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波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正文

野鹿,你未見識的凶猛(下)

(2017-11-13 06:23:40) 下一個

與鹿共舞(二)

第一次見到野鹿,還是在東部康州的校園,來美國的第一天。第一感覺,應該就是流口水。九十年代初期來自大陸的留學生,估計都隻有這點出息!誰讓咋們窮,還是窮了太久,又沒見過世界上還有如此,可近距離隨便看的野生動物!那時候一定多次做夢,晚上靜悄悄的接近野鹿棲息地,扛回一頭鹿,享受個多月新鮮的野鹿肉。

記得小時在湖北家鄉,難見下雪的冬天。偶爾有,即使寒冷,如果雪地留下野兔的蹤跡,不到三天,它準成誰家鍋裏的貴客。擁有狡兔三窟的英名,它來來去去的腳印,還是會讓饑餓的獵人,得意而歸。更何況這到處都能見到的,還悠哉閑哉,旁若無人,在那裏溜達的,帶有好幾十斤優良有機肉的野鹿。

與野鹿近距離接觸多的,還是在有房子之後。在校園,畢竟建築物稠密,人口密度大。而在郊外,日常見到能夠動的,除了車子,多的還是這些野生動物。

嘴巴尖尖的狐狸;尾巴長長,身披灰色、黑色大衣,在樹丫上嫻熟翻滾的鬆鼠;帶著一副眼鏡,喜歡顯擺自己有學問,卻不厭其煩的日出前或日落後,在垃圾堆裏翻動尋找,自得其樂的浣熊;還有大白天大搖大擺出動,對菜園子搞三光政策的地豬(groundhog)。

當然,也有看上去可愛,溫柔,漫不經心的欣賞你的菜園子美味的兔子。還有在林子邊緣晃悠,隻見吃不見蛋的火雞。

個頭小的一類裏,較常見的還有野鵝。在特定的季節,媽媽帶著隊,十幾個一大群階梯式從大到小排列整齊的長長的隊伍,慢條斯理的超越街道、公路,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不管你是不是忙碌,是不是心急火燎的需要趕時間,對不起,你得和大家一起,安安靜靜乖乖的像迎接國王的到來一樣,耐心的等待壓隊的爸爸完成收隊。

自然少不了郊狼,那種看上去像狗的野狼。依然記得小時候,人們最喜歡用來嚇唬小孩子的就是這樣的家夥。兒時的記憶遙遠,不可及,今天在很多地方,郊狼數量卻早已失控,成為人類不得不麵對的難題。就肉的數量而言,個子最大的當然是野鹿了。這裏很少看見熊,較南邊時不時會有所聞。

記得十多年前有年冬天,天氣很冷,一英尺有餘的積雪覆蓋著大地。小張打電話給小刁,說自己的媳婦剛剛懷孕,想吃野鹿肉,怎麽辦!小刁講哥們義氣:什麽時候要?新鮮的還是冷凍的?多大個的?小張也不客氣:新鮮的最好,越快越好。一百磅的就成。那行,晚上十點鍾吧,開車來。再帶個幫忙的,在我家後院的階梯上麵。我先給你鏟雪開路,你沿著雪道向前走,應該很容易看到,躺在地上,不會錯過的。

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老刁再回憶那段,不寒而栗是唯一的感覺。你再白送給他鹿肉他都不會吃,更何況自己去打。即使你給錢很多錢,估計也難買動他給你準備如此精準化、個性化的美餐食品。那時不知道,如果被逮住,幾位麵對的恐怕不僅僅是幾千美刀的罰款,很可能是遞解出境,回歸祖國。當然,今天他們可能會說:真這樣,咋也是有錢人!國內的比美國的好賺!

與野鹿最近距離的接觸,是十五年前搬進這第二棟房子後次年的初春五月。

第一棟房子後麵是麵積頗大的林子,地上是割得整整齊齊的草地。樹蔭成為野鹿理想的休息地,無論是炎夏還是寒冬。經常看到三兩個野鹿在那裏酣睡。第二棟建在一個三四十度的坡地中部,半山腰。屋後的林子麵積更大,都是原始的硬木老樹,樹間有灌木叢和草叢。這片區房子間的距離更大,房後相連的是一片原始森林帶,一直延伸很遠,連接了附近麵積巨大的濕地和林帶公園。不僅便於野鹿隱蔽,還提供了天然撤離通道。

很多時候,成群的野鹿們在那休息、酣睡,既像是營地又像是家。有人還專門的在冬天食品短缺季節,給鹿們準備美味佳肴。按照先來後到的邏輯,它們的祖宗應該比人類更擁有使用權。可惜,這個世界靠實力說話: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這裏,年初幾個月特冷。搞農業種菜,通常隻能從五月初開始。很多在附近生活的華裔,屋後都有麵積不小的菜園子。老資格的美國人也流行種植,建園子和種植需要的建材,肥料,土壤等一切,在附近的商店應有盡有,非常方便。美國老太太多喜歡種花,華裔老頭們多忙於種菜。華裔老太們則較少有種植興趣。原因,是因為她們的多數來自城市,或者都是科班出身的學究,玩不來農業這樣的高科技?那裏的道道比書本學到的數理化難了很多。

那年開春不久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發現後院山坡草叢裏,有個看上去罕見的小動物:比貓大像狗卻又不是,它還明顯的缺乏狼應有的機警。我拿著照相機,以不到一米遠的近距離,全方位的拍了很多照片。它也配合的給了我十幾分鍾的時間,擺譜、撒嬌。

此時不知不覺,遠處有幾隻鹿在邊觀望邊悄悄接近,就像遊擊隊對炮樓的圍攻。隨後,原本安靜的小“怪物”跳了起來,直奔野鹿遠去。至此我才意識到,那應該是隻剛出生不久的小家夥,媽媽覺得草叢較安全,才臨時安置在這。

俄亥俄州的野鹿數量,最近幾十年來規模龐大,繁殖極快。人們估計,野鹿對於植物的毀壞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在全國每年超過十億美元。餓了,特別是在冬天,它們什麽都吃,什麽樹皮都啃。初夏,它們連帶刺的玫瑰花也不放過。人們花費巨大打造的園藝美景,一夜間就因它們變的不堪入目。大量的小樹,由於野鹿的存在,而沒有存活的機會。

為了控製,也是為了確保在冬天有足夠的食物生存,每年都給一定數量捕殺指標。

支付象征性的費用獲得捕獵和釣魚證,你就有權對野鹿和很多野獸擁有射殺大權。不過,所使用的武器和使用的區域,有明確限定。每次每年每個人捕殺的數量,也有限製。中國人搞計劃生育,強製控製人口增長,苦了女人。美國人控製鹿的數量,苦了野鹿也讓它們得益。

來自歐洲入侵者的野蠻捕殺,到1904年時,俄亥俄大地上已見不到野鹿!其它的大型野生動物,野狼、野熊之類,也都基本絕跡。早期的歐洲人,也是隻在乎短期的私欲滿足,短視、自私、貪婪。現在俄州和臨近的賓夕法尼亞,印第安納常見的野鹿,基本上都是在1920到1930年代由州政府策劃引進,長期持久保護下來的結果。到1937年時,已經可以在俄亥俄州一小半的地域看到野鹿的身影,到了1956年時,州裏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腳印。今天,活躍在俄州地域的白尾鹿,估計高達七十五萬頭。這還是年年有計劃捕殺控製後的結果。

俄亥俄州,十一點六萬平方公裏麵積,一千一百萬人口,美國人口數量第七,每平方公裏一百零七人,密度排名第九。人口數量和野鹿的數量比例是十五比一。昔日,靠的是野生動物間食物鏈的相互製衡。今天,缺少足夠捕食動物,鹿的天敵基本不存在,隻好靠人工控製。

在州內,每年野鹿帶來兩萬三千起車禍。從1943年開始,被允許對野鹿行使有限度獵殺,第一年被捕殺的野鹿隻有區區164頭。今天,每年州政府獲得大約一千萬美元的執照收入,批準超過二十萬頭野鹿的獵殺數量。獵殺時間則安排在十到一月間,用弓箭,或某種規格的獵槍。獵殺隻能在日出前半小時到日落前半小時之內,不允許夜間偷襲!不同郡有不同捕殺量限定。少的兩頭,多的加倍。隨意的獵殺,也是犯罪!

白尾鹿喜歡家庭性群居,同時,成年鹿又公母分離:不喜歡哥們姐們的混合成群,卻喜歡拖家帶小,還男女有別。11-12月是交配期,一雄多雌,多妻製。配偶選定,基於雄和雄間的武力對比,而非男女間的愛情。隻有雄鹿有角,這為他們武力對比時的武器。

母鹿的妊娠期約為六個半月,多在四到五月間生產。第一胎隻產一個,以後每年產二到三個。產仔後一年內,母親和幼鹿一起生活。幼鹿一生下來就能站立。

對幼崽的照顧,母鹿是不錯的母親。哺乳間每次離開幼鹿外出捕食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四小時。離開前,母鹿會將小鹿藏匿在森林的草叢裏,小鹿則聽話的平躺在那耐心等媽媽。

幼鹿四周後就可陪媽媽去覓食。幼鹿的哺乳期為八到十周,兩個月後幼鹿便能完全反芻:進食一段時間後將胃裏的食物返回嘴裏再次咀嚼。

幼鹿八個月時開始性成熟,小公鹿一年後離開媽媽,小母鹿則留下來陪著媽媽一起生活到兩歲。在夏天,公鹿們多以三五隻規模群居,冬天裏公鹿加入母鹿群,一起在適宜棲息和食物豐富的地方聚集。在性方麵,野鹿有季度性的獨占排他性。

確實,在冬天時,經常能見到一小分隊規模的鹿群,在自家屋子周圍來回穿梭。白尾鹿是跑、跳是能手,還是遊泳健將。它的跑速可達36-40英裏。由於身手矯捷又善於隱蔽,野鹿一般不通過長途奔跑遷徙來維持生存。縱向跳高高度可達9英尺,橫向跳遠能力可達驚人的30英尺。在水裏遊泳時的速度為每小時10英哩,能遊過長達十四公裏的水域。

白尾鹿因奔跑時尾翹起,尾底顯露白色而得名。白尾鹿的毛色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在夏季有點發紅,冬季變灰。幼鹿身上有白色斑點,更像“梅花鹿”。

鹿茸和角看起來相似,但它們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生長方式也不同。鹿茸表麵為皮膚,每年都脫落,並重新生長。鹿茸是從鹿頭骨頂端額骨的兩個球形突出上長出來的,就好像植物從地裏發芽一樣,鹿茸通常分叉,每新長出一枝就增加一個叉。就像爪子一樣。

鹿角,則是從下往上長,通常伴隨動物一生。角是空心的,實際重量比看起來輕。角一般有一定的彎曲,但是從不分叉。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在個子上,雄鹿大於雌鹿,和人類類似:男性多高大魁梧,女性多小巧玲瓏,秀美。

在全美約生活著三千萬頭。如沒有自然災害並放任自流,數量上可每兩年增加一倍。人為的控製變得極為重要。在這點上,美國人(對野鹿)比澳洲人(對袋鼠)做的好。每年有超過千萬人參與狩獵,對應的支出近六十億美元,捕殺的野鹿數量超過六百萬頭。如果每頭野鹿身上平均五十斤肉,合起來是個巨大的數字,是對美國肉源市場重要的補充。捕獵季節過後幾個月,多達一千二百萬的小鹿又將問世。

2008年時,大約有超過一百萬頭野鹿參與製造車禍,帶來一百五十人的死亡和接近三萬人的傷害。帶來的機動車的財務損失在十一億美元左右。2016年有超過一百五十萬頭野鹿參與製造車禍,製造了接近兩百人的死亡和一萬人的傷害,對機動車的經濟損失在十億美元以上。受傷人數有巨大的改善,其它數據依然觸目驚心。

一頭鹿一年能吃掉一千斤的料,這之中不少的部分是人類想保護的小樹和花卉。每年對於農作物和園藝的損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在東部十三個州的估計,接近三億美元。對於大片公園裏樹木和花草造成的損失也很大。再者,野鹿還會幫助病毒傳播。

在北部相鄰的密西根州,每年有五萬起車禍由野鹿引起,其中百分之八十的發生在隻有對開兩道的路上,事故的發生多數在傍晚。

在很多地方,你撞死了野鹿,車子也付出了巨大代價,通常你卻還不可以將死鹿帶回家享受掉,否則違法。你可以報警,隨後向警察提出帶走死鹿的要求。

俄亥俄州在人口構成上很“美國化”:85% 是白人,11.5% 非裔美國人(黑人),1.9% 是拉美裔人(西班牙裔),1.2% 是亞裔美國人,0.2%是印地安原住民,1.4 % 混合的種族。昔日這裏是印第安人的大本營,在血洗後人種幾乎滅跡。很多人覺得,美國白人多數應該是早期來自英國,實際上不是。俄州前五大居民的祖先:德國人(26.5%)、愛爾蘭人(14.1%)、非裔美國人(12.2%)、英國人(9.0%)、意大利人(6.4%)。

昔日美國的農業重鎮,今天的俄亥俄州,是美國狩獵和野外觀察野生動物最好的去處之一。得益於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一如既往的保護。這裏山不高,多數平原,不高的丘陵,還有從南到北的俄亥俄河,將流之不盡的伊利湖湖水送到腹部各地。河道兩邊,看不到良田,而是從未開發過的原始林帶,專門留給野生動物棲息的。

美國這種對於野生動物的引進、保護和控製的辦法與經驗,值得中國政府學習和借鑒,如果認真的做好,若幹年後,中華大地上也會是野獸橫行,人畜共處,和平安靜。隻是到了那時候,中國人什麽肉都敢吃,都喜歡吃的惡習,是該被戒掉!

(汪翔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原稿發表於《解放日報》(上觀),這裏是修改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