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張廷玉說說該如何當助理

(2017-03-20 07:18:32) 下一個

2016年,那是一個秋天,你短短的幾個字,又重新激發了一個文青的創作熱情。於是乎,這短短的幾個字可能成為伯樂打在千裏馬身上的那幾鞭子。

 

曆史是鏡子,這是李世民說的。曆史是精子,這是高曉鬆說的。曆史是公式,這是我說的。 其實,對於每個定義,人們心裏都有其自己的定義方式。

 

撥開曆史神秘的麵紗,我們今天來掐頭去尾的說說張廷玉。 被清朝狗血宮廷劇折磨長大的我們應該對張廷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是的是的,他就是輔佐過康雍乾三朝的元老重臣,名列軍機,位至首輔,清朝的活字典是也。向來好聽的形容詞用在他身上可能都很遜色,實在是從康熙朝的青年才俊,到雍正朝的國之棟梁,一直到乾隆朝的萬事通。

 

再來說說他所在時代的三位主子。這三位皇帝的名頭實在是不要太響啊。不止是在清朝,就算把他們三位放在中國所有王朝的曆史中來講,他們也都可以當之無愧的稱之為聖主明君。 而且這三位主子所處的朝堂局勢,以及個人脾氣稟賦也都不一而同。康熙少年英主,能除鼇拜,把清朝的曆史從打天下順利的改寫進掌握天下。從一個幾歲的頑童,到能掌控全天下的局勢,到最後訂立下清朝天下根基走勢的皇帝。雍正從九龍奪嫡的戰爭中走來, 從國庫空虛走向江山穩妥,人民安居。也就在他在位的短短十幾年裏,給後世一代帝王又留下了可以揮霍的充足銀兩。 說到乾隆,人們往往認為他的運氣很好,有爺爺留下的穩固江山,有父親留下的充足銀兩, 不用爭,不用搶。安安靜靜當個敗家子就挺好的。那就看看敗家子是如何用這穩定和銀兩鑄就一個富庶的安穩的大清朝的。

 

看過這三位皇帝的大概名頭,就知道張廷玉要在這樣的三位帝王身邊站穩,是有多麽的不容易啊。而且曆史又被張廷玉寫的很有意思。正史中很少能看到張廷玉的名字。當然,狗血的清宮劇中杜撰的隻是有根據的瞎猜,為了湊夠打手(辦事人員)的名單之用。最最開始的時候,我想張廷玉也一定像所有的人一樣,希望可以憑自己本事出人投地。但其實,他還是有很好的基礎的,那即是他雖然也需要靠考科舉出身,但他頭腦聰明,而且父輩也在朝為官(官階還不是很低,至少可以住在北京的。北京的官多,這是眾所周知的,現在的說法是,你隨便丟塊磚頭砸到的都可能是個處長。以前是說,你隨便丟塊磚頭砸到都是個紅頂子。)總還是要比方外任的地方官要好的多。 從小還算有見識的他,在考取功名以後,憑自家老爹的提點指摘穩紮穩打的在朝堂上很快的就有了一席之地。他成為康熙爺晚年比較寵愛的一位臣子。

 

年輕的時候就能有令這位暮年君王讚賞的沉穩,可見其功力一斑。還是回到最開始對他的評價,在正史中很少看到他的名字。按說都這麽得到賞識了,那還不應該處處有人歌功頌德,拍馬屁的還能少了。咋就沒有他啥事呢?從這裏就能看出他做人做事的方向了。首先,為啥沒他啥事呢,因為他是替皇上寫詔書的那個人。(對對對,就是那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個工作的流程一般是,皇帝一喊張廷玉擬詔。他就趴地上拿個小本子趕緊記皇帝說過什麽。然後, 皇帝說完,說,你讀來聽聽。他就一讀。剛好就是皇上要說的話。看著這活挺簡單。稍微當過領導的人都知道,有時候自己下個命令還沒太想清楚的時候,自己都不一定特別知道自己說的是啥。 那要是金口玉牙的皇帝也信口雌黃,張廷玉該咋辦?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估計他心裏一定喊,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但是這伴君如伴虎的皇帝的心思可咋猜得準啊? 這就是當助理的功力了。如此,從他的工作性質來看就可以避免很多時候,大家對他不必要的奉承拍馬,以及其帶來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從九王奪嫡的戰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的雍正登基了。無可否認的是在這場戰爭中張廷玉又扮演了看似很不起眼,在最關鍵時刻在暗處做出了最重要選擇,為雍正的登基奠定了重要基礎的角色。這是怎麽話說的呢?對,就是從雍正一登基,他在文官中對張廷玉的倚重說起的。這是一位四十多歲才拿到最高管理權的領導。在這麽多年的等待中,他早已看清楚朝臣的嘴臉以及能力。從輔一登基就重用張廷玉,就可以看出張廷玉為人為官做事的態度及能力了。這時候的張廷玉除了還是那個抄抄寫寫的筆記本以外,也有了很正經的官職。他進了軍機處。那他這個時候又在幹什麽呢? 對了,這就是他避免在正史中特立獨行的第二個辦法。作為軍機他必須得給皇上出主意。但是,他出的主意有一個特點,這個主意就隻能以皇帝的口吻說出去,別人說了就一定是奪權的表現。那當他把他的想法告訴皇帝以後,皇帝一定不會跟其他大臣說, 這是張廷玉替我想的。他就永遠照舊站旁邊,拿著他的小筆記本,扮演著空氣加人肉背景的角色。

 

時間它又曾放過誰呢? 是的,雍正在位十幾年後,內憂外患以及他不停服食的長生不老丹要了他的命。 他走之前給張廷玉留下了兩樣東西。第一是位享太廟,第二是首輔大臣。這時候的張廷玉年紀也不輕了,也是當爺爺的人了。 但是人活的久了,最大的好處就是他什麽都知道。現在的他堪稱清朝的活字典了。這話真不為過。你想啊,曆經兩朝我猜節目的鍛煉,他不但對帝王的職責、心路曆程都極其了解,而且對朝堂的一切爾虞我詐都跟家常便飯一樣。 所以,雍正就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送給了乾隆,希望他好好的使用,自己留給他的這部活字典,這裏麵不但有做人做天子的道理,還有對官對臣子的駕馭。知天命以後的張廷玉依然如初的培養少年天子,把自己的一切傾囊相授。

 

這樣張廷玉為官的一生就被我掐頭去尾的說完了。 從他的一生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結論,他所有的工作就和我們今天的助理差不多。做助理的最先也要是個百事通,不能說,領導一問,你三不知。但要做到領導一問,你百事通,我們是不可能像張廷玉一樣為官一生積攢了豐富的經驗,成為一本活字典以後,那個時候你才去回答領導的問題的, 那也太晚點了。我想張廷玉在最初的最初被問到的時候,也不會是什麽都不知道的。那要怎樣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破綻呢。做助理,就要對領導的工作範疇大概了解。預先把可能性的問題都預備一下。或者可以回答出找誰可以解決問題。做助理的第二點要務就是能大概猜測出領導的意思。 這個也不簡單,很多時候可能助理就是個傳聖旨的。但這個聖旨要怎麽傳,你怎麽能體會出領導的意圖,而且又能按照自己的意誌方向來讓大家辦事,這太重要了。領導有時候可能不一定能完全正確的在簡短的時間內表達出所有自己的要求,還有時候我們要傳的根本就是個外國聖旨。曆史上大家辦事的套路就是,辦一點再請示一下。最怕的就是,我們傳完聖旨,領導直接檢查結果的, 這也就該提到做助理的第三點要務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相當於,軍機處的那個張廷玉,站在領導的背後,把一切該替他想到的、他該想到的,都替他想好做到補充好。

 

故事講完了,套路擺在那裏,希望你能更好的領悟。(多麽痛的領悟。。。。你就是我的全部。。。。每當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辛苦。。。。)

 

就到這裏吧,不要著急,休息,休息一會兒。。。。(一休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