聊天?小崔將田主任讓進屋。他早就知道,校園內很多年輕教師一直在外講課撈錢。這種事他在Z大學時就帶著同學幹過多次,還開天辟地的第一回,在省報頭版中間位置刊登了商業廣告,雖然版麵不大。那時是為了鍛煉組織和管理能力:既然選擇管理專業,這樣的事就該自己親手幹幹,結果是收入不菲。他和他的團隊,還獲得校團委獎勵。
後來他培訓的學生,私營工廠廠長,還特別請他去當顧問,也惋惜他的離開北上,失去此良師益友。魯冠球的小作坊,也多次邀請他和他的同學,去考察幫助診斷,提出建議。雖然看了很多也嚐了甜頭,卻缺乏興趣,感覺不出欲望。
文科為主的人民大學,要他來之前一再的強調說:這裏非常需要你這樣,擁有良好理工科背景的人才,實現知識結構優化。他相信了,來了,義無反顧。
來後不久,少言寡語的他,還是被田瀟然他們發現了潛能。那時係裏麵有好幾夥人,組成了各自的小團隊,在外麵騰挪,賺鈔票,做的熱火朝天。好幾次,田瀟然拉他入夥卻被他拒絕:想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對賺錢沒興趣。他覺得自己需要專注充電,一桶水給一碗水,才能給好。
田瀟然明白:原本主修熱門管理專業,卻堅持要轉行搞西方經濟學。他在研究生時學過些基本課程,想借此機會擴大自己的知識麵。他以為,中國要崛起,沒有和世界文明同步的現代經濟學做指導,無意於異想天開,可是,國內真正懂行的人實在太少。老的都是幾十年前的知識,早已過時,失效。新的,也隻能看自己這一批人來闖,開疆拓土。
麵對誘惑他不為所動。再者他覺得,憑借寫作也能賺錢,自己不缺錢。那本書的三千塊稿費,還存在銀行呢。如果想當萬元戶,也不難。要那麽多錢幹什麽,有錢也沒有地方花。
田主任想談的,小崔覺得不應該是賺錢的事,可能是他的西化傾向。耳邊風被吹過多次,院長也和他提過,隻是輕描淡寫,他沒覺到嚴重性。同事說他講課有問題:有人暗示過,在全校開的公開課,兩百多號學生聽,為什麽會時不時有掌聲?隨後不久課被停掉,他隻能給年歲大自己幾輪的進修生講,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人事管理機構的中層領導者,處長居多。很快他和這些中年人搞的熱火,甚至有好幾個熱心大姐,搶著要給他介紹對象!
這之後,他的課又被叫停,理由是,搞人事的不需要西方經濟學知識。讓他講管理,他的專業,可是他不樂意,堅持說自己現在更專業於經濟學。本院不用,經濟係來借人,院長想都不想的給予拒絕:借了,還不還就是兩說,不可以,寧願養著,未來有用。
趙院長是個爽快人,做事坦蕩蕩,政治資曆不淺,很多人做不成的事他都能搞掂。他最牛的一點是,背靠國家人事部,在全國各地尋人招人,難倒所有人的戶口問題,在他手裏就是小菜一碟。如果他看上誰對方也樂意,就可輕而易主的兌現進京指標。隻是他的嘴比較刁,對人的業務和人品要求高。招來單身的小崔,不僅業務能力強,還給他節省了進京指標,他覺得便宜。
趙院長覺得,我養著你,也是善待,多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的是用兵之日。
小崔與世無爭,該寫的書也初步寫好,有多餘時間。他決定參加學校特別為青年教師開辦的脫產英文強化班,爾後基於考試爭取到難得的校內進修機會。院領導也順水推舟,隨後沒給他安排講課任務。在這所頂尖大學,年輕教師個個出身學霸,強手如林,在群虎狼之師中脫穎而出不是件易事。除了自己更加努力,沒有其他選擇,何況自己還是外來戶。
(原創,版權所有,不得轉載。虛構,請不要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