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美術家協會

海外華人美術家協會是經過美國紐約州正式注冊的非盈利性藝術組織,為海內外優秀藝術家提供展覽創作交流的平台
正文

訪著名油畫家徐唯辛:用肖像記錄曆史

(2017-02-23 07:02:17) 下一個

訪談 | 用肖像記錄曆史——訪著名油畫家徐唯辛 

 2017-02-15 楊媛 大河美術
 
 

 他,於學生時代就獲得首屆中國油畫展大獎;

他,主張用理性的精神來描繪社會現象,以表現畫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

他,對還原曆史真實近乎執拗的堅持,使之成為這個時代少有的不以追名逐利為目的的當代藝術家。

他,就是著名寫實油畫家徐唯辛。

新年伊始,我們專訪了徐唯辛先生,聽他娓娓道來他的藝術之路、藝術態度以及藝術家的人文情懷。

 

 
 

 

 

 

《大河美術》:自上世紀80 年代以來,您的多件作品在大展中獲獎,並在中國油畫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1987 年首屆中國油畫展獲大獎的《饢房》,反映藏族風情的油畫《聖地拉薩》,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的《酸雨》,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的《工棚》等等。在您的藝術發展道路上,有哪些關鍵節點?有沒有對您影響較大的人或事?

 

徐唯辛:油畫《饢房》是我在浙江美院油畫係讀研究生時的畢業創作。此前,全國美展中雖然有油畫部分,但是作為油畫這樣一個品種,單獨拿出來做展在中國是第一次。我獲得了優秀作品獎,影響比較大,算是成名作吧。

 

 

《饢房》1987 年 170cm×180cm

 

隨著年齡的增長、修養的加深和閱讀的擴展,我的創作在上世紀90 年代從邊疆風情的內容轉向了社會題材。第一張轉型的作品就是《酸雨》,這幅畫整整畫了兩年,1999 年獲得了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是我藝術生涯的第一個轉折。

 

 

《酸雨》局部 1999 年 220cm×340cm

 

我那時在廣州美術學院教書,當時廣東珠三角是一個世界加工廠,汙染嚴重,我住的地方是一個有好多煙囪的環境,每天熏得夠嗆,再加上廣州的雨季很長,空氣很潮濕渾濁,雨很髒。所以我就構思了酸雨這麽一個作品。畫麵霧氣蒙蒙,許多人打著傘,有一種無助無力的感覺。這張畫在形式上我也做了一些探索,畫麵黑白對比很弱,沒有主人公,也沒有情節。

 

2003 年前後,我又創作了一張叫《工棚》的作品,主題是對底層打工者的關心和悲憫,可是這個作品在藝術形式上沒有什麽突破,而且跟《酸雨》相比,我覺得還往後退了一點。但這張作品還是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上獲了銀獎。雖然獲了獎,但是,我心裏很不安,因為在藝術形式上的探索,實際上陷入了停頓。

 

之後的礦工肖像係列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大的轉折之一,對我來講具有裏程碑意義。我用超大尺寸的肖像方式來表達對底層人們的關注。雖然這種大肖像並不罕見,但作為我個人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個突破,因為否定了我過去技術很嫻熟的大場麵的構圖方法。這種大肖像簡潔有力,當時在國內的畫壇中尤其是主流的學院派的展覽中顯得非常突出。

 

也正是這組肖像讓我對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有了進一步的拓展,並由此引發了我另外一個構思——關於曆史題材的創作。我這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個作品就是“曆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這個題材我很早就關注了,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創作方法和形式。而大尺寸礦工肖像的方法,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和曆史題材的構思,碰撞出了火花。由此構思了“1966—1976”這個作品創作的脈絡。

 

《大河美術》:在中國油畫界,您的作品“以肖像展示曆史”而獨樹一幟。您畫過媒礦工、農民工、農村婦女、軍人頭像,尤其是“曆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係列,以大尺寸的布麵油畫描繪黑白肖像群,帶給觀者視覺衝擊力及心靈震撼力。為什麽選擇這種繪畫方式?

 

徐唯辛:考慮到我們對曆史問題的態度,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是對現實的挑戰。這一肖像係列實際上是介於繪畫與觀念之間的藝術行為,創作始於對人物的選擇、組合與再認識。這些迥然不同的人物被排列於一張清單,就已經是寓意深長的藝術創作了。以同一色調和尺幅冷靜地畫出他們的形象,這本身就是一種基於曆史態度的藝術創造。畫出他們的形象,隻是撥動了繁複曆史旋律中的第一根琴弦,真正的音樂將在作品出現之後展開。

 

 

《2005 中國煤礦紀實——礦工劉向財之一》

2005 年 200cm×250cm

 

《大河美術》:對“肖像”的重新發現是您藝術創作曆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以後還會繼續用這一形式表達您對社會與曆史的觀照嗎?

 

徐唯辛:用肖像來創作,在我的繪畫生涯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未來,我將可能堅持這一方式走到底。當然,每一次或每一組的題材,我會用不同的方法來畫肖像。比如說我曾經用過黑白的方法,用過彩色的,用過一半彩色一半黑白的方法,還有在肖像上麵抄寫文字。這些都是我進行的不斷嚐試,但總體來講都是按照肖像這個路線跟脈絡往下走,沒有離開。

 

《大河美術》:您是新疆人,又在西藏生活過,遊曆西藏北部,當過知青,人生經曆非常豐富,這對您的藝術創作有什麽樣的影響?

 

徐唯辛:我經曆確實比較豐富。在新疆出生在西安上大學,在杭州浙江美術學院讀研,後來又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12 年,再後來在北京待了十幾年,現在又開始跑國外,人生有一半時間在遊曆。也許因為我的性格裏好像就喜歡流浪吧。在新疆的漢族人,精神深處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流浪的族群,我就覺得我一直要在路上行走,所以我的腳步一直沒停下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走得多,始終保持一種敏銳的感覺,去開闊眼界,開拓自己的思想,我覺得這對藝術創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我的藝術創作生涯比起一般學院派的寫實風格畫家來講,變化是比較劇烈的。一個是題材變化劇烈,從新疆到西藏再到礦工,然後再到曆史人物,這個變化很大,另一個是形式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歡閱讀。我在學畫畫之前,曾經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

 

《大河美術》:您曾在博客中提到,“現代藝術是思考和觀念的藝術,藝術家的底蘊決定作品的成敗”,這個“底蘊”究竟指的是什麽?

 

徐唯辛:中國藝術家大部分是從學院出來的,一般來講比較注重技術,對閱讀、內心修養等方麵相對來說都不夠重視,很多成了匠人,這樣的情況也比較普遍。當代藝術創作需要深刻的思考,很好的修養,要讀大量的書籍,還應該走出封閉自我的內心感受世界。這也是當代藝術和創作的一個重要元素。

 

《大河美術》:從您的微博上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您於25 年前創作的表現藏族風情的小幅油畫,被一個國外藏家以約500 美金的價格買走,時隔多年,您又用一幅肖像換回了這幅舊作。為什麽呢?

 

徐唯辛:對啊,當時五百美金是很多的錢,相當於我當時一年的工資,我那個階段比較窮,畫都賣光了。但是過了二十多年以後,我偶然發現那幅畫還在那個藏家手裏。因為很懷念那段時光,我就想把這個作品弄回來,作為我藝術生涯的一個見證。於是就跟他商量說能不能給他換成肖像,把這張畫換回來,結果他欣然同意了,我也很高興。

 

 

藝術簡曆

 
 
 
 

徐唯辛 教授,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5 年~2013 年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院長,1981 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1988 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碩士學位。作品曾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展,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多次獲獎。代表作有《礦工肖像係列》油畫、作品《曆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民國知識分子肖像係列》等。近年應邀在UC 伯克利、UCLA、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等大學作題為《中國當代藝術觀察——思考與實踐》的演講。

徐唯辛老師現為海外華人美術家協會顧問

 


 

 

 

  •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