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嘯

以史為鑒、通達古今、活個明白
正文

國共三十年(5)---2.3 鎮壓商民團------2.4 鴟鴞未靖此東征--------【原創】

(2017-07-19 08:16:34) 下一個
2.3 鎮壓商民團
 
(孫文)又祭出北伐統一的旗號,急急忙忙又要拉著一幫軍閥出廣東北伐.我說他急什麽? 為什麽不好好經營一下廣東,等蘇援到了,訓練一支新軍,把基礎打紮實,再籌劃籌劃,再出兵不遲,不要這樣毛毛糟糟的,屢出韶關未得寸土.軍閥跟著跑腿,但他們樂得軍響,沒有銀子才不尿你孫大炮呢.像比較有實力的滇係軍閥楊希閔,範池生原都是顧品珍的部下,顧品珍死後群龍無首被唐際堯趕出雲南,無處落腳,. 正好孫中山缺兵,就打了擁護孫中山的旗號,跑廣東來就糧就響來了.能有主動性去北伐麽?
 
孫中山發表了文告然後領著這幫軍閥陸陸續續到了韶關北伐還沒打出去,後院就起了火.
 
廣州市有個商團組織, 是商民自己捐款搞的民間武裝. 起自清朝末年, 政府無力保護商民,商民隻好自己組織武裝用以自保.而商團的大當家的是廣州市商會主席,英國匯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小老頭子陳廉伯.商會為了加強自己的武裝力量,向香港南利洋行,德商山打士訂購一批槍械子彈,即各式長短槍九千多支,子彈三百多萬發,並向孫中山政府申請了進口護照
 
一九二四年八月九日, 住沙麵的某英國人密告運槍械的船將要到廣州.孫中山立刻飭令各炮台注意截查,又通知廖仲愷按排軍艦截船.
 
八月十號 孫中山下手令給大本營軍政部長程潛:”既取消前發軍火入口護照,並通知稅務司,禁止該軍火起岸,聽侯發落”.同日手令黃埔軍校校長兼長洲要塞司令蔣介石:江固監押該船來省. 蔣即派出江固永豐兩艦前去監押,十一日中午載運槍械的哈佛輪隨永豐艦駛至黃埔,泊於軍校門外.隨即開艙清點.在案記錄為:步槍四千八百五十杆,子彈一百一十五萬發,駁殼槍四千三百三十一枝,子彈兩百零六萬發;大小手槍六百六十枝,子彈十六萬四千六百發.全部起出封存於軍校內,派了兩個連的士兵守護
 
商團知道後馬上派人來交涉.孫中山說出兩點理由:”第一層,護照的時期和槍枝到岸的時期不相符的疑案;第二層,你們商團所買的槍枝之外,另有許多槍的疑案;政府都是非查明不可”.理由是官冕堂皇的.其實真實原恐怕是: 1,孫中山急需槍去武裝黃埔軍校.2, 孫政府和廣州市民的關係非常不好.自然商團也是其百性的一部分.而且是武裝了的一部分.把武器交給商團不是等於把槍往敵人手裏送嗎.
 
明眼人一看就知到,商團一但這些槍到手肯定是要與孫中山作對的.而且陳炯明與商團有密切聯係,陳炯明一直被廣東人認為是廣東人自己的武裝.其他軍隊則是被孫中山雇來的外省軍隊.必欲逐之而後快.在孫中山眼裏就是商團欲聯絡叛逆陳炯明圖謀叛亂.孫中山當然不肯把槍械交給商團.商會因此在佛山和廣州兩地發動罷市造成社會上恐慌.孫中山欲行鎮壓,,滇軍軍閥們反對,不聽調譴.
 
滇軍第二軍司令範石生又強行出麵調解,孫中山無奈隻好逶以周旋,在這其間,孫中山給軍校發了約兩千枝槍,及相應的子彈,還讓蔣介石陸續發了一些槍給軍閥部隊,其中還給了範石生的部隊一些.同時讓商團出一些錢給北閥軍,以交換回槍枝.廖仲愷也至函孫中山說他有點頂不住了,要辭掉省長職務.還有一個重要情況是,十月七號蘇聯派來送槍械和經費的小型巡洋艦波羅夫斯基到達黃埔軍校停泊.蔣因此至函孫中山說蘇聯支援的槍械比商團的槍好,而且數量也充足,不必再繼續扣留商團的槍械,還落的市麵上名聲不好聽.經這些變故之後.最後商團實取回槍枝四千多杆和十二萬四千發子彈.
 
但這件事並未結束.孫政府與商團的敵視越來越嚴重.商民在很大成度上代表了基本老百姓.在這種局勢下,孫中山采取的是逃跑主義急欲脫離廣東.他不斷的發文告,又給蔣介石發函.讓蔣介石撮地把黃埔軍校收拾收拾逃離廣州.九月九日孫致函蔣:”惟廣東一地現陷於可製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其一,即英國之壓迫----- 其二,即東江敵人之反攻,----- 其三,則客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 有此三死因,此地不可一日再居,所以宜舍去一切,另謀生路.現在之生路,即以北伐為最善”.十月十一日再函蔣介石:”現當將黃埔學校收束,俟到韶關再酌可也.------ 北伐必可成功,無款也出,決不回顧廣州.望兄速舍長州來韶.因有某軍欲劫械,並欲殺兄.故暫宜避之,以待衛隊練成再講話.陳賊來攻,我可放棄,由爭食之軍自相殘殺可也.亂無可平,隻有速避而”.
 
他的這種策略遭到蔣介石的抵製.蔣認為欲要北伐,先把廣東這個基礎坐實,得有個基地.蔣的回電是:”埔校危在旦夕,中正決守孤島,以待先生早日回師來援.必不願棄根據重地,致我黨永無立足之地. ----- 務望先生早日回省,是為今日之成敗最大關鍵也”.十月十日,即雙十節,商團又鼓動罷市,廖仲愷等人又迭電孫中山報告局勢嚴重. 孫中山下令.要商民馬上開市營業,再敢罷市者,”人即正法,店即沒收”.十月十一日蔣介石再致電孫中山稱:”中正料,不久逆敵必來反攻韶關,各軍非準備南下,擊滅逆敵,斷難北伐.中正當死守長洲,盡我職務.尚請先生臨機立斷,勿再以北伐為可能,而致猶豫延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現在北伐軍內部本身就不穩,背後還有陳炯明,及商團武裝, 根本沒有一個穩固的發展基地. 這樣四周危機四伏,前線將士怎能安心打仗,經費從哪兒來,物資哪兒供,完全是逃跑的行為.北伐怎麽能成功?
 
所以蔣介石的意見是根本正確的. 現在有很多書寫到這裏都說是蔣的錯,是蔣有野心所以不聽孫中山的. 簡直是昧著良心說話.聽了孫中山的,國民黨就完了.黃埔軍校也完了.正是蔣介石平定了商團叛亂,又擊滅了陳炯明,才有了廣東這塊基地.可以說是蔣介石挽救了國民革命,挽救了國民黨.說他是是國民黨裏的毛澤東一點也不為過.對於這段危險時期一念之間的選擇,蔣介石頗為自豪,以致於敗退台灣後,有時還提起.一九六九年初,他就曾又撈叨這件事,言道:”-- 我認為廣州和黃埔是革命的根據地,無黃埔,則革命軍必無立足之地;無廣州,革命政府即無複保障,更無進攻退守回旋自如之根據.所以廣州和黃埔斷斷不可放棄”.我認為此言非常正確.
 
廣州局勢越來越緊張, 人心慌慌,社會上的傳言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這邊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毛澤東文革時還沒忘記,踢開原有政府,成立革命委員會),胡漢民任會長,廖仲愷任秘書;蔣介石為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並兼臨時軍事總指揮.政治部部長是汪精衛,副部長是周恩來,廖仲愷,譚平山.
 
13,14日兩天,革命文員會調集了武裝力量.開始包圍回瀾橋,西門,太平門一帶的商團.參加軍事行動的有黃埔學生軍,有吳鐵城的警衛軍,李福林的桂軍,還有一些工農武裝.
開始是輕武器交火.相持幾小時之後,孫軍開是用炮擊商團的陣地.第一天沒有解決戰鬥.第二天15日晨商團武裝開始向西關內圍收縮,雙方不斷交火互有傷亡.到中午時分一幫理發匠用大量煤油開始在西關放火.火勢很快漫延開來,沿街房屋不分良賤化為齏粉,商團不能再堅持立刻潰敗.大火至17日晨才息滅.被焚燒房屋上千間,百性死傷慘重,財物損失無可計數.是此,孫中山更為廣州民眾所怨恨.
 
五天後的1023號北方傳來事變消息.正當吳佩孚的直軍主力在山海關至九門口一線與奉軍激烈撕殺的關時刻直軍內部出現叛變,作為直軍第三路總指揮的馮玉祥戰場反戈,殺回北京,斷了吳佩孚的後路.直軍將士聞訊士氣立刻瓦解,而奉軍趁機將佩孚主力包圍擊潰,吳佩孚此戰喪失了他從洛陽帶出來的全部主力.這一點我們要特別講明,因為它直接應響到後來的北伐戰爭.也由於馮玉祥的戰場反戈,使吳佩孚對馮恨之入骨,恨馮玉祥勝過恨張作霖,這種恨也對國民黨領導的北伐產生了影響.
 
馮玉祥回到北京即囚禁了曹錕,驅逐了末代皇帝溥儀,然後要重開國會,因此電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就是這次去北京而一去不返的.
 
評定商團叛亂之後,蔣介石在國民黨裏的名聲大振,但在黨內的地位並沒有提高。翻看這段曆史頗為令人感慨,蔣介石的這段經曆頗像後來的毛澤東在紅軍時期的經曆。其實蔣介石的軍事才幹,組織才能明顯高於孫中山,更高於其他國民黨高官,雖有平定商團叛亂之功,開辟廣東根據地之策,在黨裏並沒人把他看作領袖。即使隨後的東征平定陳炯明,以到北伐勝利,都不能跟本改變這種處境,真正使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眾望所歸領袖的是抗日戰爭。現在總有人愛說抗戰‘幫了共產黨,其實何嚐不是‘幫了’蔣介石呢。
 
2.4  東征
 
書歸正傳,我們不能跳過這段對國民黨甚為重要的開基之戰。在商團平定之前,陳炯明與商團之間就有合謀,裏應外合夾擊孫中山的勢力。但沒來得及動手,蔣介石隻用半天時間就平定了商團。陳炯明隻好單幹了。一九二四年底,陳炯明改稱他的軍隊為救粵軍,他當然是救粵軍總司令了。從謀略上講他也不是單幹,他還聯絡了滇軍唐繼堯過境廣西,從西麵夾擊孫軍。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陳炯明的準備頗為認真。信心十足,信心基於兩點,一,民心,各界民間團體雲集汕頭,邀請陳炯明回師廣州驅逐孫政府。2,在時人眼裏孫中山的主力是滇軍楊希閔 ,胡思舜和桂軍劉震寰。而這些人已經和唐繼堯暗通款曲。因此陳認為是可以爭取的力量。陳方將士被即將勝利的情緒所籠罩。
 
陳軍攻擊部隊兵分三路,右路林虎領軍,兵力兩萬,中路葉舉領軍,兵力一萬,左路洪兆麟領軍,兵力一萬。另外地方上還有六個獨立師有兩萬多人。也就是說陳炯明擁有的武裝力量有六萬多人。
 
國民黨方麵孫中山走後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一九二五年元月十五日國民黨政府跟據當時的情況,則針鋒相對的發起東征討伐戰。國黨方麵的軍隊計有前麵說到的滇軍,桂軍,及粵軍許崇智部,湘軍譚延闓,建國滇軍朱培德,贛軍李明揚。以及國民革命政府直轄的一些軍隊。合計有十萬之眾。也分兵三路,楊希閔率滇軍為左路,攻擊方向出增城取河源攻擊無華,興寧,對手是林虎。以劉震寰桂軍為中路攻擊惠州,稱為惠州攻城軍 .崇智領的粵軍為右路,沿淡水,海豐,陸豐,潮州,汕頭,攻擊前進。攻擊對象是洪兆麟軍。蔣介石被任命為粵軍參謀長。分配已定,黃埔軍校學生軍及教導團積極要求參戰,蔣介石把這一要求向聯軍會議提出,竟遭否決。蔣不甘心,又請胡漢民轉請於孫中山,孫中山此時尚在去北京的途中。回電應允。後總部把學生軍及教導團編入粵軍,由蔣介石指揮。
 
為下麵講述方便起見,我要介紹一下蔣介石所指揮的軍隊,他們是:由軍校一期和二期學生組成的步兵總隊,何應欽的教導一團,王伯齡的教導二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隊,還有一個由第三期學生組成的入伍生營。計三千多人.黃埔軍校應該還有留守部隊,所以,大約四千人這個數字是對的。另外歸蔣指揮的粵軍還有,張達民的粵軍第二師,該師參謀長是葉劍英。及第七旅旅長許濟。共計一萬人左右。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隨軍出征。
 
校軍裏有大批蘇軍顧問,有說每排都有顧問。不知確否,但蘇聯在穗人員高峰 時達六百九十人。所以連上有顧問應該是可以肯定的。軍事總顧問為加侖將軍。從時人的回憶錄上看加倫總是親上前線,甘冒矢石,具體指揮戰鬥。而且商定作戰方案時,他的意見往往起決定做用。此次行動據目擊者說,學生軍登車時,每個車箱都由蘇軍顧問登車檢查裝備攜帶情況,確定妥當後方才關門發車。
蔣的軍隊於一九二五年二月一號由黃埔出發在虎門寨集結,與粵軍會合,二月四日至五日,輕取東莞,再下石龍,常平。出師順利。二月十日於常平車站等待修複機車時感慨而作詩
詩曰:
親率三千子弟兵,
鴟鴞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淚縱橫。
 
                                        
 
此詩大不好,為何要“淚縱橫缺少英雄氣蓋。這一點與毛澤東 不同,毛即使艱難時候也還能唱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一生寫詩不帶哭字。隨然說“咒逝川”是後改的但畢竟是了。
 
徐向前的回憶也說過蔣介石的哭,----- ,更有失領袖形相的是蔣介石兩次欲自殺。
 
接下來碰 到的第一個攻堅戰是取淡水。淡水為一土質城牆,上設三層搶眼,守淡水的是熊略和楊坤如部約四千多人,楊是土匪出身打仗很勇猛。他們計劃堅守待援。洪兆麟已派3000 人馬前來救圍。
 
初時蔣介石對校軍的戰鬥力心裏沒底。對攻擊有些猶豫,想讓粵軍主攻,但加倫將軍認為校軍更可靠,提出組織奮勇隊, 周恩來下部隊作政治鼓動,你知道共產黨的鼓動向來是很有力的.周恩來要求共產黨員帶頭參加奮勇隊.帶領奮勇隊的十名軍官中有八人是中共黨員,兩名國民黨員.可見中共黨員從開始就是勇冠三軍. 奮勇隊由每團抽105 人組成,分成七組,每組十五人, 帶一架雲梯.在大炮和機槍的掩護下,前赴後繼,奮勇登城.教導一團首先入城.陳軍不敵由東門潰逃. 蔣介石的部隊進城後,喘吸未定洪兆麟派來的三千救援軍剛好趕到,匯合逃出城的楊坤如,熊略殘部立刻反過頭來攻城.蔣軍防備不足,接戰一段時間後,第七旅和教導二團敗退,教一團團長何應欽在這關間時刻,命令教一團二營營長劉峙帶領二營反攻.此時天已將黑,陳軍呼而至,甚有氣勢。劉峙見狀,命令全營上刺刀,並不搭話,猛撲上去見人就捅,陳軍為蔣軍的氣勢所鎮懾.驚恐而走,淡水城總算穩定下來了.
 
劉峙後來沒打什麽好仗,可是官當得不小,我就一直納悶兒,蔣介石為什麽給他那麽高的職位打仗又不好.看來是在此一戰成名的.
 
此戰教二團團長王伯齡被撤職.帶領奮勇隊衝鋒的隊長沈應時升為教二團團長,但此時沈應時因戰鬥負傷住院.在這期間團長職位由錢大鈞代理.教二團一營營長顧祝同在找不到團長王伯齡的情況下,帶領全營堅守陣地不退,受到表揚, 全營官兵每人被獎曆大洋30 .
 
接下來的棉湖血戰也讓何應欽一輩子都忘不掉.
 
蔣介石指揮的軍隊,於十五號取得淡水後,18日再取坪山,21日取三多祝和梅隴.27日攻下海豐.陸豐,一路追擊洪,葉部潰軍,直過揭陽。又向訕頭,潮州攻擊前進.黃埔學生軍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路攻城掠地,早驚動了陳炯明的其他兩路軍,也讓敵我雙方的政要及軍閥頭目驚的目瞪口呆.由於孫軍的左路和中路軍不思進取,陳炯明把他自己的右路和中路軍東調來加強自己的左路軍.中路葉舉軍的加入並未擋住蔣的攻勢.林虎的援軍兵分兩路,一路出紫金攻海豐,並於三月九日收複海豐.另一路出河婆攻擊揭陽,意圖截斷蔣介石的後路.
 
蔣聞訊後於三月十二日即回師出揭陽向河婆(今揭西)迎戰林虎援軍.十三日兩軍相遇在棉湖 , 鯉湖地區 , 教一團在棉湖先遇林虎援軍.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立刻投入撕殺.林軍人多勢眾, 對教一團呈包圍狀態.教一團不足兩千人,而林軍前後投入戰場一萬人左右.學生們不知恐懼以少戰多,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血戰不退.這時教二團尚在十裏以外.蔣的指揮部隨教一團在包圍圈裏.蔣本人及加倫將軍,還有周恩來都在團部協助何應欽指揮.廖仲愷拄著拐杖監督隨軍役夫搬運彈藥.林軍發現何應欽團部在增塘村.集中攻擊,增塘村四周死傷疊陳,
 
軍校生死傷殘重,陣地有所動搖.蔣也被眼前地景像所刺痛,流著淚對何應欽說:何團長,你要堅持,必須想辦發挽回局勢,我們不能後退一步,假如今天在此地失敗了,再無希望返回廣州了.革命事業也將遭受挫折”.何應欽被情景所感動,也流著淚答道:”既然非拚即死,那我就去了”.說完舞搶衝出指揮所,命令劉峙仿照上次,揮兵肉搏.
 
在這緊要關頭,蔣忽然想起炮怎麽不響了.蔣回頭衝著炮兵連長陳城喊道: 炮怎麽不響了.陳誠說: 不知為什麽, 炮打不響了. 蔣說:是都不響了麽,你這個連長,不會親自試一試??說著話,蔣介石和蘇聯顧問隨陳誠來到炮兵陣地.陳城親自操炮  ,瞄準正在進攻團部的林虎軍親自拉火發炮,嗨!奇怪了,炮響了炮彈到敵軍人群一下子炸十幾個敵人.陳接著連發幾炮 ,炸死幾十個敵人,打亂了敵人衝鋒的隊形,遏止了敵人衝鋒的勢頭.
 
激戰中教一團黃埔軍校學兵連,表現突出.史書多有褒揚.學兵連連長曹石泉,黨代表曹淵,副連長唐同德都是共產黨員.危急時刻正好趕到.立刻投入撕殺.到下午四點,教二團和粵軍第七旅趕到,穩住了整個戰線.雙方形成對峙.
 
戰至三月十五日,粵軍第一師陳明樞部及吳鐵城率領的警衛軍出兵直接攻擊河婆斷林軍的後路.林虎軍全線潰敗. 棉湖一戰教一團傷亡六百多人, 九個連長 ,戰死六人,傷三人.
 
 
蔣軍乘勝追擊,於十八號那下五華,二十日攻占林虎總司令部所在地興寧.林虎逃走.二十一日攻占陳炯明總司令部所在地汕頭.陳炯明軍向粵贛邊境,粵閩邊境退去.
 
此次東征,國民黨右路軍一萬多人,連戰連捷打垮陳炯明四萬多人,思其原因:一是黃埔校軍作勇敢不惜死.當時對校軍的教育,除平時教育的為革命不怕死,舍身取義之外,蔣與廖仲愷進軍途中還製定了<革命軍人連坐法>規定: 一班同退,隻殺班長; 一排同退,隻殺排長;一連同退,隻殺連長;一營同退,隻殺營長;一團同退隻殺團長.一師同退,隻殺師長如二月十五日淡水戰鬥中,教二團有一些部隊頂不住退了下來,七連連長孫良就被當作典型而槍斃事後蔣介石總結說:當時殺完孫良有些後悔,認為殺的倉促了但現在想想,還是對的,若不然誰會前仆後繼,每於肉搏登城,碧血淋漓之時,毫無季怖狀,浩然捐生,樂如還鄉”. 二是,蘇聯的武器支援,經費支援,軍官顧問.比如棉湖之戰,如果不是關建時候大炮打響,那恐怕就很難說了,蔣軍的炮,口徑大,射速快,射程遠. 還有鐵甲車.林虎軍作戰也很勇,可惜缺少大炮,既便有炮,炮的威力也小,機槍也少.機槍也不如蔣軍的蘇式機槍火力猛,否則的話,兩千人對一萬人那是要全軍複滅的.三是共產黨舍身赴死的帶頭作用.以及共產黨的政治思想工作所其起精神作用思想精神作用是不可小視的.否則你就是砍頭也擋不住退卻.比如我們後麵將會講到的吳佩孚情況.當時的港報就有評論說:”是此次東江粵孫兩軍之戰,換言之,即粵軍與中俄兩國共產黨之戰”.
 
說到此,我不禁想起,國民黨人士多有國共合作國民黨吃虧論.說什麽: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了兩次吃了兩次虧.看看這段曆史,果真如此麽? 如果沒有俄中兩國共產黨的合作,國民黨肯定失敗.孫中山一死,國民黨肯定分崩瓦解.尤其是蔣介石,更不可能成功.蔣當時的政治地位不高,如果不是有軍隊支持,他不可能成為國民黨政治領袖的.說來說去最笨的是共產黨,純粹是為別人做嫁衣裳.由於最初的共產黨人不搞自己的軍隊,隻能為國民黨賣命.單純的認為中國沒有大量的勞工階級,不足以完成無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沒有看到很多農民實際也是赤貧的無產者.也沒有看到即便是有地的農民,也存在大量的農民隻擁有少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土地卻掌握在少量的大地主手裏的嚴重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問題.所以得出無產階級革命不可能在中國成功,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得結論.而一心投在國民黨門下,一心要為實現國民黨的主義而奮鬥.這就造就了國民黨的軍隊,造就了蔣介石的領袖地位.
 
書歸正傳.
 
二十一日占領汕頭後,蔣得到孫中山病逝得電報,蔣當時悲痛欲絕.口裏囔囔自語:”先生死了,學生活著還有什麽意義,我幹脆也死了吧.說罷拔出身上佩的短劍就朝自己咽喉刺去,身邊人員立刻上來抱住奪下短劍.眾人紛紛言道:總指揮不能死,還要帶我們去討伐陳逆.蔣介石為什麽會做這樣激烈的行動.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蔣的地位不穩.而且實力不強.孫中山一死,他政治上沒了靠山,武力上怕軍閥們把他吃掉.把他抓起來槍斃都有可能.所以這時他想死是真心真意的.可是後來突發的刺廖案給了他打擊別人的機會.我們隻能說吉人自有天相.
 
前線蔣介石所領軍隊於三月三十號在興寧,開展奠祭孫中山活動.活動為時一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