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就去越南買老婆的話題,一直被熱炒。國人可能覺得,隻有中國人是貧窮的越南年輕女人的救命稻草。這種自以為是,就是自欺欺人。相對而言,越南人進入美國的渠道比中國人暢通。在美國生活的越南人,1980年時隻有26萬,今天應該在200萬以上。1980年時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大約是80萬,今天在400萬。小小的越南,在人口規模上對華裔的追趕非常快速。
14億人口的中國,雖然有近4000萬人口生活在海外,但多數還在東南亞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隻有大約700萬生活在富有的地域。區區9500人口的越南,卻有高達近400萬的海外人口生活在富有的國度。好好琢磨一下這個事實後你再想想,你手裏那點票子,在越南到底能有多大的購買力?真的,越南不需要中國人的救贖!他們有更多更富有的海外親戚。這個事實的存在,對於中國政府理解越南的對外政策,應該也有幫助吧。
如果沒有越戰,就不會有今天生活在美國好幾百萬的亞裔人口,而越戰的美國最終戰敗,也還是中國人的貢獻。有點意思吧:越南南方戰敗了,很多越南人甚至越南這個國家,卻因這些戰敗之後外逃的人獲益巨大!沒有中國人,越共想在越南打出一片天地?想都不要想。中國政府付出巨大代價,長遠看,到底做了什麽?現在來看,應該是更清楚些吧。
如果沒有二戰和美國對菲律賓的殖民,四百多萬的菲律賓裔,今天也不會出現在美國的土地上。從人口素質來看,平均而言,人口規模排在第二的印度裔最高,成就最大。第二是人口最多的華裔(如果剔除來自菲律賓的華裔,估計人口數和菲律賓裔多不了什麽)。第三應該就是越南裔,雖然其人口規模不及排在第三的菲律賓裔。不出二十年,這種排序應該會被改寫。
越南作為一個國家的形態存在的時間較短,曆史也很雜亂,甚至是無法完整。大致說就是:曾經是個很荒野的地域生活著一批沒有國籍的人們,各自為戰,自給自足。後來,來自世界列強們的你爭我奪,最終得益於中國人的巨大自我犧牲和付出,換來了今天越南的國家形態和主權。這樣說吧,原本一個蠻荒之地,中國人的血汗付出最終造就了一個自己的勁敵!這應該就是中國人的智慧所在,美國人會不會缺乏如此長遠的眼光呢?是智慧缺乏還是集權的必然結果?
在二戰時被日軍和平占領之前,那一塊地域還是法國的殖民地。1975年南越徹底戰敗之前,生活在美國的越南人極少,為數不多的,基本上都是美國軍人或學術界人士的妻子和子女。也就是那些娶了越南女人的美國人的越南裔家屬:妻子和混血兒女。雖然早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就有越南人在美國從事各種身份較為低微的工作,類似於當年的華裔,其中甚至包括早年的胡誌明,但是,這批人的數量很少。基於美國移民和歸化部的統計,1950年至1974年間,隻有650人移民美國。這應該也和那個時候美國移民政策的歧視有關。
延伸閱讀: 越南移民美國三波
越南80年代在美26萬人,後來怎麽提高的你清楚嗎?不清楚就大嘴巴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