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一個冷酷可怕的世界
這幾天一直在看電視劇《白鹿原》,看的比較細致,已經看到田小娥被殺死那段。從故事的講述來看,還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故事的演進還算平穩,也還有趣味性,在邏輯上看也算接地氣。
白鹿原在西安附近,屬於古代的關內平原,《白鹿原》的故事,代表的應該是從那個時代演繹而來的關內文明!秦國從關東地區一個邊陲小國起步,開始征戰六國,並且將其逐一滅掉,靠的恐怕就是白鹿原所表現出來的家族威權吧?!
隨後對中國的統一,帶來的自然是這種文明的傳播!
在這個威權之下,一個家族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國,族長就是小國的帝王!而維係帝國關係和持續的,就是那些死死板板的家族規矩?!
依據規矩來治理家族和國家,也不是什麽壞事。中國人一以貫之的一盤散沙,就是因為缺少規矩!即使有了,也缺少對規矩的嚴格執行!但是,從《白鹿原》看到的,似乎是另外一個極端的情形:死守規矩,到了缺乏人性的地步!隻是一人例外!
不知道這是陳忠實所理解的白鹿原,還是曆史上真實的白鹿原(當然容忍藝術上的加工)?!亦或隻是陳忠實想寫出來,意在他所需要的,作為含沙射影工具的白鹿原?
擁有族權的白嘉軒,為了一句“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的“古訓”,就對做盡“壞事”(壞祖宗規矩的事)的鹿子霖,一次次的法外開恩!而對於可憐兮兮,生活悲催的田小娥之類,甚至是他的兒子,卻可以全族人(也就是全人類!)共誅之!
人類對於同類的最起碼的同情心,在這裏是都不存在的!也不需要有人在乎!
在這裏,中華文明的精髓到底是什麽?
想體現的又是什麽?就是連動物都不如的,缺乏最起碼的,對於同類的憐憫心?
一個沒有,也不鼓勵,甚至是不容忍,基本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家族,又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家族?這樣的家族,最終也隻能是像白嘉軒的一樣,斷子絕孫了。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憐憫心?西方人強調的大愛,應該就是指對人類的基本同情心吧?而在白鹿原,愛隻有在族人之間才有意義,族人之外,就隻能是敵對的野獸?
還有,鹿兆鵬對冷秋月,這樣的處理是極端之中的極端,感覺之下,鹿兆鵬應該是有功能性的性障礙,原因可能是戰爭和戰場上的傷所致,即使如此,講出來,總比“逼著”一愛到底的秋月去死,要人道的多吧?難道,在這裏,陳忠實就是為了討伐共產黨的缺乏人道?
對待黑娃也是。其它的,具體的,我就不談了。
有一點,我就是不明白:古老文明的發源地,就是如此的缺乏人道和憐憫心?如果真的是這樣,倒是可以解釋後來的文明演進的結果,直到今天這個時代,中國人普遍性的缺乏良心,缺少道德,貪婪,自私自利。還有,還有,還有,咋們就不說下去了。
再者還有一小點點就是:白鹿原人的性功能都比較弱!這是不是因為缺乏同情心,上帝懲罰的結果?而那時候的關內地區,一直就是富饒的地方!
基於《白鹿原》的邏輯,寫一部科幻小說,可能更合適:一群由機器製造的“人類”,沒有心髒也沒有情感,但卻基於嚴密的軟件控製著大家對規則的堅守,對外,則一致的敵對,見死不救,對內,按照權勢大小來容納對規則的侵犯!
下麵是百科對關東地區的介紹:
關內,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穀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今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關內,又稱關中平原、渭河平原。在陝西省中部。
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即地塹,後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衝積而成。這裏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
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係地塹式構造平原,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長約300公裏。南北寬窄不一,東部最寬達100公裏,西安附近約75公裏,眉縣一帶僅20公裏,至寶雞逐漸閉合成峽穀,形似“新月”。麵積約3.4萬平方公裏。
因在函穀關和大散關之間(一說在函穀關、大散關、武關和肖關之間),古代稱“關內”。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裏秦川”。
渭河由西向東橫貫渭河平原,幹流及支流涇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鄭國渠、白渠、漕渠、成國渠、龍首渠都引自這些河流。關中平原自然、經濟條件優越,是中國曆史上農業最富庶地區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險,從西周始,先後有秦、西漢、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於關中平原中心,曆時千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