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宋世勳,商學院的教授和院長,黨委副書記,是頭一年作為長江學者引進的高級人才。他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博士,導師是國內最有名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者,據稱還是世界聞名的大經濟學家。有人還一度高喊,這樣的人就該被授予諾貝爾獎。
他曾是美國中部一個州一所市立大學的訪問學者,頭銜是“名師之徒,美國海歸學者”。宋世勳以敢說,文字犀利著稱,四十歲,已成國內知名度極高的學者。
據說,企業給他一次一個小時演講的出場費在六位數,已高過當時大名鼎鼎的另一位大拿宮先慫。來自香港的宮先慫喜歡給企業談國家戰略,熱衷於不著邊際的高談闊論“藍海戰略、快速超越美國、稱霸世界”之類,還非常有市場,又常常被熱捧,次次場麵爆滿。
宋世勳更喜歡教企業微觀戰術,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格鬥技巧。他的真正功底一在於對《資本論》精神的靈活運用:就是在任何場合,他都可以用馬克思的理論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和正統性。《資本論》成為萬金油,包治百病,就像江湖醫生手裏的靈丹妙藥。
在國內培養的經濟學家手裏,隻要擁有兩項利器,就可以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戰勝世界上來自任何地方的對手:《資本論》和“中國特色”。
《資本論》在宋世勳這樣的高手手裏,可以有效的解析任何理論和現象。隻要是存在的,他就可以很自圓其說的給你解釋通,而且還會讓你心服口服,不得不服。如果最終還是覺得有點勉強,也沒有問題,還有“中國特色”:一切解釋不通的一定就是因為有“中國特色”。
當然,還有個更隱秘的要點:解說者自己必須充滿足夠自信,要達到打雞血那樣的水準!很多時候,是自信心在說服對手,而不是你所使用的邏輯和理論。理論都是人們發現和製造出來的,隻要是人造的,就必然有可以變通的地方。這不就是中國特色的核心所在?
宋世勳所說的自信,在曉婉看來就是恬不知恥!一個學者,如果沒有羞辱感,沒有尊嚴,他所做學問的價值就可想而知。好的學者,先應該有足夠的關於道德修養,應該有顆謙卑心。如果認為自己有能力淩駕萬物之上,你做的隻是自欺欺人的偽學問。特別是在社會科學領域。
對於她的理解和暗示,他不敢苟同。他多次暗示人們:一個人在社會上混的好壞,肯定有其內在原因。混得不好的,容易因嫉妒而對混得好的產生攻擊行為。言下之意,她不滿自己就是因為自己比她過得好,混的香。此時的她正處在人生低穀:老公消失,自己又整天心事重重,難見昔日常見的開心,就更談不上什麽笑容。他來這裏後,就從來沒有見過她開開心心的笑過!
落井下石,是小人喜愛做的事,有時他也會在不經意中,對自己的小人之心有一絲絲的歉意,但那也隻是稍縱即逝的念想。更多時候,他可以讓理智來支配情感。他也知道,她所強調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他卻難以理解,這個女人怎麽就如此的看不明白今天社會獨特的大環境?
同時,宋世勳對中國國情了解的深入和獨特也是普通人所不及。在他看來,很多人看到的隻是表象,無法看透真正的內在,可是他卻可以看透筋骨。而且他還敢於直言,隻是表達的方式和方法,通常被稱披著“皇帝的新衣”!
有次在關於什麽是思想,什麽是思想的創新的討論上,宋世勳冒出了一句:記得誰說過,有些人就是喜歡冒著殺頭的危險,將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講出來,並且還將其標示為“思想”。實不知,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發牢騷!
想過沒,為什麽說出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卻需要冒殺頭的風險?有人頂。
這就是人治的問題,不尊重法律。他振振有詞:你違法當然必須承擔後果。
對普世價值的認可,也會是違法的?
普世價值這個詞,本身就是西化,用這個詞的人本身就有政治問題。如果政治不正確,一切都枉然甚至南轅北轍。中國有自己的特點、國情,必須以中國特色為主。
就這樣,沒玩沒了的循環邏輯在一次次毫無意義的“爭論”中進行。
在一個沒有最基本的大家都得遵循的邏輯體係中,混亂必然滋生。為什麽中國人即使是在海外,獲得諾貝爾獎的也隻是在物理學這樣的理科?難道,中國人在社會科學領域,就不懂得邏輯?對於說出如此譏諷言論的人,宋世勳都會用嗤之以鼻來回複。
學院一次由所有教授參加的會議上,大家討論下學年的課程設計。
宋曉婉作為學院的黨委書記首先發言,提議開《商業道德》。
宋世勳提議開《厚黑學與商業戰術》。他舉出了很多理由,並且一再堅持,但是最終還是被否決。後來屈服於壓力,他將題目改為《孫子兵法與商業戰術》。
第二天,不少同學就通過微信等社交平台,談論厚黑學在商業戰術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實用價值。再後一天,又開始談論《孫子兵法與商業戰術》。不出七十二小時,新課才剛剛在內部確定,宋世勳就擁有為數眾多的參與和支持者。他在校內的微信信徒也成倍增長。作為新來者,沒有多久,他的知名度已遠遠超過宋曉婉這個在這裏紮根十幾年的地頭蛇。
與此形成對比的,似乎沒有一個人知道將會有門《商業道德》課出現。沒有需求的供給隻能蒼白和軟弱無力。當年,先後有十九家出版社出版了李宗吾的《厚黑學》,巨大的社會需求,折射出一個價值觀被扭曲時代的到來。
她曾經很想看看這本書,可是,買了放在桌子上,卻幾次拿起又放下。後來有次心不在焉的搜索了下關鍵詞。網上是這樣寫的:作者嬉笑怒罵,妙語連珠,通過刻畫封建社會某些政治家的真實肖像,徹底剝下了他們的畫皮。作者以三國時代的曹操、劉備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使讀者得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曹操和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一代英雄。經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傳播,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在作者看來,曹操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殺皇後皇子,並鼓吹“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奸雄的嘴臉暴露無遺。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逃西跑,喪盡廉恥。他最善哭,以騙取將士的好感。
作者的原意,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從一個比較極端的角度在解讀曆史和曆史人物的選擇和行為動機。可是在今天,卻被人借鑒,作為正麵的策略性選擇而學習與利用。社會就是這樣,黑的白的,可以非常隨意的被人轉換和接受。
三年後,又一次例行的學院課程設計會議,已經被榮升為學校副校長和第一副書記的宋世勳第一個發言:好消息,黃埔一屆已經產生了第一個億萬富翁!
大家都知道他在說誰。第一屆就是當年宋世勳第一次授《孫子兵法與商業戰術》課的學生。畢業兩年多,就吸引了大量媒體眼球,“億萬富豪”隻是為數眾多的頭銜之一。當年參加他“實驗課”的第一批一百多學生中,百萬富翁已經在一半以上,千萬級的也一打有餘。
這就是當今的中國,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身價。每個人都被設定了價碼,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在眾人眼裏的價碼高一些。更高的價碼意味著更大成功,而更大成功又會自然而然的吸引來更多關注和更大成功機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當年宋曉婉的第一屆隻有七位學生,其中六位女士。畢業後兩年多,沒有一個有能力獨自買房。宣布好消息的話語未落,宋世勳用眼角掃了下宋曉婉,她滿臉的無奈,讓他感覺越發得意。獲得博士畢業才五年,據說,宋世勳的資產早已高達數千萬。有人說,不少企業開價數百萬年薪聘請他做首席戰略家,都被他拒絕,為的是這光榮重要的教育事業。相比宋世勳的成功,宋曉婉和一眾學院的教授們都是光禿禿的失敗者!
宋世勳的到來,徹底顛覆了這座古老大學以學術為主,強調道德的傳統。
有天她無意走過間教室,遠遠的就能聽見裏麵擴音器傳來的宋世勳聲音:
今天的中國,有幾個人在講真心話?都在唱高調,違心說話。做的不說說的不做。造成這種現狀的到底是誰的過錯?如果大家都在忽悠,你一個人講實話,你能不能生存?人都有求生本能。你要改造人的行為,先得改造生存的環境。可誰有能力能改造這個環境?
舉個很簡單的關於錢的例子。學院裏一位領導說:今天坐在這裏的學生,未來很多人將是各個崗位的帶頭人,我們應培養你們的道德感,但是,你隻要睜開眼就不難看到,在未來崗位上,任何地方,如果你想有更大作為就得有更大權力。而要獲得權力,你靠實幹能得到?你至少必須上上下下打點,獲得好評和好印象。如果沒有實惠,在這個年代誰會幫你,哪怕隻是舉手之勞?打點是不是需要票子,那票子又是從哪來?···
經濟學講效率,但是,效率的含義在不同的經濟體裏有差異很大的體現。在一個規模小的個體,老板利益得以最充分體現。在一個規模龐大的企業,中層管理者最在意的不可能是企業效率最大化。即使是企業最高層領導者,看重的也不可能是企業效率的極大化。他們在乎的是什麽?還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而這種最大化多數時候還與企業目標不一致甚至矛盾。這種矛盾在國營部門就表現的更赤裸裸。於是就有大量官員為一己之利犧牲國家利益。有人將這種行為看做是腐敗,是人性道德墮落的表現,實際上,它隻是人性真實麵的表現而已。···
用流行的語言和邏輯說,今天的中國,早已沒人是幹淨的!不同的是,有人善於偽裝和隱蔽,有人得意於一時的幸運而忘形。實際上不是。我們一方麵口頭上大談要尊重和理解個體,另一方麵又刻意和明目張膽的忽視,甚至是侵犯個體對自身最基本需求的訴求。細節的,我就不說了,你們應該是知道的。
她在那站著靜靜的聽了好一會。她能感覺出一股衝動,想走進去認認真真的像個小學生一樣,聽聽這位大師的驚世之作。她不得不承認,宋世勳說的是實話。而且他還有一個聽起來很有韻味,極具煽動性的男中音。難怪他那麽受歡迎。在今天社會講實話也是要勇氣的,他比她見過的任何一位老師都來的實在和真實。
從這點看,他還真的比所有人都強,強很多很多。但是人得有信仰,從小接受的教育,就這樣輕輕鬆鬆的被擊毀不成?有時她不知道該怎麽做。左想,自己是對的,有理想有主義;右想,宋世勳更對,有助於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和發展。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幫助年輕人更好發展和成長?隻是沒人會想到,這樣對金錢赤裸裸的追求,會有一個終止日的到來!
不久後學院開了個獎學金授予大會,十位學業優異的本科生,將獲得來自霍氏基金的年度獎勵,每人一萬元。獎學金是由霍華建出資開設的,原始資本是五百萬。他期望以此為種子基金,帶動大家一起捐款,建設母校。
五百萬不是個大數目,至少對霍華建期望人們看到的他個人的實力來說。他給人的印象那可是數百億的巨大規模。像霍華建這樣特別看重自己“實力”上形象的人,還真不少。很多大款也是這樣被一個個吹出,在一夜間冒出。中國人造富的速度巨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
原本是件好事,從一開始宋曉婉就非常積極的給予支持和促成。
授獎那天,宋曉婉將自己打扮的整整齊齊,高高興興的按時(提前幾分鍾)來到授獎會場。此時大家都按時到來,除宋世勳外。她看看表,知道他按常規遲到十分鍾意味著什麽。果然,在預計開始時間後剛好十分鍾,宋世勳準時到來。
對不起,臨時有點急事,耽擱了會兒。大家開始吧。這已經是他遲到後非常經典的理由,大家見怪不怪:不如此,又何以體現他的高貴和與眾不同!畢竟他是這裏級別最高的長官。沒有他的到來,也沒有人會開始。
一切進行順利,先是宋曉婉致辭,說了該說的:感謝霍老總的慷慨捐贈,為同學們的優異成績感到自豪什麽的。她隻用了十五分鍾。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是她一貫的風格。隨後,霍華建做了長篇大論的發言,談了他創業的艱辛,公司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畢業後他自然會給大家提供一個薪水豐厚的職位。
再之後原本是學生代表講話,最後就應該是宋世勳的總結和會議結束。
但是,就是在學生代表上台準備發言時,宋世勳用手勢打住。他說:我有個建議,也曾經和霍老總商量過,他覺得也不錯。
宋曉婉覺得奇怪,也不好說什麽:在這樣的場合,預先有改動,為什麽不先和大家通通氣?難道有錢就可隨心所欲?此時開始,她已經有點不快。剛才在霍華建發言時,言語中的自吹自擂已夠讓她受的,但忍住了。她安安靜靜的坐著,仔細的看著:下麵到底是演哪一出?
中國人強調感恩之心。社會越來越墮落,人們早已忘掉還有感恩一詞。在家裏,你們有沒有對一直為自己無私付出的父母親和爺爺奶奶表示自己感激的心情?有沒有具體的行動來讓老人家知道你內心的感激?有的舉手。
他停了一下,下麵黑壓壓的學生中異常安靜,沒人舉手。
我想也是。沒有人在乎這點。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你們這代人的悲哀。每個月回去給你的爸媽洗洗腳,總該是可以做到的吧。給你母親洗個頭,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吧。你們做了?我覺得,這些事,今後可以考慮作為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考評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不是今天的要點,後議。今天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對無私支持我們學業的霍老總表示我們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請所有獲獎的同學上來。 宋世勳大聲的說。隨後,十位坐在前排的獲獎學生走上了主席台,在主席台的前麵麵對著宋世勳和宋曉婉他們站著。
下麵,請老總將獎金直接發到各位同學手裏。隨後他一個眼神,有人送來一個考究的公文包。霍華建接過包,拿出十個用小巧玲瓏精致的透明袋裝著的人民幣,都是嶄新的十元單位,捆在一起看上去好大一疊。他從助手手裏拿出個小包走向同學,助手跟在身後,他則隨後一個個的分發給大家。發完後,他準備回到自己座位。這時宋世勳走上前拉住他,讓他站在同學們麵前:大家跪下向老總磕三個響頭,表示我們的感恩之情。
這突然而來的要求,讓站著的同學感到異常的尷尬。很多同學看著手裏的錢在思考著是不是該退掉,更多的是不知所措。看在眼裏的宋曉婉很快走上前,大家看著走來的她不知道該怎麽做。坐在下麵的同學,也開始竊竊私語,一陣陣騷動,將安靜的會場秩序給攪亂。
同學們,安靜,安靜。我來說幾句。她清了清喉嚨。
首先,我們是得好好的感謝老總的慷慨。也由衷的表示我們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在這裏,我代表大家了。隨後她轉身,示意主席台上的同學可以下去了。
如果真的必要的話,我可以在這裏跪下,代表所有的同學,來給老總和宋書記磕三個響頭。大家覺得好不好呀?她說話的語氣平穩認真,不像是假的。
下麵開始是一片安靜,片刻後是一致的吼叫:不好,不好!
再之後有人在高叫:不要這樣的獎學金,不歡迎假仁慈!我們有自己的尊嚴,人格。
隨後自然是不歡而散。宋世勳也氣哼哼的甩手而去,丟給宋曉婉一個惡狠狠的眼神。看著他走遠的背影,她眼角眯了下,本能的不屑:這可是名校,來自五湖四海的都是國家未來的精英。一個缺乏骨氣和尊嚴的人,是不可能有自重,自然也不可能尊重他人和尊重規則。他宋世勳這是想要培養奴才?!
好了,今天的會議就開到這裏。大家散了。她說話的語氣倒是很輕鬆。除了為數極少的幾位老師,多數的同學和老師似乎也沒有表現難堪、尷尬什麽的。
不久後,沒有公開卻很快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的,是來自霍華建的獎學金被清退,基金也被撤銷。與此同時,學院出現了一個總數在兩千萬的冰潔獎學金,消息被發布在學院網站上,又被學生會的同學貼在學院的廣告牌上。獎學金還特別的強調:冰清玉潔!
原來擬定的獲獎學生,退還了那一萬元獲得了兩萬元。並且又追加了十位學業不是很突出,但自己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的同學,也是每個人兩萬元。前者是獎勵成績,後者是對弱者盡力的扶持。宋曉婉說,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你是很難做出好成績的。經濟基礎在前,成績在後。所以,她隻是劃定了一個重要專業科目成績必須達到良好的水準,同時不得有掛科要求。她這是借鑒了美國的模式: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以達標為準,而不是相互間的競爭!
這些獎學金的發放,沒有大會,沒有儀式,獲獎者甚至都沒有機會在一起相互認識認識。資金被直接打到學生各自的賬戶,是按月分批發放,和美國學校發放獎學金的方式類似。
大家知道,這筆資金是宋曉婉通過自己的渠道弄來。捐款人是誰,她說,對方選擇匿名她也隻好替人保密。她又說,捐款人是期待回報的:你們在校好好學習,有一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資助那些也需要資助的人!畢業後,捐款人也沒有計劃雇傭你們,你們自謀生路。這後者當然是笑話。在私底下,她約了獲獎同學,分開一個個的談了談,也就是拉拉家常,想聽聽同學們的意見,計劃和打算什麽的。
大家都在謠傳,說這是她自己掏的腰包,是來自她昔日巨富老公給的資金。隻有她自己知道,這筆資金是由宋毓婷和冰雪鳳一人一半捐助的。
(原創,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