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鄰居說:滾回你們中國去》(6)
幾個月後他帶著一家四口,靜悄悄的搬進了新家,遵循妻子的低調再低調。舊的,一個月內就出手,還有不錯的利潤。新房子更大更新,左鄰右舍同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如此低調的理由,他說是:如果納尼娜知道中國佬沒有房貸還有大把的流動性資產,一定會在月黑風高夜,將咱家房子點燃。還是少點刺激為好。躲著,永遠的,總可以吧。
昔日的小區以藍領工人為主。現在的鄰居是醫生、律師、大學教授,大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和有點底氣的私營企業者。開的車子也多屬奔馳、寶馬、奧迪類,隻是多數人還是選擇支持美國品牌的卡迪拉克、林肯等。六倍多的地域,三倍多的房子數量,新的小區沿著片丘陵和若幹小山坳建成,高質、氣派,各具特色。小區裏住著十來家的亞裔:華、印度、日本和韓裔。這些家長在一起聊天,談論的是高端的音樂比賽,名校就讀,多了不少的共同語言和共同期待。
一個小鎮兩個不同小區,生活著屬於不同世界的兩群人,思考著不同的問題,麵對不同的挑戰,使用著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這個伊利湖畔的小鎮,五十平方公裏的地域居住的一萬三千居民,各自劃線生活在等級差異極大的不同世界裏。二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七成多擁有至少兩年的高等教育訓練,一半以上的人有本科學位,四分之一多的有碩士以上的教育經曆。三口之家的平均年收入在十六萬多。相對的富有和貧窮,從小區的房屋和停靠的車輛,涇渭分明,很容易看出,差別很大。即使是在這樣的小鎮,無論財力和學曆差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就是主流、這裏的主人,都自我感覺良好。極端情形出現,像納尼娜者會認定:一定是那些外來者的過錯,是那些不到百分之五的非白人。
搬到新居後,老薛很少碰到舊時街坊。三年後,當偶遇昔日故友戴維斯時老薛問:納尼娜的孩子有多大?哪裏有啊。談到那次事件時戴維斯又說:她說的版本和你的差別可大了!
新房主好像將門前的大樹給砍了,湯姆家後麵的桑樹還在嗎?老薛問。戴維斯和湯姆的房子中間隻有三棟相隔,從各自的後院能清清楚楚看清對方的動靜。相互間隻有樹木和草坪,偶爾有點灌木叢。
桑樹還在。門前的大樹倒是不在了,迎春花也被砍的幹幹淨淨。戴維斯臉上無表情的說。
迎春花砍了可惜,不過,從此將邊界無戰事!老薛嘴裏這樣說心裏則想:比我狠多了!我到底還是給她留了點麵子,新鄰居可是一刀見血,直刺骨髓。還是咋們仁慈,可是,那個女人卻永遠不會理解這點,自然也不會有感激之心。
就此老薛算是看明白,美國人也會扭曲事實!受過教育的女人也會無中生有。同樣受過教育的鄰居,也不會無原則的遷就,為斬草除根做出犧牲也在所不惜。
他很喜歡這種做事果斷的行事風格:囉裏囉嗦浪費時間,卻沒有更多收獲的事別做,人生有跟多地方,更值得享受時間消耗。這個美國佬,在效益上做的比自己好很多。
就是為了這份佩服,幾個月後,他還專門回去,拜會了舊房的新主人。
都是生意人,昔日做鄰居時兩人交往不少。戴維斯當年幾乎是和老薛同時進駐小區,一直沒挪窩。一百七十平米的房子裏麵塞著十人:他和前妻、現妻與前夫、現在夫妻,前後七個孩子,外加現任丈母娘。快五十歲的他一直靠倒騰房子謀生:將破舊的小房翻新再賣出賺點差價,就此賺點人工。得益於他這樣的人,附近老而小的房子基本上都變成了保養不錯的大房,被遺落的已不多。老婆做著全職家庭婦女,當著班長,偶爾外出賺點醬油錢。這樣的日子對老薛,能維持到現在,實在是難以想象。他有點佩服戴維斯:不僅日子過的還行,房子還保著,他甚至還在攢錢準備讓馬上高中畢業的孩子,妻子和她前夫的,上俄亥俄州立大學,州裏最好的公立。等級比它差也便宜不少的公立大學,在州裏每個角落都有,幾十所呢。
他們都熱心快腸,典型的美國人個性,每年一次的街道聚會,組織者中一定有他們兩口子。那時候,每次戴維斯都會派孩子上門提醒老薛別忘赴約。他可能是不想讓他這個遠道來的客人,有見外的感覺。如果不是納尼娜,他還真舍不得搬走。
兩人再次相遇是在2017年聖誕節前夕。戴維斯高興的說孩子如願,老薛為他高興和自豪。而老薛的女兒,則在這個夏天拒絕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進入一所所費不菲的私立大學。四年的支出,買下戴維斯的房子綽綽有餘,不過老薛覺得,為孩子教育而投資而付出,值!他早就為兩個閨女,各自準備好了三十萬美元的教育基金,如同多數的華裔父母。
對於金錢的使用,即使在一起住上幾十年,作為鄰居,兩個文化間似乎也不可能有交集。在戴維斯眼裏,老薛的做法一定及不理智。
望著戴維斯有點駝背,慢慢遠去的背影,眼簾還留存著他看上去已衰老很多的臉龐,老薛在想:納尼娜之類代表不了美國的主流,也不可能成為主流。咋們和咋們的子女,卻已實實在在的釘入中產。戴維斯他們,還在邊緣掙紮著。
代際差異,階層差異,就這樣在漫不經心的歲月之河中形成、重排和再穩定,基於大浪淘沙般歲月流水的甄選。流走的,殘存的,隨波逐流的,堅如磐石的,都在按各自的感覺活著,有的掙紮,有的得意,有的彷徨,有的張狂做著最後的吼叫,有的默默享受著生活的恩賜。
看著老薛充滿滿足的臉龐和功成名就般的眼神,站在身邊的妻,則以一如既往的語氣奚落他:你有什麽好嘚瑟的,我國內的同學朋友,資產過億的比他家人口還多。是按美元計!
老薛無語,開著自己的車走了。隨後,妻子開著車駛向另一個方向。
(完)
(2018年1月於美國伊利湖畔)
(《伊利湖畔的小鎮》係列之一)(汪翔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