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國共三十年(8-1)北伐

(2017-08-17 07:50:08) 下一個
北伐.
 
說到北伐就不能不說到當時及後來幾十年裏中國政壇上的實力派人物李宗仁, 黃紹弘,白崇喜及他們所代表的新桂係.桂係軍閥出自廣西,先是有陸廷榮的老桂係,老桂係強盛時勢力達到廣州,武力驅逐原粵都龍濟光占據廣州.後被陳炯明帥領的粵軍及孫中山招來的滇軍所驅逐,粵軍窮追不舍使桂軍體係徹底崩潰.新桂係適時崛起.老桂係崩潰時,,,白在軍中相當於營級官職,由於八桂無主,他們當時都各領本部兵馬占據幾個縣市,自立為王.後來李,,白又合兵一起征戰八桂銷平其他山頭,統一八桂,被稱為新桂係.搞定了廣西.新桂係就開始目視全國的政治形勢.由於三位領袖都是新學出身,從小就崇仰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打倒北洋軍閥自然也是他們籠絡人心的口號.因而新桂係也就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廣州國民政府的懷抱.自願接受國民政府給的番號, 將其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新桂係在當時的南方革命陣營中憑借第七軍的實力做了兩件有影響的大事.一是反共,二是北伐.,,白都是反共的急先鋒,對共產黨有一種本能的反感.正如黃紹竑所所的:”蔣介石不反共,我也會單獨舉起反共旗織的”.黃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對農民運動自然有惡感,加上後來很快成了廣西省的領導人,希望民安而不希望民亂,也促成了他對農民運動的反感,尤其反對共產黨員韋犮群等搞的農民武裝起義,到處殺地主攻縣城.因此遷怒於共產黨,成了積極反共人士.李宗仁,白崇禧雖然沒有黃那樣的大地主的家庭背景,但也是自足之家,成了廣西省的領袖人物之後,站在管理者的立場自然與造反者的世界觀不同.必然站在其反麵.
 
當我們把廣州政府各色人等放到平麵上觀察一番,就會發覺李,,白及其他們的軍隊都屬於沒有被教化(指國共合作)的生人,有些野性.當時在廣州的在組織的人們都在談國共合作,都在實行國共合作的時候,唯有新桂係冷眼旁觀,心裏抵觸,唯有新桂係的軍隊裏沒有共產黨員黨代表.後來北伐時派了一個還讓他們變著法兒給攆跑了.
 
另一個說北伐就不得不說的人物就是唐生智.實際上北伐的行動就是由唐生智引發的,而唐又是戰爭前線最重要的指揮官,而不是蔣介石或李宗仁.過去由於勝利者虛假宣傳而埋沒了他的曆史恭獻,蒙蔽了我們,使我們對他忽略太久了.
 
唐生智出生於1889,生於士宦之家.其祖父年輕時投身於曾國藩的湘軍,後因戰功屢次升遷,戰爭結束後曾任廣西提督.其父曾當過縣令.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唐的身上具有一下特點.(1)受過良好的教育,(2) 官宦子弟的無法無天的狂妄,(3) 將門之後的俠義和勇氣.
 
可能是因為武將後裔的原因,他從小上的是湖南陸軍小學,1909年考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於學校其間加人同盟會,1911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未幾又決定和同學歐陽莘去上海從事革命工作.為籌路費求保定湖廣會館資助.開始會館負責人不肯資助,唐生智耍橫要打人,會館負責人迫於他的威脅助其路費.
 
到上海後曾被派到都督府當科員.他這種背景和出身那是坐在辦公室抄抄寫寫的主.於是和同學辭職不幹,閑來無事在大街上轉悠,忽見兆豐公園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頓時火起非要進去.幾個青年踏入園去,印度巡捕看到趕來驅趕.幾個人打了巡捕一頓絕塵而去.事後此事依然對他刺激很大.革命救國的念頭愈堅.一心想要當兵打仗,打倒帝國主義,驅助洋人.
 
1912年又和同學歐陽莘回到保定陸校繼續學業.在校其間做過一件出格的事.校長蔣百裏是位聞人,又具校長之職,在學校裏有一定的威嚴.學生都怕他.但唐生智卻認為蔣作為軍人涵養有餘,剛毅,凶很不足,因此跟同學劉文島,陳明樞,歐陽莘打賭.說他敢騸蔣百裏兩耳光,眾人不信,說他果然敢騸蔣校長兩耳光便服他.
 
蔣百裏有個習慣,每晚必查鋪,查完鋪必到宿舍外尿桶邊撒尿.有一天也是這樣,蔣查完鋪後又到宿舍外邊撒尿,唐生智趁著天黑月不明衝出去對著蔣百裏就是兩耳光.邊打邊喊:歐陽莘你怎麽老穿我的鞋.這種把戲,蔣百裏心裏自然明白是怎麽回事.隻是性格使然,自己裝糊塗,不去追糾,反倒是唐事後欠疚主動找蔣百裏認錯.
 
唐於軍校必業後回到湖南在陸軍混成旅當兵.逐漸混到了趙恒惕手下的團長,這時就現露出打仗的才能,常打勝仗,1920年又被提升為旅長.成了一股不可小看的軍事力量.當時譚延闓與趙恒惕為爭湖南的第一把交椅而開戰,譚投靠孫中山,趙投靠吳佩孚.譚曾派人來拉攏唐,為唐拒絕.唐的部隊加入趙的軍事集團與譚開戰驅譚出湘.唐的部隊在整個戰線的前方,一路追擊譚的部隊出湘趕入粵省,唐順勢占據了湘南.將部隊駐紮在衡陽,永興,郴州,桂陽一帶.
 
有了相對的獨立性,有了地盤,唐的隊伍迅速擴大, 26年時唐的隊伍已經發展到3萬餘人.有了勢力之後雄心也就大了.時事正好有個機會,湘省人民正在風起雲湧的在搞驅趙運動.當然這裏有共產黨的推波助瀾.唐的駐地有於接近粵省,廣東的革命風潮漸漸的就刮進了唐的軍營,士兵裏自然就有一些鼓噪.加上唐青年是就有革命的誌向,唐就暗中與廣州有了互動.1925 年更將自己的親弟弟唐生明及幾十名湘省青年送入黃埔軍校四期就讀.由於唐的這些舉動,湖南省的共產黨為更好的做唐的工作促其反趙,就以湖南國民黨省黨部的名以派出多名黨代表常住唐部做唐的工作.
 
北伐這樣一件被國共兩黨喊的名震環宇的事件,卻很難找到一本比較完整講述北伐的書.北伐的成功是有有利的客觀條件的.這個有利的客觀條件就是當時北方的軍閥戰爭.
 
我們在第一章裏講到,直奉二次大戰由於馮玉祥的倒戈一擊,使吳佩孚的直軍徹底失敗,在山海關附近吳佩孚丟了他直接指揮的精銳中的精銳怯薛第三師.可以說他的政治生涯隨著第三師的消失而消失.其後來兩年的政治及軍事活動及十四省聯軍總司令的頭銜都屬於吳政治生涯裏的回光反照,屬於驚濤拍岸後的餘波蕩漾.之所以有後來的回光反照,餘波蕩漾,是由吳的聲望還在,山海關以內,除了廣東,廣西,雲南三省之外都在吳的影響之下.各省的地方主官及軍隊或是吳的直接下屬,或是他推薦上去的,或是曲服於吳的軍力而聽其號令的.但人們的勢力眼,及實用主義也讓他倍嚐人間冷暖.
 
由於戰敗,自己的陣營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就另投明主.比如原他的部下,被他扶上湖北都督寶坐的蕭耀南就投靠了重新上台的段祺瑞.當吳戰敗後帶著少量衛隊及部分幕僚以及沒了軍隊的軍官沿京漢鐵路一路奔來準備登上長江裏的軍艦和他在艦上的兩千衛隊回合時.蕭就不讓他進湖北境.為此派人拆除部分路軌,還命令鄂軍暫編第一師師長寇英傑執行段祺瑞嚴拿吳佩孚的命令.由於寇也是吳的舊部,因此寇拒不執行蕭的命令.加上這時川,湘兩省擁護吳佩孚的代表已到,也向蕭施加壓力,蕭才讓車南行.從雞公山到漢口原本幾個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吳抱病在車上折騰了三天.車到大智門車站,這天正好是1925年元旦.蕭又不讓吳下車去碼頭.一定要吳進法租界並聲明以後再不過問政事.吳堅決不進租界.雙方堅持不下,後來吳歎氣道:”轉告珩珊(蕭耀南字),我腳不沾他湖北的地麵,你們把車開到月台上來,我馬上登決川,而且即日東行.”吳終於得行.決川,當時擁護吳的艦共三艘,將士兩,三千人,駛往黃州(今黃岡市).到達黃州後稍得安定即與幕僚登岸同遊黃州古跡.並飲酒作詩,詩曰:
 
戎馬生涯付水流,
卻將恩義反為仇.
與君釣雪黃州岸,
不管人間可自由.
又有:
小人行險終須險
君子固窮未必窮
百尺樓船沉海底
隻因駛盡一船風
 
不改書生本色.
 
誰知形勢不讓他休息,先是台上的段祺敬慕吳佩孚治軍打仗的本領.五次三番派人拜訪吳佩孚要他出山任段政府的海陸軍元帥.吳不肯就任.吳推脫的次數多了,惹的段祺瑞火起派軍艦八艘趕來黃州捉拿吳佩孚.吳獲的此情報後於192532日領著他的小艦隊沿長江駛過武漢南下抵達嶽州(今嶽陽市).在嶽州受到趙恒惕派來的代表的熱情歡迎.到此他才有機會把家屬,幕僚及跟他的衛隊安派住到岸上.但他本人仍住艦上.在嶽州一住七月有餘.
 
這時政治形勢又發生變化,有於張作霖的奉軍大舉南下,擠壓政治板塊急劇變化.奉軍進展急為迅速,沒幾天前鋒就已過江蘇染指上海.中原大地群龍無首,各省小軍閥倍感唇亡齒寒.迫於形勢,為了自保,大家就商量聯合抗奉,那唯一能統合大家,有此聲望的隻有吳佩孚.更由於湖北的軍隊本就是吳的舊部,這會兒都出來擁護吳佩孚.蕭耀南無奈這會兒有靦著臉來找吳要加入這種聯合.小人不長壽,未幾蕭耀南因患肺病及長期吸食過量大煙而死.由於在鄂軍隊的支持,吳佩孚就把聯軍司令部建立在了漢口附近的查家墩兒.
 
但是形勢的變化往往出人意料.本來是聯合反奉,誰知吳正在粉墨登場,馮玉祥那邊已經開了鑼.馮聯絡張作霖的部下,張學良的副手新派軍人郭鬆嶺聯合倒張.郭鬆齡帶著本部人馬反戈打去一路過關斬將,衝出山海關打到離沈陽六十裏的地方.張作霖已覺沈陽不可守,而通信息給郭希望他和平進沈陽,勿塗炭百性.可就在此關建時刻日本關東軍出麵幹涉,限製了郭軍的軍事行動,加上各路張的支持者趕來助張,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郭軍內部出現動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勤的老將吳俊生特別買力,已年愈六十還親帥騎兵冒著零下40 度的嚴寒,繞道從背後偷襲了郭軍的補給站白旗堡斷了郭軍的糧草,彈藥供應.接者揮動騎兵直插郭軍背後,致使郭軍潰敗.吳又派出騎兵一個團追上逃跑的郭鬆齡夫婦,於押送回奉天(今沈陽市)的途中槍斃.
 
簡述一下吳俊生.吳俊生是個粗人,沒什麽文化,但也算是格性鮮明有愛國心的小軍閥.年輕時曾多次抵抗沙俄的入侵.後又對抗蘇聯勢力的入侵.尊北京政府命令鎮壓了蒙古人烏泰的分裂叛亂.因戰功而屢或升遷.與人說話多自稱粗人,粗人是粗人,也有:”文彩的一麵,曾製條幅:
 
自古名將愛良馬;從來美人屬英雄.
 
後半生追隨張作霖忠心耿耿.陪同張作霖從北京返奉天,在黃皇姑屯爆炸中被一顆道釘擊中腦袋,當場死亡.
 
有了這次事變之後,奉張對馮玉祥很之入骨,連電吳佩孚唱導聯合,共同滅馮.大作姿態.宣稱:關內事維兄住持.一開始吳佩孚也暈了.心想這形勢也變化太快了吧,他這邊抗奉的聯軍還沒準備好,才一個月的功夫,現在奉張倒要聯他打馮了.可是看著奉張那個殷勤勁兒,稱兄道弟的.又想到對馮的新仇(長城倒戈)舊恨(勾結蘇聯),再加上身邊的人都恨馮.竟然接受了奉張的聯合唱議,把槍口對準了馮玉祥的國民軍.
 
各大軍閥中,馮玉祥算是有名的倒戈將軍,受他的影響他的部下也有此好.像石有三,韓複渠,孫殿英,到後來的吳化文等等不一而足.吳佩孚始終不肯反掉曹昆,就是不想背上人格上的罵名.
 
軍事鬥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是決定於一個.馮玉祥的倒戈及後來他的部下的倒戈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錢.蔣在後來的幾次軍閥大戰中至所以獲勝也是因為他有錢收買對方的將領.對方的將領有時也是無奈,因為沒有餉的軍隊是很難帶領的.
 
共產黨至所以能打敗國民黨也是很好的解決了的問題.成功的發動了人民,也就就是所謂的得民心”.由人民大眾提供了戰爭的花費.
 
還回過來說當前的事.大戰首先在山海關暴發,1926年元月 19 日奉軍猛攻國民軍守衛的山海關.河南方麵吳佩孚命寇英傑領五個混成旅猛攻國民軍守衛的信陽.信陽不好攻,打了一個多月最後吳令靳雲鄂領軍從河北一路攻擊南下夾擊信陽守軍.守軍投降.京漢路打通後,吳領軍北上參加河北的圍攻國民軍的戰鬥.這時閻西山也加入到攻擊國民軍的行列.國民軍鹿仲麟部在多方攻擊之下被迫於四月下旬退出北京集結於北京西北的南口. 這時候吳佩孚獲的一個統領全國的機會.河北的國民軍被奉直兩方軍隊趕出北京之後,馮為避免成為焦點而把軍隊交給張之江和李鳴鍾統領,自己經庫侖去了蘇聯.,李立刻發電報給吳佩孚,望吳速北上主持大計.所率軍隊都聽候吳大帥調譴.消息傳來吳佩孚查家墩兒司令部一片歡呼聲.這時如果吳佩孚接納國民軍的投誠,那麽長城以內除兩廣之外就都是吳的天下了.但是吳選擇了拒絕.吳的理由是:當時聯奉反馮是你們大家讚成的,這還沒幾天你們又要我聯馮反奉,我現再聽你們的變過去,我還是玩意兒麽?遂拒絕了國民軍的投誠.製定了繼續聯奉徹底消滅國民軍的方針. 國民軍也隻有為生存而戰,奮起反抗.這樣北方的戰事又起由於吳佩孚拒絕了北方國民軍的投誠,就形成了國民軍南北兩方夾擊吳佩孚的局勢.而吳也就被動的兩麵作戰
 
吳佩孚於四月二十六日親帶一個旅沿京漢鐵路北上,途中分別停鄭州,洛陽,開封閱兵.就這樣走走停停,一邊指揮兩麵作戰一邊與張作霖周旋,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才到北京.並在北京與張結八拜之交成為盟兄弟,吳長一歲為兄,張少一歲為弟..吳佩孚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 這時候湖南出事了.吳佩孚開始對南方的戰事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但也做了布署,
 
因為北方大戰時南方還未開戰.到四月下旬吳打通京漢路從漢口乘車北上時,湖南方麵也隻是湘軍內部的戰爭,既便這樣吳也調派了十萬兵力圍攻唐生智.下麵我們會講道.這時唐還不算國民政府的編製.唐直到5 21號才得到國民政府頒布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的委認狀.而國民政府的北伐決定也是遲到64號才由中央會議作出.而這時吳正在長辛店指揮南口大戰.既便這樣吳也一直在調兵反攻北伐軍.致於說吳的主力多在北方,那也是因為戰爭先起於北方,而這時部隊又處於交戰之中,無法抽調,隻能解決完一個在解決下一個.
 
馮玉祥統領的北方國民軍也是舊軍閥的一部分,原來隸屬於直係,是曹錕的部下,又由於吳佩孚在直係裏的勢力大,所以又受吳的節製.後來馮在長城西峰口倒戈,為了投機換了國民革命軍的旗號.而此刻正在與直係和奉係軍伐在交戰.所以因該軍勢集團因該算入北伐的軍事力量.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宣傳無論出自共產黨之手還是出自國民黨之手,都隻談從廣州和廣西出來的北伐軍,忽略了北方的國民軍,甚至把唐生智的作用也隱去了.這是非常不公正的.也不是曆史事實.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
 
當時軍閥的兵力主要有兩大塊四小塊.按大塊分是奉係與直係,奉係裏有張作霖部隊和屬於奉係的張宗昌在山東的軍隊和計有三十萬人.直係也有兩塊,吳佩孚統領的約二十萬人的軍隊和屬於直係但相對獨立的孫傳芳號稱二十萬的五省聯軍.
 
有的書的作者不知怎麽想的竟然做出這樣的對比,說北伐軍十二萬人,而當時的軍閥有七十萬人.借以證明北伐軍有多曆害,完全對北方的馮玉祥軍事集團視而不見.這是蒙蔽視聽,自欺欺人.首先說所謂的十二萬北伐軍指的是從廣東廣西出發的人數加上在湘的唐生智的第八軍,並沒計算留守的部隊和地方部隊,如果加在一起也有十四,五萬,北方國民軍也有十五,六萬.合起來算有三十來萬人.而北伐軍前期作戰的就是吳佩孚的部隊.而吳的主要作戰力量又在北方.屬於直係的孫傳芳帶著他的二十萬大軍坐山觀虎鬥.未曾出手.
 
咱們還是回顧一下曆史過程.當時湘軍首領是趙恒惕,麾下編有四個師,一師賀耀祖,該師成份組成複雜,人數也不多戰鬥力不強;二師劉鉶對趙的態度有些動搖;三師葉開鑫是趙恒惕的鐵杆部隊,人數也較多有較強的戰鬥力;四師就是唐生智了.1926 3  六日唐生智令下屬的第十五團向長沙方向開進,同時電告趙恒惕稱:”現因郴宜米貴,給養困難已極,特調第 15團移駐衡山,以便就食,且資整理.敬懇鈞座移節衡山,檢閱該團,並麵授生智以整軍邊防機宜.”有於葉開鑫的部隊遠在湘西,趙切實感到了威脅.隨於 12號通電辭職,13 號逃離長沙.
 
這件事後來成了引起北伐的序幕.
 
北伐事件是國共曆史上被篡改,被歪曲的最嚴重的曆史事件之一.無論是國民黨方麵還是共產黨方麵都是這樣.共產黨方麵把葉挺獨立團吹成了天兵天將,一個團包打天下,凡說北伐隻見葉挺獨立團,不見別的部隊.國民黨方麵也一樣,把蔣介石吹的英勇無比,指揮若定勝蕭曹.這就是英國曆史學家的那句話:”曆史是勝利者的宣傳”.到底當時的實情是怎樣的呢,讓我們撥開重霧看看當時的實情.
 
唐生智據有湖南省政府大權後,葉開鑫怎麽能答應.葉在的到吳的支持後甘當先鋒,19264月下旬在平江,湘陰與唐軍開戰,開啟北伐序幕的第一槍.單隻是葉軍唐還不怕,可怕的是吳佩孚一動,動靜就大了.按吳的命令湖北出兵三旅組成援湘軍緊隨葉後,一師賀耀祖,二師劉鉶都聲明反唐領兵參戰.江西鄧如琢領三個旅會同原陳炯明的殘部從湘東攻擊,老桂係沈鴻英,韓彩鳳殘部攻湘南,同時吳佩孚又派出軍艦入洞庭湖配合作戰.在吳佩孚的大旗指揮下反唐的兵力達到十萬,唐那能頂得住這陣勢.唐生智一麵退出長沙向衡陽收縮,一麵緊急向廣州革命政府表示要加入國民革命軍,願為北伐先鋒,請國民政府趕緊出兵北伐,又一麵十萬火急的向新桂係求救兵.新桂係黃紹竑,白崇禧是唐生智保定陸軍學校的同學,加上反吳本來就是國民革命的一大目標.所以不待政府命令即先行派出一個團前出到湖南永州.廣州國民軍也派出葉挺的獨立團前去支援,國民政府的出兵行動穩定了唐的軍心,震攝了反對陣營裏的脅從們.暫時穩住了戰線.
 
前文說到在湖南的兩派軍隊四月下旬在湖南開了戰,李宗仁等派了一個團前出永州支援唐生智.可是吳佩孚的力量來自四麵,已形成大戰的局勢.李宗仁趕緊去廣州搬兵.李到廣州後大力呼號北伐,幾乎到了見人就說的地步.李宗仁的熱與廣州形勢的冷形成鮮明對比.由於前麵說到的三.二零中山艦事件,加上隨後的整肅行動,使得人心浮動,無心討論北伐的事.但是前方已經打起來了,李的第七軍已經插手了.如果後方不動前方就形成孤軍奮戰了.李找中央委員們做工作,特別是與蔣介石長談.反複說:現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吳佩孚的主力都在北方於國民軍大戰,現在不打更待何時?又說前線部隊孤軍奮戰急需支援.蔣的回答是廣州的事你不了解,情況很複雜,人心不定,很難馬上出兵北伐,你多找中央委員談談吧.”李又拜訪了蘇聯顧問團,蘇聯顧問團還處在三.二零事件的陰影裏,也不願談北伐的事,認為現在北伐不合時宜.但是李著急啊,他的部隊已經出動了.最後還真讓他找到一個誌同之人,就是李濟琛.李濟琛也同意立即北伐,認為:不能讓八桂子弟孤軍作戰.最後蔣同意招開中央委員會討論.
 
二李在會上大力呼號,特別是講了時機千載難逢已及前線戰鬥已經打響.最後終於說服大家通過立即出兵北伐的決議.此時已是192664.李宗仁於會後即回廣西,帶領第七軍先行出動.
 
所以說北伐是被湖南的形勢所拖動的.並不是蔣介石國民黨預先計劃的時間.
 
國民政府遲於 79日才在廣州誓師北伐.部隊共編成八個軍.第一軍何應欽,第二軍譚延闓,第三軍朱培得,第四軍李濟琛,第五軍李福林,第六軍程潛,第七軍李宗仁,第八軍唐生智.唐的兵力最多,共有28個團,相當於十個師.總司令蔣介石,總參謀長李濟琛,行營參謀長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每軍的政治幹部均選配共產黨員,蘇聯軍事顧問團隨軍行動,顧問團長加侖將軍隨總司令部行動參於指揮.
 
為防唐繼堯的滇軍趁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偷襲廣西,廣東,所以留下了實力雄厚的留守部隊.第七軍留下八個團,有黃紹竑帶領,守廣西.廣東留下,計有李福林的第五軍全軍,第一軍的錢大鈞師,第二軍的陳嘉祐師,第四軍陳濟棠師,徐景唐師,由李濟琛統領鎮守廣東.
 
廣東國民政府實際參加北伐的兵力有:
第一軍何應欽帶領四個師,第一師王柏齡,第二師劉峙(後為薛嶽),第三師譚曙卿,第四師馮軼裴,其中第一師,第二師為北伐軍總預備隊.
 
第二軍譚延闓帶領第四師張輝瓚,第五師譚道源,第六師戴嶽,及一個直轄炮兵團.
 
第三軍朱培德帶領全軍三個師,及一個炮兵營和工兵營.
 
第四軍沒有軍級幹部帶領,就由第十師師長陳銘樞掛名帶領第十師,第十二師張發奎及葉挺獨立旅.
 
第六軍程潛帶領全軍三個師及兩個炮兵營.
 
第七軍李宗仁帶五個旅(十二個團),約兩萬人入湘作戰.
 
第八軍唐生智五個師,加賀龍的獨立師及一個炮兵團,一個教導團共二十八個團三萬餘人.北伐軍總計兵力約十萬人,其中唐生智的兵力占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北伐軍分三路出兵,一路由第一軍沿東江向福建出動,行動上隻是造勢,牽製孫傳芳軍事集團.第二路由二,六兩軍出江西北上,這裏麵還有點原故,因當年二,六兩軍是被唐生智趕出湖南的,現在雖然成了一家人了,還是有些芥蒂不見麵為好,這也是唐生智提的唯一條件.國民政府尊行不誤.第三路由已先期出發的第七軍加上後來的第四軍及在湘的第八軍全部向北攻長沙
 
唐生智任前敵總指揮.指揮四,,八三個軍在兩湖方向作戰.唐指揮的這一路三個軍的戰鬥力都很強,可以說國民政府裏最強的部隊盡在這一路.你就有疑問了,”不是說第一軍黃埔軍戰鬥力也很強麽?”第一軍是很強,但是這一段時間由於中山艦事件鬧的人心不穩,政治工作幾乎廢棄,紀律渙散,戰鬥力有所下降.是支好部隊但需要恢複.唐的部隊這一段時期的軍紀比較好,戰鬥力比較強.唐信佛,自稱是佛教將軍,說馮玉祥是基督將軍,說蔣介石是革命將軍,他當是可能不知到中山艦事見,也不知道蔣與共產黨人之間的鬥爭.
 
唐指揮的這三個軍兵分三路,破關斬將,連戰連捷,於七月11號由唐第八軍的李品仙師率先進入長沙.整個在湖南的戰鬥是由唐生智直接指揮的.唐之所以在湖南打的這麽順手,這麽有氣勢,與共產黨領導的農會和工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我們就不得不講一下唐生智與湖南農民運動的關係.
 
共產黨與唐生智的合作是從反對趙恒惕開始的.共產黨在長沙搞運動,在鄉下搞農民運動到處成立農會,喊出: 一切權力歸農會.又在礦山,鐵路搞工運,成立工會.唐也對趙施加軍事壓力,客觀上形成與共產黨一唱一合.實現了驅趙的目的.共產黨無形之中成了唐生智的同盟軍.
 
而當四月裏葉開鑫在得到吳佩孚的支持後把唐逐出長沙時,中共湖南區委為了保住與唐生智這支武裝力量的關係,就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的名義派了八名成員隨唐軍行動.其中就有著共產黨人郭亮,何叔橫,夏曦等.並在衡陽成立了包括唐生智在內的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特別委員會.特別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發動工人和農民支持唐生智軍隊抗擊北洋軍閥的鬥爭.而且以中共黨員為長委的湖南省黨部還擁戴唐當上湖南省政府主席.而唐也不含糊,於他當上省主席的第二天就要求與湘省中共負責人見麵.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李維漢代表中共與唐會談了一次.唐對工農運動很支持,從省政府的財政收入中每月撥出2000圓給工會,每月撥出3000圓給農會.還另撥兩萬圓給各縣農民協會開辦訓練班.在唐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的工農民運動才得以搞的轟轟烈烈.
 
中共則組織了幾十萬的農民和工人參與北伐戰爭,給軍隊帶路,運輸,偵察,抬單架運傷員,送茶送飯慰勞.還有的直接加入戰鬥.而北洋軍閥方麵則處處遭到人民群眾的抵抗和反對,事事難行.兩下對比北伐軍的勝利也就容易理解了.共產黨的農民運動是很厲害的.到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官就報怨老百姓不支持國軍了.沒人給國軍通風報信,使得國軍變成了聾子,瞎子.老是會憶北伐時受老百姓擁戴的情景.
 
唐生智拿下長沙一個月後,蔣介石才迤邐而來,蔣介石沿途耳聞目睹的都是唐生智的部隊如何的兵強馬壯,如何的訓練有素,部隊每天保持訓練八小時,常年處於警備狀態接到命令兩個小時之內可以拉動,紀律好,戰鬥力強,心裏很不是嗞味.見了唐生智後提出想看看唐的第八軍.唐分付手下人搞個閱兵式歡迎蔣總指揮.閱兵式當天唐與蔣均騎馬閱兵,士兵們高呼口號歡迎總四令檢閱.可能是士兵太賣力,驚了蔣介石的坐騎.蔣介石把持不住從馬上摔了下來.本來蔣看別人的軍隊就心懷貳意,這下心情更不好了,
閱兵式也就草草收場.
 
這時的北伐軍將領開了一個決定進攻方向的軍事會義.會上蔣提出就先打湖北還是先打江西的問題讓大家討論.唐生智和蘇聯軍事顧問加侖堅決主張先打湖北.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決定先湖北後江西.
 
方向既定軍事布署如下,北伐軍擺出中央攻擊左右策應的布局,中央軍團以第四,第七,第八及鄂軍一個師組成,中央軍團又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由第四軍兩個師加第七軍組成由李宗仁指揮.沿平江,通城,蒲圻方向攻擊前進.左縱隊由第八軍加鄂軍夏鬥寅師組成,由唐生智指揮向長安驛,雲溪,嶽陽方向攻擊前進.右翼軍由第二,第三軍組成沿醴陵,攸縣,茶陵一線布防,警戒江西方向的孫傳芳部.左翼軍由易幟的黔軍組成
番號是第九軍,第十軍,而第一,第六軍跟在中央集團後麵為總預備隊.唐生智還是前敵總指揮.
 
北伐軍一路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這都是共產黨的功勞.人民群眾為北伐軍架橋鋪路,運送彈藥及傷員,當向導,抓俘虜,提供很大便利.中央軍團於八月十八日開始進攻一路勢如破竹才幾天功夫就攻入湖北抵近汀泗橋.八月二十三號北伐軍在羊樓司召開軍事會議做攻擊汀泗橋的布署,由於汀泗橋是通往武漢的重要咽喉要道,交戰雙方都很重視.南軍布署四路會攻汀泗橋.第一路以第四軍從通山方向出發主攻;第二路第七軍主力有蒲圻向北攻擊;第三路第七軍一部附第八軍一部由蒲圻向北會攻.第四路第八軍第一,第二師由嘉魚回頭從側背會攻.北伐軍有大約五萬人參加會戰.
 
北軍方麵,當吳佩孚與國民軍在南口交戰之時,告急的文電就如雪片飛來,但為穩定軍心吳佩孚堅持不動,對周圍人說道: “南口一日不克,本總司令一日不南下.”一直到八月中旬國民軍敗出南口,北方戰事才算告一段落.這時北伐軍已攻入湖北.吳佩孚於八月二十一號又接湖北前線指揮官李倬章十萬火急電報,陳說南方危急形勢.吳乃著手南下,命齊燮元代總司令主持持後續工作.自己帶著猛將劉玉春所部於八月二十五日乘火車南下武漢.主持南方戰事.
 
這時守汀四橋的北軍大部分是被北伐軍從湖南趕出來的殘部,在得到陳嘉莫師的增援後大約有兩萬人馬,防守也算堅強.北伐軍於八月二十七日攻了一天未克.二十八日北伐軍繼續進攻,並派出葉挺獨立團在農會會員帶領下繞道出擊汀泗橋的東北部從側後方攻擊.北軍在前後夾擊下軍心動搖陣地不保,一起向武漢逃去.
 
吳佩孚到達武漢時北軍已丟失了汀泗橋.吳立刻布署賀勝橋的防守.前線兵力也是兩萬來人.為使官兵拚命,吳佩孚組織八個大刀隊作為督戰隊,分派各處監視各軍作戰.30日拂曉北伐軍發起總攻,北伐軍攻勢淩曆前赴後繼,北洋守軍為之膽寒.不斷有人棄陣脫逃. 吳佩孚命令督戰隊遇有脫逃者立斬不赦.可是到後來整個陣地呈蹦潰狀,吳佩孚手握大刀親斬九名軍官其中有一名旅長,其餘為團營長,仍不能阻止潰退.到黃昏時北伐軍已全線突破守軍防線.北洋守軍全部退入武昌城.
 
北伐大軍擁抵武漢三鎮,中央軍團之右路縱隊負責打武昌,左路縱隊負責打漢陽,這時蔣介石對右縱隊做一調整,把跟在後麵的第一軍第二師調到前線歸第四軍副軍長張珂玉指揮.他這樣做是有私心的.兩湖戰場第一軍沒出過大力,湖南已經是唐生智的勢裏範圍,眼看武昌這個湖北省的首府就要垂手可的了再不撈點戰績很難在湖北站腳,因此把第二師派上去撈點政治資本.誰想到武昌並不好打,在蔣介石的盲目指揮下第二師損失慘重,第四軍也遭受較大損失,葉挺在武昌城下活生生損失了一個營.而這時左縱隊的第八軍已克漢陽下漢口兵出武勝關進入河南了.
 
武昌不好打,蔣介石丟下武昌給唐生智慢慢打,.自己帶著及灰頭鼠臉的第二師去了江西,投入江西戰場,這個第二師在湖南戰場時就被唐生智指責過.唐曾當麵告蔣說:第二師軍紀差,到處拉夫抓丁,騷擾百性,戰鬥力又不行,請不要派上前線.當場搞的蔣很難看,下不來台.蔣隨後私下請求中共及蘇聯顧問團說:請維持第一軍,趕快派些共產黨員來吧.
 
這時北伐軍的大部分力量都去了江西. 隨著北伐軍的勝利南方的一些小股軍事力量也就陸續轉換旗號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的行列.甚至連在湖南戰場上的主要敵人,葉開鑫,賀耀祖這時也都成了國民軍.加入到江西戰場.所以這時北伐軍的番號已不是原來的八個軍而是擴編到十幾個軍.
 
整個南方的戰局形成了三個戰場.東邊何應欽進入福建作戰沒費多大勁,連打帶撫就搞定了福建,1218日何部占領福州.稍做休整後於1月下旬由閩北進入浙江,分兵向江山,麗水,溫州攻擊前進,本來挺順利的軍事行動沒想到,在蘭溪,桐廬等地受挫,進展不利,蔣介石為改變這種局麵,任命白崇禧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實際指揮東路軍作戰.果然改變戰局.東路北伐軍於223號進占杭州.接著派出一部分兵力協助程潛領的江右軍攻擊南京.在共產黨領導的上海工人起義的配合下, 白崇禧,何應欽領軍未經戰鬥321號占領上海.
 
中間江西戰場北伐軍大軍雲集與孫傳芳主力戰與贛北,南昌城殺了個二進二出.事情經過是,919日程潛得到情報說南昌城兵力空虛隻有六百守軍,這樣好的機會程潛當然不願放過隨不顧配合作戰的第二,第三軍未到的情況即率本部第六軍及歸其指揮的第一軍第一師突襲南昌,在城內工人,學生,警備隊的響應下一舉占領了南昌城.孫傳芳得訊後極為惱怒,嚴令前敵總指揮鄧如琢立即奪回南昌城,鄧即率部由贛江北攻南昌,同時令鄭俊彥部沿南潯路南下夾擊程潛,程潛率部出擊結果在南昌南郊被孫傳芳軍隊包圍,部隊被擊潰,情急之下,程潛割掉胡子,脫掉長袍換上農民的衣服化裝逃脫.第一師師長王柏齡也是隻身逃脫,他這一逃唯恐受到軍法製裁就躲了起來,隻到北伐軍打下南京才又露麵.
 
未幾指揮部令程潛再攻南昌城,程潛帶著他收攏的部隊再攻南昌,一度還真攻了進去.結果沒站住腳又讓孫軍給打了出來.孫傳芳也親赴九江督戰.北伐軍隻好令謀策略.南潯鐵路是南昌守軍的重要的補給線及軍隊調動的運輸線.指揮部決定先攻占南潯鐵路切斷南昌守敵的補給線.調來戰鬥力強的第四軍,第七軍再附其他部隊總計約十萬兵力猛攻南潯鐵路.於當日突破南潯鐵路各據點.北伐軍再接再曆又於第二天攻下九江.孫傳芳逃往南京.南昌城守軍孤立,軍心動搖,於幾天後繳械投降.江西底定.
 
然後江西的北伐軍兵分兩路,李宗仁帶領的部隊叫江左軍沿長江北岸進入安徽攻安慶.程潛率領的第六軍及第四軍一部組成江右軍沿長江南岸攻南京.27323號江右軍站領南京.
 
西部戰場,北伐軍圍困武昌一個多月,北軍軍無鬥誌,加之吳佩孚逃到鄭欲調兵解武昌之圍,結果無兵可調,非但如此,張作霖還想趁機奪取吳的固有地盤直隸和河南. 在這種局勢下吳跟本無力組織部隊反攻武昌. 261010日北伐軍攻下吳昌,守將劉玉春被俘.湖北底定,北伐軍第八軍繼續北上,第四軍全部投入江西戰場.
 
張作霖眼看著吳佩孚敗了,在天津搞了個安國軍”,認為馮玉祥的國民軍,蔣介石的北伐軍都是疲憊之師,不放在眼裏,要來爭天下.1926126號在天津發了個反赤宣言聲稱:”吾人不愛國則已,若愛國非崇信聖道不可.吾人不愛身則已,若愛身非消滅赤化不可.”說罷,軍隊於1927年出開動,先占保定,再沿京漢路衝著吳佩孚而來,克彰德,下開封,血戰鄭州,吳佩孚兵敗,退入洛陽,奉軍追趕而來.陰曆三月初七,吳佩孚正在洛陽過五十三歲生日,奉軍猛攻汜水關,洛陽城內炮聲可聞.吳無意再戰,令撤去宴席,解散隊伍.吳隻帶了衛隊和部分幕僚經豫西,走四川投靠楊森,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1928年始定居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